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分析一下全球的铝土矿市场的供应情况,过去几年发生过铝土矿供给的动荡吗?具体有哪些情况? 图片里说...
Created on: August 26, 2025
Created on: August 26, 2025
下面这份答复分三部分:(1) 全球铝土矿供应格局、(2) 过去几年出现过的供给动荡及其成因、(3) 你发来的图片在讲什么。我把关键事实都配上了权威出处,便于你进一步核查。
小结:矿山层面“总量宽稳”,但海运贸易链条对几内亚与澳大利亚的依赖使市场对单点事件(政治、天气、港口/航运)敏感。
下面按时间顺序梳理近几年最具影响力的扰动因素及其后果:
印尼恢复实行铝土矿“原矿出口禁令”(2023 年 6 月 10 日起)
亚马逊流域极端干旱(2023 年秋-冬季延续至 2024 年初)→ 航运受阻
澳大利亚东北部极端天气(2023 年 12 月“贾斯珀”热带气旋等)→ 近岸装船/转运阶段短期受限
几内亚政策与政治不确定性上升(2024—2025)
氧化铝端的“被动传导”:炼厂端停减产与新建产能错位(2024 年)
结论:过去两年(尤其 2024 年)属于“异常扰动密集期”——印尼政策、几内亚政策博弈与局势、南美极端天气、澳洲雨季气旋与单个炼厂事件,共同把“原本稳定”的上游,变成了对单点风险高度敏感的链条。
这段文字的大意是:
如果你接下来要做采购或价格判断,我可以把这些事件转成一个**“风险–应对清单”(例如:对几内亚/澳洲的来源占比上限、雨季安全库存、替代航线与备选矿源等),并按你手上的配矿方案(Al/Si、A/S 等)和目的地炼厂**给出更细的可操作建议。
几内亚政府为什么撤证(针对铝土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帮我查询一下,过去几年有哪些因为海运运力运量的问题,导致全球铝土矿供应不稳定?帮我挑选几个代表性的案例
好的,我分两块回答你:
小结:撤证更多是政策与博弈手段——倒逼矿企在几内亚落地炼化及基础设施,强化国家对资源与收益的掌控;对个别进展迟缓或争议较多的项目,政府选择“动真格”。(The Africa Report)
案例 1|巴西亚马逊流域历史性干旱 → 航道吃水受限、驳船/干散货延误(2023–2024)
案例 2|巴西 Alcoa Juruti 港段航道拥堵/搁浅 → 触发“不可抗力”,装船中断(2024 年 11 月)
案例 3|澳大利亚昆州“贾斯珀”热带气旋季 → 近岸转运暂停、装船受限(2023 年 12 月)
案例 4|几内亚 CBG 铁路(矿区—Kamsar 港)脱轨事故 → 出海通道阶段性中断(2023-09-15)
备注:2024-10 起 Kamsar 对 GAC 的出口暂停,造成港口端 200 万吨堆存,也引发全球现货紧张;但这个更偏行政/监管封锁而非“纯运力短缺”。我单列在此,便于与你区分“硬件/气象运力问题”和“行政性约束”。(alcircle, Metal News)
如需,我可以把上述事件做成时间线+影响强度评分的小表(并附预警信号与对策),方便你的采购/船务同事直接套用。
有没有什么原因,导致全体海运运量受限的案例
有的,而且还不止一种“系统性”原因。下面挑 6 个最能同时挤占全球海运运力的代表性案例,并说明它们的机制(为何会让“有效运力”变少):
红海危机 → 大规模绕行好望角,航程变长
2023 年底起多家船公司绕开红海/苏伊士,典型亚欧航线单程多出 ~10 天,等于在同样船队规模下“能跑的航次更少”,有效运力被吃掉;UNCTAD 与 IMF 都把它认定为正在普遍性收紧全球运力的事件(尤其集运,但油运/散货也受影响)。(IMF, U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
巴拿马运河干旱限槽 → 过闸名额锐减
2023–2024 年因史无前例的水位偏低,运河把每日过闸从常态 36–38 艘降到低谷期 24–32 艘,直接物理性限制全球船舶通行能力,并引发改道与等待。(Autoridad del Canal de Panamá, Maritime Executive, AP News)
苏伊士运河“长赐号”(Ever Given)搁浅(2021) → 全球主通道封堵
苏伊士承担约12% 全球贸易;为期 6 天的封堵让数百艘船延误或被迫改道好望角,短期内把大量运力锁在航道外和锚地。(Wikipedia, Supply Chain Dive)
新冠时期的全球性拥堵 & 海员换班危机(2020–2022)
港口效率下降、检疫限制和“船等人/人上不了船”,把大批船舶“困”在港口或锚地:克拉克森的拥堵指数在 2021 年创高,散货船在港占比也升至历史高位;同时最多约 40 万海员滞留船上、等量海员无法上船,进一步放大周转低效。(Marine Log, Clarksons,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法规驱动的“慢速航行”(EEXI/CII,自 2023 起)
IMO 的碳强度/能效规则落地后,部分船队通过降速或功率限制合规——这会在边际上降低同船队的运力产出(同一时间能跑的海里/航次更少)。行业普遍预期影响偏温和,但确实构成持续性的运力“摩擦”。(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Clarksons, seanews.com.tr)
地缘冲突导致贸易“大挪移”(乌克兰战争,自 2022)
黑海粮食/能源流被改道,欧洲煤炭等从更远来源补供,吨英里需求显著上升——在船舶数量短期固定的情况下,这等同于有效供给变紧、干散货费率跃升。(U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 MarineLink)
和铝土矿的关系:铝土矿主要走干散货(大多本就经好望角),上面这些事件要么直接卡住跨洋通道(苏伊士/巴拿马),要么间接拉长全球平均航程或制造港口/船员瓶颈。结果就是:同样数量的散货船每年可完成的航次减少,从而推高铝土矿等大宗的运价与不确定性(即便矿源本身没有减量)。(U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
如果你需要,我可以把这 6 类事件做成一页“风控速查表”(触发信号→对铝土矿的具体影响→备选航线/船型与安全库存建议),方便和船务/采购同事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