美国软实力的未来 约瑟夫·奈 2025年5月16日 这篇文章将在我们的杂志《PS季刊:后美洲时代》...
Criado em: 12 de junho de 2025
Criado em: 12 de junho de 2025
美国软实力的未来
约瑟夫·奈
2025年5月16日
这篇文章将在我们的杂志《PS季刊:后美洲时代》(PS Quarterly: Post Americana)下一期中刊登。这是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Jr.)撰写的最后一篇评论文章,他是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人物,也是“项目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最早的贡献者之一。本文为他在全球政治运行机制方面丰富遗产的最终总结。
剑桥——权力意味着让别人按照你的意愿行事的能力。它可以通过胁迫(“棍棒”)、利诱(“胡萝卜”)或吸引力(“蜂蜜”)来实现。前两种方法是硬实力的形式,而吸引力则是软实力。软实力源自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在短期内,硬实力通常胜过软实力,但长期来看,软实力往往更具优势。约瑟夫·斯大林曾嘲讽地问:“教皇有多少个师?”然而今天,教皇依然存在,而斯大林的苏联早已消失。
当你具备吸引力时,你便可以节省“胡萝卜”和“棍棒”。如果盟友认为你是善意的、值得信赖的,他们就更容易接受你的说服并跟随你的领导。相反,如果他们认为你是一个不可靠的霸凌者,就更可能拖延或减少相互依赖关系。冷战时期的欧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位挪威历史学家曾将欧洲描述为被划分为苏联帝国和美国帝国,但有一个重要区别:美国这边是“受邀而成的帝国”。这种差异在1956年苏联不得不派兵进入布达佩斯和1968年进入布拉格时显得尤其明显。相反,北约不仅存活下来,而且成员数量还自愿增加。
对权力的正确理解必须包含其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马基雅维利说,一个君主宁可被人害怕,也不要被人爱戴,但最好的方式是兼具两者。由于软实力本身通常不足以实现目标,且其效果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体现,政治领导人往往倾向于诉诸硬实力,即胁迫或支付手段。然而,如果单独使用,硬实力的代价通常比结合软实力(即吸引力)时要高得多。柏林墙并非被炮火推倒,而是被那些对共产主义失去信心并被西方价值观吸引的人们用锤子和推土机所摧毁。
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迄今最强大的国家,并试图将自己的价值观嵌入所谓的“自由国际秩序”中,这个秩序包括联合国、布雷顿森林经济机构以及其他多边组织。当然,美国并不总是能够实践其自由价值观,冷战的两极对抗也使这一秩序只能覆盖全球一半的人口。但是,如果二战中轴心国获胜并强行推行其价值观,那么战后的体系必然截然不同。
虽然此前的一些美国总统也曾违反自由秩序的某些方面,但特朗普却是第一个明确否认软实力在外交政策中具有任何价值的总统。他重新执政后的首批行动就包括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和世界卫生组织,尽管气候变化和流行病所带来的威胁非常明显。
当一个美国政府放弃软实力时,其后果完全可以预见。对丹麦或加拿大这样的民主盟友施加胁迫将削弱联盟内部的信任。威胁巴拿马将重新唤起拉丁美洲对帝国主义的恐惧。削弱由肯尼迪总统于1961年创建的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将损害美国仁慈的声誉。压制“美国之音”无异于送给专制竞争对手的一份礼物。对盟友施加关税会使我们显得不可靠。在国内试图压制言论自由则破坏了我们的可信度。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特朗普将中国定义为美国的主要挑战,中国自2007年以来一直在投资软实力。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向中共表示,中国需要提高其对外吸引力。然而,中国在这方面长期面临两个主要障碍。首先,它与多个邻国存在领土争端。其次,中共坚持对公民社会的严格控制。这种政策的代价已在全球民意调查中得到证实,这些调查询问世界各地的人们哪些国家对他们更具吸引力。但如果特朗普持续破坏美国的软实力,我们只能想象这些调查在未来几年中会呈现怎样的结果。
不可否认,美国的软实力在历史上经历过起伏。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在许多国家都很不受欢迎。但软实力不仅源于政府行为,也源自一个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即使在越南战争期间,全世界的人们在街头抗议美国政策时,也唱着美国的民权运动歌曲“We Shall Overcome”。允许抗议的开放社会本身就是一种软实力的资产。但是,如果政府在未来四年持续侵蚀软实力,美国的文化软实力还能否幸存?
