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是采购供应链的全景图,请问,守正平台这类国企央企自有的招采平台,应该如何归纳到这个框架中?

创建于:2025年8月23日

使用 GPT-5 回答 Chat01

问题

image.pngimage.png

图片是采购供应链的全景图,请问,守正平台这类国企央企自有的招采平台,应该如何归纳到这个框架中?

回答

你提供的框架图把采购供应链服务按照 平台型、软件型、服务/外包型 三大类进行了归纳。像“守正平台”这类由国企央企自建的招采平台,可以结合它的定位来放置在框架中:


1. 平台属性分析

守正平台的核心特征是 “国企/央企自有招采平台”,主要功能集中在 招投标、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 等环节。

  • 它和 B2B电商/撮合平台 有相似性,但不是开放市场,更倾向于服务特定企业集团内部及上下游生态。
  • 它的定位更接近 “综合性数字化采购平台”,但强调 合规、国资监管、内部集中采购

2. 适配框架中的位置

结合全景图,守正平台可归纳到以下位置:

  • 平台型
    • 对应于 “B2B电商/撮合平台” 的一类子形态,但不同于完全市场化的撮合,更偏向 集团内控型平台
    • 在“招标/非招标 → 合同 → 订单 → 履约交付”全流程里,守正平台覆盖面广,尤其聚焦 招投标合规化、合同履约监督
  • 软件型
    • 可以同时对标 “招投标系统 + CLM(合同生命周期管理)+ OMS(订单管理)”。守正平台往往将这些模块一体化。
  • 服务/外包型
    • 若守正平台还提供咨询、培训或代办服务,则可部分涵盖 “招标代理服务”。

3. 推荐的框架归纳方式

在该图中,可以把“守正平台”定位为:

  • 平台型:央企/国企自有招采平台(B2B撮合平台的延伸类别)
  • 同时可备注:其特点是 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合规监管驱动、覆盖全流程的数字化采购平台

这样,它在框架中就既保持了和市场化B2B平台的对照关系,又突出了其 国资属性和合规优势


要不要我帮你在现有这张图上做一个直观的 标注/归类示意图,把“守正平台”放入合适的位置?

问题

除了B2B电商平台、招采平台外,采购供应链中还有什么平台型业务?

回答

在采购供应链的 平台型业务 中,除了常见的 B2B电商/撮合平台招采平台,实际上还存在很多其他形态,它们往往围绕“连接、撮合、交易与协同”展开。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类:


1. 行业/垂直类平台

  • MRO平台:专注于工业品、备品备件等大宗或零散物资的采购。
  • 农产品/医药平台:针对特定行业(农业、医药、化工等)提供垂直化交易撮合和供应链服务。
  • 建材/能源平台:面向建筑施工、能源、煤炭等大宗商品的线上交易和供应链协同。

2. 供应链协同平台

  • 供应链金融平台:依托交易和应收账款数据,链接银行、保理公司,提供融资、保理、票据流转等金融服务。
  • 供应商管理平台(SRM延伸型):以平台化方式帮助买方企业集中进行供应商寻源、资质审核、绩效评价。
  • 合同与履约协同平台:偏向买卖双方在线签署、履行合同、共享进度与交付信息。

3. 物流与履约平台

  • 综合物流平台:覆盖运输、仓储、配送、冷链等服务,形成采购到交付的全流程协同。
  • 跨境供应链平台:支持跨境电商及国际采购,整合清关、国际物流、外汇结算等功能。

4. 政府/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 政府采购平台:各级政府、事业单位集采平台,强调合规、公示和监管。
  •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涵盖土地、工程建设、特许经营权等要素的交易与采购。

5. 企业集团/联合体自建平台

  • 产业联盟平台:由某一产业链龙头牵头,联合上下游企业搭建,用于集中采购与联合议价。
  • 国企/央企内部平台(如守正平台):主要强调合规监管、统一采购、内部资源整合。

📌 总结来看,平台型业务在采购供应链里除了“电商撮合”和“招采平台”,还可以扩展为:

  • 行业垂直类
  • 供应链金融/协同类
  • 物流与履约类
  • 政府/公共资源类
  • 企业/产业联盟自建类

要不要我帮你把这些 平台型业务类别 整理成一张类似于你上传的那种全景对照图?这样你就能直观看到它们在采购价值链上的位置。

问题

如果要展开说招采平台(国央企招采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请你提供细分业务的市场规模、玩家格局等

思考

Market insights and estimation approach

Since it's difficult to pinpoint a single consolidated market size for public resource trading, I’ll share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data (3.39 trillion RMB) and acknowledge engineering projects (1.45 trillion) included within that. I'll also offer sizing for platform-style procurement services based on typical IT market estimates, though data gaps remain. Instead of focusing solely on numbers, I'll clarify the available data scope, estimation approach, and key players.

