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鱼、泡泡玛特、名创优品、华润科创在IP运营商业模式上分别怎么做的?有什么区别?
Created on: July 7, 2025
Created on: July 7, 2025
阿里鱼、泡泡玛特、名创优品、华润科创在IP运营商业模式上分别怎么做的?有什么区别?
四家公司的 IP 运营逻辑一览
| 公司 | 核心定位 | 运营链路 | 主要收入来源 | 差异化亮点 |
|---|---|---|---|---|
| 阿里鱼 | 阿里影业旗下 IP 交易与创新平台 | “IP → 品牌商 (B) → 消费者 (C)” 的 IP2B2C 全链路:<br>1) 代理/共创授权 2) 自建监修、镭射标、防伪、维权等 SaaS 基础设施 3) 电商端(天猫超品日、旗舰店托管)+ 造点新货众筹 | 代理佣金、整合营销服务费、平台分成 | 深度绑定阿里电商与数据能力,把授权、渠道、供应链、众筹整合在一个数字化闭环中,定位“IP 行业基础设施” pangjing.cn |
| 泡泡玛特 | 潮玩盲盒龙头,兼具 IP 开发者 + 零售商 | “自有/合作 IP 矩阵 × 盲盒惊喜经济 × 全渠道零售”:<br>• “小 IP 快试”孵化机制与动态分级管理 • 盲盒概率 + 社群裂变驱动高复购 • 直营店+机器人店+线上抽盒机+NFT | 商品毛利(盲盒、毛绒、联名奢品等) | 垂直一体化:从艺术家签约、IP 设计到零售终端完全自营,靠“成瘾式”盲盒模型和全球门店复制规模 xueqiu.com |
| 名创优品 | “IP 设计零售” 生活百货 | “IP 联名 + 高效供应链 + 合伙人门店”:<br>• 与迪士尼等全球 IP 签长期授权 • 大宗买断+不压货款的供应链模式,快速上新 • 7 千多家全球门店通过合伙人体系输出 | 低价百货/潮玩销售毛利、加盟(合伙人)分成 | 把 IP 当作提升日用品颜值和情感溢价的“配方”,以性价比和上新速度占领大众零售心智,而非做纯授权服务 360why.com |
| 华润科创<br>(华润现代服务·华润知识产权管理) | 央企背景的 B2B IP/科创综合服务商 | “知识产权全链条 + 产业资源嫁接”模式:<br>• 专利/商标布局、监测取证、维权 • IP 授权撮合、线下主题空间与供应链渠道(华润万象城等) • 与阅文等内容方共建“内容 + 体验 + 消费”生态 | 咨询与代运营服务费、授权分成 | 面向企业/机构输出 IP 综合服务,依托华润集团零售、地产、供应链资产,把文娱 IP 导入实体消费与场景体验 cflac.org.cn chat01.ai |
产业链位置
IP 来源与策略
变现路径
渠道触点
核心护城河
应用场景启示
- 想要做多 IP 矩阵+大数据精细运营,可借鉴阿里鱼“IP2B2C”模式。
- 针对年轻人、依靠情绪价值和社群裂变,泡泡玛特盲盒玩法是标杆。
- 若核心是海量 SKU 和高性价比快周转,名创优品的供应链+合伙人体系值得参考。
- 若主打 B2B 服务或拥有实体商业资源,华润科创的“IP 服务+场景落地”思路更合适。
阿里鱼和名创优品的商业模式的最大区别是什么?两者不都是买别人的IP拿回来运营吗?
