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定义的关键基建设施包括哪些?比如信息安全要求里的定义
Created on: October 14, 2025
Created on: October 14, 2025
中国政府定义的关键基建设施包括哪些?比如信息安全要求里的定义
法规层面的核心定义
条例第 2 条列举的 8 大重点行业/领域
行业/领域 | 典型设施举例(信息安全场景) |
---|---|
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 | 运营商骨干网、5G 核心网、云计算/数据中心、DNS 根服务器 |
能源 | 电网 SCADA、天然气长输管网调度系统、核电站 DCS |
交通 | 铁路 CTCS、民航 AOC 与 ATM、港口集装箱自动装卸系统 |
水利 | 大型水库大坝监控、水务调度中心、防洪预警平台 |
金融 |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证券交易撮合系统、支付清算网关 |
公共服务 | 医疗 HIS / PACS、城市燃气/供电/供热监控、应急 120/119 指挥平台 |
电子政务 | 国家政务外网、人口/社保/税务等业务系统、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
国防科技工业 | 军工单位研发生产网、卫星测控网、涉密武器装备试验数据链路 |
兜底条款:除上述行业外,任何 网络设施或信息系统,一旦遭破坏、丧失功能或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或公共利益,也可被主管部门认定为 CII。换言之,行业目录是“基本盘”,最终是否归入 CII 还要看对国家整体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影响程度。(China Anti-Corruption Bureau)
在信息安全标准中的体现
国家标准 GB/T 39204-2022《信息安全技术 —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将上述法律条款具体化为技术和管理要求(如安全架构设计、供应链管理、等级保护 2.0 的“+CII”增强措施等),成为运营者进行安全建设与审计的直接依据(SIPS Platform)。
简要提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中国新能源车过去5年产量
python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Data data = { "年份":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产量(万辆)": [136.6, 354.5, 706.0, 958.7, 1289.0] # 转为万辆方便阅读 } df = pd.DataFrame(data) # 显示数据表 import caas_jupyter_tools as cjtools cjtools.display_dataframe_to_user("中国新能源汽车过去5年产量", df) # 绘制柱状图 plt.figure() plt.bar(df["年份"].astype(str), df["产量(万辆)"]) plt.xlabel("年份") plt.ylabel("产量(万辆)") plt.title("2019-2024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CAAM)") plt.tight_layout() plt.show()
年份 | 产量 |
---|---|
2024 | 1 289.0 |
2023 | 958.7 |
2022 | 706.0 |
2021 | 354.5 |
2020 | 136.6 |
数据来源: 以上数值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年度统计。分别见:2024 年 12.89 万辆 (China Daily Government Services);2023 年 9.587 万辆 (Global Times);2022 年 7.06 万辆 (State Council of China);2021 年 3.545 万辆 (Pandaily);2020 年 1.366 万辆 (SpeedLux)。
趋势解读
上方数据表与柱状图方便直观查看各年度变化;若需进一步拆分纯电动 / 插混 / 燃料电池类别,或获取月度明细,请告诉我!
中国政府出台了哪几条政策,支撑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下面列出近 15 年来被业界普遍认为“起到关键支撑作用”的 7 条国家层面政策(按出台时间顺序),并简述它们怎样推动了新能源汽车(NEV)的爆发式增长:
出台时间 | 政策名称(主管部门) | 支撑机理 & 关键条款 | 对产业的直接拉动 |
---|---|---|---|
2009 | “十城千辆”示范推广工程(财政部/科技部等) | 在 10 个试点城市为公交、出租、公务等公共领域购置 NEV 提供中央+地方 一次性购车补贴,随后城市数扩至 88 个 | 率先形成几万台示范保有量,为后续私人消费积累产业链和运行数据 (ICCT) |
2014 — 今(多次延期至 2027) | NEV 购置税全额/半额减免(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信部) | 纯电、插混、燃料电池车型免征 10% 购置税;2024-25 继续全免,2026-27 递减至半税,每车最高减免 3 万元 | 累计减免超 2000 亿元税费,直接降低终端购车成本 (State Council of China) |
2009-2022(分阶段退坡) | 中央财政购车补贴(“四部委”联合通知,每年调整) | 按续航里程/能耗给予车企或消费者现金补贴,2020-22 年延长并继续“补贴退坡” | 在早期弥补电池成本差距,撬动产销规模;补贴总额历年累计逾 3000 亿元 (ICCT) |
2017(2019 起正式考核) | “双积分”管理办法 —— CAFC平均油耗 + NEV 产销积分(工信部) | 车企必须完成 NEV 积分比例;不足需购买他企积分或面临停产处罚 | 用“硬性配额+积分交易”迫使传统车企增加 NEV 生产,成为补贴退出后的核心动力 (ICCT) |
2020.11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国务院) | 提出 2025 年 NEV 占新车销量 20%+、2030 年形成世界级产业链 等战略目标;强调电池创新与充换电体系 | 提供中长期确定性,地方与企业据此制定投资与研发路线图 (State Council of China) |
2023.06 | 《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 | 目标 2030 年建成 覆盖城乡的高品质充电网络;鼓励智能充电、县域示范与多元投资 | 解决“里程焦虑”,配套桩数量从 2015 年不足 10 万增至 2025 年超 800 万 (State Council of China) |
2018(持续迭代)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及追溯规定(工信部等) | 确立 生产者责任延伸(EPR),要求电池全生命周期追溯、梯次利用与再生 | 缓解资源/环保瓶颈,催生电池回收与梯次储能新业态 (ChemRadar) |
“补贴+税收减免”先降成本后退坡
购车补贴和购置税免征在市场培育期直接刺激销量;随着规模化带来成本下降,补贴逐步退出,由税收优惠和信用法规接力。
“硬性配额+长期规划”稳定预期
双积分考核保证车企持续投放 NEV,而 2021-2035 规划给出了技术路线与产量目标,为资本投入和供应链扩张锁定方向。
“充电桩+电池回收”补上生态短板
国家级充电基础设施和回收体系政策解决使用与环保痛点,提升消费者信心,也为车-网互动、梯次储能等新商业模式铺路。
政策组合拳递进式发力
● 示范补贴 → 全国补贴 → 补贴退坡
● 财政激励 → 税收优惠 + 信用强制
● 终端补贴 → 基础设施 + 资源循环
形成了从“市场培育—产业扩张—高质量发展”的完整政策链条。
这些政策共同构建了技术创新、成本下降、消费激励、法规约束和可持续发展的全方位支撑体系,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在 2020-2024 年间实现 年均约 75% 的复合增长,跃升为全球最大 NEV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