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定义的关键基建设施包括哪些?比如信息安全要求里的定义

Created on: October 14, 2025

Answered using O3 by Chat01

Question

中国政府定义的关键基建设施包括哪些?比如信息安全要求里的定义

Thought

Composing the Response

To simplify, I'll mention the relevant security standards. I'll compose the response in Chinese, providing citations after each paragraph. I'll reference the 2017 Cybersecurity Law, article 31, and the 2021 CII Regulation, plus the explanation from CAC. I'll use "(website)" for citations and include line details where relevant.

Thought for 35s

Answer

法规层面的核心定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17 年施行)第 31 条首次提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CII)”概念,并要求国家对其“重点保护”(China Anti-Corruption Bureau)。
  • 为落地实施,国务院发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国令 第 745 号,2021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条例第 2 条用“列举 + 兜底”方式给出 CII 的行业范围与判定标准(Government of China)。

条例第 2 条列举的 8 大重点行业/领域

行业/领域典型设施举例(信息安全场景)
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运营商骨干网、5G 核心网、云计算/数据中心、DNS 根服务器
能源电网 SCADA、天然气长输管网调度系统、核电站 DCS
交通铁路 CTCS、民航 AOC 与 ATM、港口集装箱自动装卸系统
水利大型水库大坝监控、水务调度中心、防洪预警平台
金融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证券交易撮合系统、支付清算网关
公共服务医疗 HIS / PACS、城市燃气/供电/供热监控、应急 120/119 指挥平台
电子政务国家政务外网、人口/社保/税务等业务系统、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国防科技工业军工单位研发生产网、卫星测控网、涉密武器装备试验数据链路

兜底条款:除上述行业外,任何 网络设施或信息系统,一旦遭破坏、丧失功能或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或公共利益,也可被主管部门认定为 CII。换言之,行业目录是“基本盘”,最终是否归入 CII 还要看对国家整体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影响程度。(China Anti-Corruption Bureau)

在信息安全标准中的体现
国家标准 GB/T 39204-2022《信息安全技术 —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将上述法律条款具体化为技术和管理要求(如安全架构设计、供应链管理、等级保护 2.0 的“+CII”增强措施等),成为运营者进行安全建设与审计的直接依据(SIPS Platform)。

简要提示

  • 行业目录会随技术、产业形态和威胁形势调整,各主管部门会定期发布本行业的认定规则并通知运营者。
  • 如果您从事 CII 运营或为其提供产品/服务,需要在现有等级保护合规基础上,补充满足《条例》及 GB/T 39204-2022 的专门要求(如更严格的关键岗位背景审查、境外数据传输评估、重要产品和服务清单管理等)。

Question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中国新能源车过去5年产量

Thought

Organizing production data

I found data for the last five years of NEV production. Here are the numbers:

  • 2024: 12.89 million
  • 2023: 9.587 million
  • 2022: 7.06 million
  • 2021: 3.545 million
  • 2020: 1.366 million

Next, I should confirm if the user would like a chart. Maybe a simple table works better, but I'm happy to add a chart if that's helpful. The user asked in Chinese, which makes me think they might appreciate a clear, detailed presentation.

Finalizing Response

I’ll provide the final response in Chinese, as that’s how the user phrased the question. I

Thought for 56s

Python

python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Data data = { "年份":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产量(万辆)": [136.6, 354.5, 706.0, 958.7, 1289.0] # 转为万辆方便阅读 } df = pd.DataFrame(data) # 显示数据表 import caas_jupyter_tools as cjtools cjtools.display_dataframe_to_user("中国新能源汽车过去5年产量", df) # 绘制柱状图 plt.figure() plt.bar(df["年份"].astype(str), df["产量(万辆)"]) plt.xlabel("年份") plt.ylabel("产量(万辆)") plt.title("2019-2024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CAAM)") plt.tight_layout() plt.show()

Answer

中国新能源车近 5 年产量(单位:万辆)

年份产量
20241 289.0
2023958.7
2022706.0
2021354.5
2020136.6

数据来源: 以上数值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年度统计。分别见:2024 年 12.89 万辆 (China Daily Government Services);2023 年 9.587 万辆 (Global Times);2022 年 7.06 万辆 (State Council of China);2021 年 3.545 万辆 (Pandaily);2020 年 1.366 万辆 (SpeedLux)。

趋势解读

  • 高速增长:过去五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从 136.6 万辆跃升至 1 289 万辆,复合年均增长率约 +75%。
  • 增速放缓但规模扩大:2023→2024 年增幅约 34%,虽低于 2021→2022 年的翻倍式增长,但绝对增量仍超过 330 万辆。
  • 渗透率提升:2024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汽车总产量约 41%(CAAM 数据),比 2020 年提升逾三倍。

上方数据表与柱状图方便直观查看各年度变化;若需进一步拆分纯电动 / 插混 / 燃料电池类别,或获取月度明细,请告诉我!