Composing the response

Let's begin by defining the scope of the market. First, for SOE procurement platforms, we’ll reference historical figures like the 7.86 trillion RMB from the Central Enterprise E-commerce Alliance and later figures from Sinopec. For public resource platforms, we’ll use the 2023 government procurement figure of 3.39 trillion RMB, noting that e-bidding makes up 76.3%. I'll detail key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platforms like CCGP, local procurement clouds, and major SOE group platforms like State Grid and China Mobile.

Thought for 2m 44s

回答

下面把“招采平台”细分为两块来讲:①国央企自有招采平台(集团型/内控型);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政府主导型)。我先给你能落地核实的规模口径,再给出玩家格局与判断。

1) 规模口径(能确权的数据 & 使用建议)

  • 政府采购(财政部口径)
    2023 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 3.39296 万亿元,其中工程1.44868 万亿元、货物0.77381 万亿元、服务1.17048 万亿元;按方式看,公开招标占 76.3%(与电子化招采高度相关)。这是衡量**政府采购类平台“TAM/GMV”**最权威的一手口径。(Ministry of Finance)

  • 公共资源交易(工程建设、土地/矿业权、国有产权等)
    国家层面建立了“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 + 数据服务)”,集中汇聚上述各类的中标(成交)信息;但未常年发布一个把所有类别合并后的“全国总交易额”。因此,建议以省/市级年度公报或平台数据为基础自下而上汇总。例如,珠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2024 年成交金额 493.77 亿元(含工程、中介超市等)。(Data Portal, Zhuhai Government Portal)

  • 国央企自有招采平台(集团集中采购)
    这类平台的对外公开“交易额”通常零散发布、以累计(多年)阶段披露为主:

小结:能直接引用的权威总盘是财政部的政府采购 3.39 万亿;公共资源交易需按平台/省份逐级汇总央企平台以集团披露为准、可用典型样本(如易派客)把量级锚住。

2) 玩家格局(平台方 & 技术服务商)

A. 政府主导型(公共资源/政府采购)

  • 国家级权威平台/枢纽
    • 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 + 数据服务):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矿业权、国有产权等门类的信息聚合与查询枢纽。(ggzy.gov.cn, Data Portal)
    • 中国政府采购网(财政部):政府采购公告、结果、制度与统计权威来源。(China Customs General Administration)
    • 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招投标公共信息发布与行业数据服务。(cebpubservice.com)
  • 省/市级平台与运营商
    • 省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政采云(代表性省级政府采购云平台)”等承载当地全流程电子化采购与监管。政采云系统通过网信办 IaaS/PaaS/SaaS 安全认证。(China Customs General Administration)
  • 技术与解决方案提供商(2G/2B)
    • 新点软件(科创板 688232):面向公共资源与企业招采的“建设+SaaS运营”双线模式。(Vzkoo, Sina Finance)
    • 广联达(数字交易/不见面开评标/全省一张网等):深耕工程招投标与监管侧数字化。(glodon.com)

    格局判断:强监管属性 + 省级“一张网”决定了“官方平台为流量入口,厂商比拼建设/运营能力”的格局,竞争点在安全合规、全流程闭环、与财政/审计/交易场所的互联互通

B. 国央企自有招采平台(集团型/内控型)

  • 能源/工业头部
    • 易派客(中石化):B2B 工业品与集采综合平台,累计交易额近 3 万亿元(里程碑口径)。(Sinopec News)
    • 国家电网 ECP(电子商务平台):集团统一的采购与交易门户(长期稳定运行)。(SGCC ECP)
  • 通信三大运营商集中采购
  • 其他央国企
    • 建筑、交通、军工、化工、装备制造等均有自建平台(多为公告与结果公开、交易额选择性披露)。