美国民主很可能挺过特朗普执政的这四年。这个国家拥有富有韧性的政治文化,以及鼓励制衡的联邦宪法。民主党有合理的可能性在2026年重新夺回众议院。此外,公民社会仍然强健,法院也保持独立。许多组织已发起诉讼挑战特朗普的行动,市场也已对特朗普的经济政策表达了不满。
美国的软实力曾在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特朗普第一次执政期间经历低谷,但之后都得以恢复。然而,一旦信任被摧毁,再想恢复便极为困难。乌克兰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几乎完全丧失了软实力,而中国正在竭力填补特朗普造成的空缺。按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说法,东方正在超过西方。如果特朗普认为他可以在削弱美国盟友信任、主张帝国抱负、摧毁美国国际开发署、压制美国之音、挑战国内法律并退出联合国机构的同时与中国竞争,那么他很可能失败。修复他所破坏的一切并非不可能,但代价将是巨大的。
以“美国顶级学者:特朗普在摧毁美国,美中此消彼长,机会已所剩无几”为标题,专业分析2300字文章内容
以下是以“美国顶级学者:特朗普在摧毁美国,美中此消彼长,机会已所剩无几”为标题,对约瑟夫·奈《美国软实力的未来》一文的专业分析:
约瑟夫·奈开篇强调权力有“硬实力”(军事与经济手段)和“软实力”(文化吸引力、价值观和外交政策)之分。软实力使国家能更低成本、更长久地实现外交目标。作者通过对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的比较,生动说明了美国如何依靠软实力构建起以自愿联盟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这种自愿联盟式的软实力模式,与苏联强行干涉他国事务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美国软实力历史上的巨大优势。
奈指出特朗普政府首次公然否定软实力的作用,以一种极端的单边主义方式行事。他列举了特朗普政府具体政策所导致的负面后果,包括:
作者进一步指出,这些行动不仅损害了美国与盟友的关系,也让全球专制国家受益,尤其中国。
中国自2007年起积极投资提升软实力,试图增强全球吸引力。但奈认为中国软实力增长面临两个关键障碍:
尽管如此,特朗普的政策使得美国软实力急剧下降,给中国提供了填补全球软实力真空的历史性机遇。
约瑟夫·奈清晰表明,美国软实力过去曾遭遇挫折,如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但由于美国社会文化本身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软实力总能恢复。然而他明确警告,特朗普政府的软实力破坏更为系统化,可能使这种损害成为长期性甚至永久性的:
约瑟夫·奈最后指出,如果特朗普继续坚持现有政策,美国软实力的损害将难以逆转:
奈警告称,如果美国继续放弃软实力,将使中国的优势不断扩大。他特别强调,特朗普试图以强硬对抗中国的姿态掩盖自身的软实力破坏,但这种策略注定失败。虽然美国仍有恢复软实力的可能性,但这一修复成本已越来越高,机会窗口迅速关闭。
约瑟夫·奈的这篇文章是一则深刻的警示。他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做法不仅侵蚀美国的国际影响力,还正在摧毁美国软实力的核心基础——自由价值观和民主开放社会。如果美国不迅速调整方向,未来在与中国的全球竞争中,将面临严重劣势。修复美国软实力并非完全不可能,但已变得异常困难且代价巨大。
简而言之,特朗普政策造成的软实力损害,正在将美国推向一个“后美洲时代”,中国的崛起正填补这一空缺,而美国能否抓住最后的复兴机会已是前景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