Question

中国政府出台了哪几条政策,支撑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Thought

Summarizing key policies

I’ve gathered sufficient sources to summarize the top policies suppor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NEVs). I'll list 7 key policies with their dates, issuing agencies, core mechanisms, and impacts. I'll also mention recent policies, like the 2024 V2G integration, but focus on the main ones. A bullet list will work, but I might use a table if it adds clarity.

Organizing key policies

I’ll craft a concise bullet list of 7 key policies supporting NEV growth:

  1. **“十城

Thought for 33s

Answer

下面列出近 15 年来被业界普遍认为“起到关键支撑作用”的 7 条国家层面政策(按出台时间顺序),并简述它们怎样推动了新能源汽车(NEV)的爆发式增长:

出台时间政策名称(主管部门)支撑机理 & 关键条款对产业的直接拉动
2009“十城千辆”示范推广工程(财政部/科技部等)在 10 个试点城市为公交、出租、公务等公共领域购置 NEV 提供中央+地方 一次性购车补贴,随后城市数扩至 88 个率先形成几万台示范保有量,为后续私人消费积累产业链和运行数据 (ICCT)
2014 — 今(多次延期至 2027)NEV 购置税全额/半额减免(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信部)纯电、插混、燃料电池车型免征 10% 购置税;2024-25 继续全免,2026-27 递减至半税,每车最高减免 3 万元累计减免超 2000 亿元税费,直接降低终端购车成本 (State Council of China)
2009-2022(分阶段退坡)中央财政购车补贴(“四部委”联合通知,每年调整)按续航里程/能耗给予车企或消费者现金补贴,2020-22 年延长并继续“补贴退坡”在早期弥补电池成本差距,撬动产销规模;补贴总额历年累计逾 3000 亿元 (ICCT)
2017(2019 起正式考核)“双积分”管理办法 —— CAFC平均油耗 + NEV 产销积分(工信部)车企必须完成 NEV 积分比例;不足需购买他企积分或面临停产处罚用“硬性配额+积分交易”迫使传统车企增加 NEV 生产,成为补贴退出后的核心动力 (ICCT)
2020.1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国务院)提出 2025 年 NEV 占新车销量 20%+、2030 年形成世界级产业链 等战略目标;强调电池创新与充换电体系提供中长期确定性,地方与企业据此制定投资与研发路线图 (State Council of China)
2023.06《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目标 2030 年建成 覆盖城乡的高品质充电网络;鼓励智能充电、县域示范与多元投资解决“里程焦虑”,配套桩数量从 2015 年不足 10 万增至 2025 年超 800 万 (State Council of China)
2018(持续迭代)《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及追溯规定(工信部等)确立 生产者责任延伸(EPR),要求电池全生命周期追溯、梯次利用与再生缓解资源/环保瓶颈,催生电池回收与梯次储能新业态 (ChemRadar)

综合观察

  1. “补贴+税收减免”先降成本后退坡
    购车补贴和购置税免征在市场培育期直接刺激销量;随着规模化带来成本下降,补贴逐步退出,由税收优惠和信用法规接力。

  2. “硬性配额+长期规划”稳定预期
    双积分考核保证车企持续投放 NEV,而 2021-2035 规划给出了技术路线与产量目标,为资本投入和供应链扩张锁定方向。

  3. “充电桩+电池回收”补上生态短板
    国家级充电基础设施和回收体系政策解决使用与环保痛点,提升消费者信心,也为车-网互动、梯次储能等新商业模式铺路。

  4. 政策组合拳递进式发力
    示范补贴 → 全国补贴 → 补贴退坡
    财政激励 → 税收优惠 + 信用强制
    终端补贴 → 基础设施 + 资源循环
    形成了从“市场培育—产业扩张—高质量发展”的完整政策链条。

这些政策共同构建了技术创新、成本下降、消费激励、法规约束和可持续发展的全方位支撑体系,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在 2020-2024 年间实现 年均约 75% 的复合增长,跃升为全球最大 NEV 市场。

Share this 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