“都在用别人 IP”,却走在价值链的两端
| 维度 | 阿里鱼 (Alibaba Pictures) | 名创优品 (MINISO) | 核心对比 |
|---|---|---|---|
| 产业链角色 | 中游“IP 代理 + SaaS 服务”平台<br>撮合内容方 ⇄ 品牌方,提供监修系统、镭射防伪、维权、众筹、电商代运营等“IP 2 B 2 C”全链路基础设施pangjing.cn | 下游零售商 / 品牌商<br>把外部 IP 嵌入自家 7,000+ 门店的日用百货、潮玩 SKU,并凭“全球 IP 联名集合店”定位吸客wallstreetcn.com | 平台 vs. 零售 |
| 主要客户 / 触点 | 版权方、品牌制造商、传统零售商;触达消费者主要靠天猫旗舰店、超品日、造点新货众筹 | 终端消费者;自营/加盟门店 + 线上商城 | B2B2C vs. 直接 B2C |
| 收入结构 | 授权佣金、撮合服务费、整合营销与电商运营分成 | 商品毛利 + 加盟及联营分成;IP 费是成本项 | “抽成”轻资产 vs. “卖货”重周转 |
| IP 使用方式 | 以代理/共创身份帮 IP 找到多品类合作方(一次谈成,多方分发) | 买断或年费授权后自主选品、设计、定价,IP 只是提升商品颜值与溢价的配方 | “经纪人” vs. “自营门店上新” |
| 核心护城河 | 阿里电商流量、数据、支付与反假链路;行业 SaaS 标准化能力 | 低价高周转供应链 + 合伙人门店网络;高频上新 + 视觉陈列 | 数字化基础设施 vs. 供应链 + 店网 |
| 当下趋势 | 向更多 IP 方输出监修/众筹系统,定位“行业基础设施” | 从“签 IP”升级到“造 IP”,孵化 TOPTOY 等提高自有毛利 | 服务外溢 vs. 自研升级 |
阿里鱼赚的是“撮合+运营服务费”——像携程之于酒店;
名创优品赚的是“自家门店商品毛利”——像优衣库之于服装。
两者都向版权方付授权费,但 AliFish 的商业闭环停在 B 端,把 IP 卖给更多品牌;而 MINISO 把 IP 用来生产并直接卖货给 C 端,承担选品、库存和门店运营风险。
这便是“同样借别人 IP,却走出完全不同护城河”的真正分野。
在目前的中国IP市场,各种类型的企业(专门做IP开发生产的(如泡泡玛特自有IP开发、故宫博物院自有IP开发)、做IP自运营的(如泡泡玛特IP运营)、做IP代理运营的(如名创优品)、做IP平台撮合的(如阿里鱼),做IP专业化服务的(如Global trademark licensing)),都有哪些实际的需求痛点,帮我分类举例说明
以下将中国 IP 生态常见的 5 类企业放在产业链位置上,逐一拆解当前一线从业者最常提到的「痛点 / 需求」,并给出近期公开案例或数据作为例证。每一点都对应了为什么会“痛”,以及企业普遍在寻求怎样的解决方案。
(原创内容或形象的“上游”,如泡泡玛特自有形象、故宫博物院文创工作室等)
| 核心痛点 | 典型触发场景 | 需求/方向 |
|---|---|---|
| 爆款持续输出概率低 | 泡泡玛特披露,每年孵化上百套设计,真正能晋级 S 级并撑起营收的不足 10% xueqiu.com | 数据化选题、AI 辅助概念测试;与外部品牌做“小 IP 快打法”共担风险 |
| 原创侵权高发、维权成本高 | 2024 年盛趣游戏一年排查侵权链接 3 000+、刑事维权 138 起 gameres.com | 需要“一站式监测 + 行刑衔接”法律服务;希望平台方提供镭射标、溯源码 |
| 从文化/内容到商品缺“商业翻译” | 故宫等公立机构团队精于学术,缺专业商品策划、促销打法 sinoss.net | 对接擅长 C 端定价、包装的授权顾问或平台;培训 IP 管理人才 |
| 创作资金与人才梯队不足 | 国内内容企业多为项目制,难以像迪士尼做十年期管线 pangjing.cn | 寻求与投资机构、授权平台的长期开发基金;建立内部 IP Studio |
(拥有 IP 并自己做衍生品 / 渠道,如泡泡玛特“IP+零售”模式)
| 痛点 | 现象 | 需求 |
|---|---|---|
| 库存 & 供应链波动 | 盲盒、手办等存在季节性热度;缺乏精准备货导致库存积压 xueqiu.com | 引入产销协同 SaaS、柔性小单快返产线 |
| 多渠道运营成本攀升 | 线下直营店、机器人店、抽盒机 + 私域社群,人力与店租成本高 | 自动化会员运营、联营或加盟分摊成本 |
| 粉丝黏性衰减快 | 年轻消费者“新鲜度窗口”缩短 | 强化 UGC、二创激励;上线数字藏品、NFT 等新玩法,但需合规 |
| 出海本地化难 | 盲盒在欧美许可限制多、文化差异大 | 依赖当地代理、共创限定系列 |
(主要购买外部 IP 做商品,如名创优品、TOP TOY)
| 痛点 | 数据 / 案例 | 需求 |
|---|---|---|
| 授权费迅速抬高,压缩毛利 | 名创优品 2024 年 IP 费用 4.21 亿元,同比 +29.5% finance.sina.com.cn | 与 IP 方谈阶梯分成或深度共创;发展自有 IP 提升毛利 |
| 审批链条长、上新节奏被动 | 国外动画 IP 一次图库修改反复回签;新品错过销售节点 | 希望平台提供“监修 SaaS+模板图库”缩短 TTM |
| 同质化竞争 & 市场过饱和 | CLE 授权展显示“人人都做 IP”,新品红利窗口变短 jiemian.com | 做主题门店、沉浸式快闪差异化体验;多品类组合授权降低单 IP 依赖 |
| 授权排他性弱 | 热门 IP 同时授权多家,被卷入价格战 | 争取品类或渠道独家;联合 IP 方设立 M.A.P(最低广告价) |
(中游“IP2B2C”与数字基础设施,如阿里鱼)
| 痛点 | 具体表现 | 需求 |
|---|---|---|
| 供需两端匹配效率 | 大量长尾 IP + 中小品牌找不到彼此 | 精准标签 & 推荐算法;建立“IP 估值仪表盘” |
| 标准化合同 & 结算体系缺位 | 授权合同条款五花八门,法务成本高 | 电子合同模板、链上确权;跨境收款清结算服务 |
| 打假与正品鉴别 | 平台方需承担消费者信任;假货倒灌 | 镭射标、溯源码、整合公安举报 API pangjing.cn |
| 中小商家数字化能力参差 | 邮件或微信群做监修、走 Excel 结算 | 向行业开放监修 / 打假 / 数据 SaaS pangjing.cn |
(法律、商标、估值、全球代理,如 Global Trademark Licensing)
| 痛点 | 行业现象 | 需求 |
|---|---|---|
| 跨境法规碎片化 | 同一商标在中、欧、北美分类不同,流程冗长 globaltrademarklicensing.com | 一站式注册、并行申报系统;当地律师网络 |
| IP 价值评估缺标准 | 资本方、IP 方对报价差异大 | 引入基于授权金、粉丝活跃度、社媒声量的量化模型 |
| 人才与项目制资源稀缺 | 中国授权企业 654 家分散,专业顾问供给不足 licensing.org.cn | 行业培训、SaaS 工具降低服务门槛 |
| 客户教育 & 成交周期长 | 中小厂商不理解授权 ROI,犹豫投入 | 需要白皮书、案例库、融资对接,提升成交效率 |
| 企业类型 | 优先补足能力 | 可借鉴的行业工具 / 做法 |
|---|---|---|
| 原创内容方 | 法务 + 商业化落地 | 与 AliFish、GTL 等合作,把监修、打假外包;用众筹先做市场验证 |
| 自运营方 | 供应链风控 + 会员精细化 | 上云 ERP + 智能补货;二创社区 & 数字藏品延长生命周期 |
| 代理零售方 | 授权成本控制 + 差异化渠道 | 与 IP 方共设开发基金换更优分成;主题快闪、会员店提升体验 |
| 撮合平台 | 标准化 SaaS + 反侵权生态 | 推“合同模板+结算+监修”一体化;开放 API 给中小商家 |
| 专业服务商 | 跨境整合 + 数据化估值 | 搭建全球商标管理数据库;用粉丝数据给出动态定价 |
结论:虽然都处在同一条“IP 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企业面对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最痛”指标。精准识别自身所处位置,并与能够补位的合作方形成网络,才是应对中国 IP 市场从“量增”走向“质竞”阶段的关键。
上面的结果,能否针对服务业,总结下提供上述商业服务的痛点
(聚焦提供商业服务的机构,而非卖商品的零售商)
| 服务类型 | 典型角色/公司 | 关键痛点(为什么会痛 → 业务阻力) |
|---|---|---|
| 撮合 / 平台型<br>(IP2B2C、授权市场) | 阿里鱼、华润科创、自建 IP SaaS 平台 | 1. 供需碎片 → 算法匹配难:长尾 IP 与中小品牌彼此找不到;匹配效率直接决定抽佣规模。 2. 合同条款五花八门:缺少标准化模板与电子结算,法务成本高。 3. 正品信任危机:需自建镭射标、溯源码、打假系统,投入重 pangjing.cn |
| 数字化/SaaS 工具<br>(监修、项目协同、打假、众筹) | 阿里鱼监修系统、IP SaaS 初创公司 | 1. 版权方数字化水平参差:邮件/微信群审批的传统流程难被替换。 2. 接口标准未统一:不同 IP 方图库、版式、授权口径不一,集成成本高。 3. 中小客户付费意愿弱:订阅模式尚未被市场教育完毕。 |
| 法律 & 维权服务<br>(商标/专利注册、执法衔接) | Global Trademark Licensing、专业律所 | 1. 跨境法规碎片化:同一商标在中欧美分类不同,申报成本高;行刑衔接流程复杂。 2. 侵权链路线上化:电商链路多、证据留存难,取证与下架时效拉长。 3. 人才缺口大:行业 600+ 小型机构,专家律师供给不足,案件排期长。 |
| 授权顾问 / 品牌营销 | 阳狮 IP Team、本土创意代理 | 1. ROI 难量化:客户要求“带货”数据,品牌与情绪价值难直接结算。 2. 同质化 & 排他性弱:热门 IP 同时授多家,顾问难以保证差异化。 3. 内容合规窗口缩短:社交媒体热度 4–6 周即衰减,策划与监修节奏被压缩。 |
| 供应链 & 生产代工<br>(ODM/OEM、小批量快反) | 东莞潮玩工厂、义乌文创 OEM | 1. 小单多 SKU:一次授权几十款,批量小、换模成本高。 2. 品质/法规双重审核:需符合 IP 方 QC & 海外安规;返工风险高。 3. 库存波动:IP 热度难预测,代工厂常被迫垫料。 |
| 数据 & 估值服务 | 行研机构、二级市场投研 | 1. 缺统一估值模型:粉丝热度、社媒声量、授权金各自为政,资本难对齐定价。 2. 数据采集分散:B 端授权金额往往保密,缺失关键样本。 |
| 出海本地化 / 渠道服务 | 代理商、物流 & 税务顾问 | 1. 文化翻译成本高:需要重绘图库、重新做内容审核。 2. 关税与合规壁垒:不同国家对玩具/食品等有独立检测;上市周期被拉长。 |
| 共性矛盾 | 服务业角度的表现 |
|---|---|
| 标准化 vs. 定制化 | 版权方希望流程模板化降本,品牌方又要求“一次性爆款”定制,服务商难两全。 |
| 轻资产 vs. 能力沉淀 | 收咨询费抽佣的模式轻,但要赢得客户还得自研系统、建律师/设计团队,固定成本攀升。 |
| 规模化 vs. 品质控制 | 拿更多 IP、更多品牌才能放大收入;但每新增一个 IP 就要维护图库、监修标准,管理半径急速膨胀。 |
| 全球化 vs. 在地化 | 增长点在海外,而各国税务、版权、文化雷区都不同,一样的服务要重复“开锅烧水”。 |
| 阶段 | 动作 | 工具/合作方 |
|---|---|---|
| 0–6 个月 | 选准细分赛道(如监修 SaaS、跨境商标)并制订标准化产品包 | 行业模板合同、API Hub |
| 6–18 个月 | 建立“数据–运营”闭环:用数据仓+BI 展示 ROI,缩短说服周期 | 消费者数据平台、社媒监听 |
| 18 个月+ | 向外输出能力,形成生态(API、白标系统、培训课程) | 与平台型企业共建 ISV 市场,联合律所/会计师事务所出海 |
结论:卖“服务”意味着要同时解决“效率”“合规”“差异化”三道考题。只有用数字化和标准化把高频、可复制的流程固化下来,再把人力投入到真正需要定制创意和跨文化沟通的环节,才能把中国 IP 产业的增长红利真正 转化为服务利润。
如果我想把目前的中国IP市场,按照各种类型的企业(专门做IP开发生产的(如泡泡玛特自有IP开发、故宫博物院自有IP开发)、做IP自运营的(如泡泡玛特IP运营)、做IP代理运营的(如名创优品)、做IP平台撮合的(如阿里鱼),做IP专业化服务的(如Global trademark licensing))进行市场切分,帮我分析各类型市场占整体市场的比例应该是多少?
背后的切分逻辑是什么?有哪些支撑性的数据?
pythontotal = 1401 + 54.7 total 1455.7
pythonsegments = { "self_operator": 180, # approximate "licensee": 1221, "creator": 54.7, "platform": 6.5, "service": 3 } for k,v in segments.items(): print(k, v/total*100)
pythonsegments = { "self_operator": 180, # approximate "licensee": 1221, "creator": 54.7, "platform": 6.5, "service": 3 } for k,v in segments.items(): print(k, v/total*100)
| 口径 | 说明 | 主要数据源 |
|---|---|---|
| 市场总量 | 采用《中国品牌授权行业白皮书》披露的 2023 年被授权商品零售额 1,401 亿元 + 当年授权金 54.7 亿元 = 约 1,456 亿元chinalicensingexpo.com | 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 |
| 切分逻辑 | 以 “价值最终流向” 而非企业财报口径拆分:<br>1) 价值先在零售终端释放(零售额)<br>2) 其中一小部分再“逆流”至 IP 拥有方(授权金)<br>3) 平台 / 服务商与创作者在授权金池内分成 | 经典授权链路「IP → 被授权商 → 渠道 → 消费者」 |
| 赛道归类 | 核心代表 | 测算货值 | 占整体 (%) | 关键支撑 |
|---|---|---|---|---|
| ① IP原创/开发方<br>(只收授权金) | 故宫博物院、上美影、各动漫工作室 | 54.7 亿元(全部授权金) | ≈ 3.8 % | 授权金总额即其主要收入 |
| ② IP自运营方<br>(自有 IP+自营零售) | 泡泡玛特、52TOYS、博物馆直营文创 | ~180 亿元 | ≈ 12 % | 泡泡玛特 2024 营收 130.4 亿xueqiu.com + 故宫文创 15 亿等多家博物馆过亿news.qq.com |
| ③ IP代理/被授权零售<br>(买 IP 做商品) | 名创优品、李宁、安踏、食品日化大量 OEM/ODM | ~1,221 亿元 | ≈ 84 % | =总零售额 1,401 亿 − 自运营 180 亿;名创 2024 营收 169.9 亿仅占其中 ~14%caifuhao.eastmoney.com |
| ④ 平台/撮合 & SaaS | 阿里鱼、华润科创、小型 IP SaaS | 6.5 亿元 | ≈ 0.5 % | 阿里影业“IP 衍生品及创新业务”2023/24 收入 6.48 亿alibabapictures.com |
| ⑤ 专业服务<br>(法律、估值、咨询) | Global Trademark Licensing、律所、评估机构 | 2–3 亿元 估 | ≈ 0.2 % | 行业招股书 & 访谈显示单体机构年营收多在千万级,合计仅占授权金池极小份额 |
合计 ≈ 100 %(四舍五入)
零售端决定大盘
授权金是“细水长流”
平台与服务是“附加层”
数据局限与容错
用这张比例表,既能看清 “钱主要花在终端” 的现状,也能直观看到 上游与服务环节的天花板与机会点:
谁能把 3-5 % 的授权金提升到两位数,谁就可能成为中国 IP 产业下一轮红利的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