    格局判断:集团内“强刚需+强内控”带来高粘性闭环,外部竞争主要体现在平台能力(SRM/电子招投标/CLM/OMS)整合、生态供方覆盖、金融与履约协同等。

3) 商业模型与渗透

  • 公共资源/政府采购平台:** 财政拨付/项目建设费 + 平台运维 + 第三方云与软硬件集成为主,少数省份引入电子卖场/电商化运营**。电子化覆盖率高,且公开招标在政府采购中占比 76.3%,平台对交易撮合与监管的**“刚性入口”属性**明确。(Ministry of Finance)
  • 国央企招采平台:以企业内控+合规为核心,收入来自平台/模块化软件费、供应商服务费(如入驻/工具/证书等)、金融与履约增值服务(各集团差异较大,需看各自披露与制度)。

4) 你在做市场规模测算时可直接套用的口径

  1. 政府采购赛道(平台型)TAM:以财政部口径 3.39 万亿元为基数,结合公开招标占比 76.3%近似为“电子化招采可覆盖 GMV”的上限盘子;再按本地化建设/运维/云资源/第三方服务费率拆分为“IT 与运营收入空间”。(Ministry of Finance)
  2. 公共资源交易赛道:从全国平台数据服务逐省抓取工程建设/产权/资源类年度成交额(不少省市会发布年报),自下而上汇总形成你关注区域的 TAM。示例:** 珠海市 2024 年成交金额 493.77 亿元**。(Data Portal, Zhuhai Government Portal)
  3. 央企平台赛道:以集团披露的累计/年度交易额采购集中度为锚(如易派客近 3 万亿累计),再按重点集团(电网、两油、两大工程建设集团、三大运营商等)分平台估算。(Sinopec News)

如果你给我一个目标省份/行业某几家央企的清单,我可以直接把近三年的成交额/公告量、重点平台与供应商、电子化渗透率按上述口径拉齐成一页图表,并标出可进入的技术与服务切口(建设、运维、SaaS、数据服务、保证金/履约协同等)。

问题

image.pngimage.png

工业品B2B电商平台目前有哪些趋势?请你参考图片,并深入研究学习这里面的公司、业务和生意模式后,并深入研究行业研报和券商报告,并提供几大趋势的洞见(比如 从撮合走向服务,平台生态化趋势明显)

思考

Referencing service models and trends

I already have sources for MISUMI and Würth's service-based models, but Linde doesn’t seem relevant for this. I need to reference concepts like AI-generated product content, SKU standardization, and service-based profit models. I'll cite iResearch 2024, Fastenal, Würth's RFID Kanban, and ZKH's vending machine models. I'll also use Sina’s article on EVM vending machines.

Summarizing trends on procurement and services

I’m focusing on trends like standardizing SKUs, AI-driven procurement (citing MISUMI's Meviy), JD Industrial’s "Full Chain" solution, and cross-border services, including their Thailand/Indonesia partner conference. I'll cite Amazon’s "Climate Pledge" on green compliance and possibly use supply chain finance sources if relevant. I want to ensure citing only the strongest points.

Thought for 1m 10s

回答

下面结合你给的图谱(震坤行、西域、京东工业、Fastenal、伍尔特、MISUMI、Amazon Business 等)以及近两年行业/券商研究与平台公开信息,总结工业品B2B电商的八大趋势,每条都配“谁在做/怎么做”的落地例子与出处。

工业品B2B电商八大趋势

  1. 从“撮合交易”走向“供应链服务一体化”
    头部平台不再只做撮合或1P卖货,而是把选型标准化、库存优化、在库/在产可视化、到厂履约打包为一体化服务:

    • 震坤行把一站式MRO采购管理、数字化接口与端到端履约网络做成“平台+自营”双轮(含EVM工位售卖机)以提升交付与粘性。(East Money Data, Sina Finance)
    • Fastenal 的 FMI(托管库存/VMI)、伍尔特的 CPS® Kanban+RFID,把“料到线、周转箱、称重/货架触发自动补货”标准化为可复制的到厂服务。(fastenal.com, Grainger, wuerth-industrie.com)
  2. 平台生态化:从“采购入口”演进为“协同中台”
    企业更关注采购合规、内部流程贯通与外部协同。平台把 SRM/ERP/WMS/CLM 等系统与交易前后端打通,采购从“下单”升级为“数据驱动的流程控制”:

    • 京东工业发布“全链解决方案(IPNP)”,从寻源、合同、订单到履约、结算做端到端数字化,并对接企业内部计划/生产/资金,实现“从点到线到面”的协同。(Guancha, iip.jd.com)
    • 行业研究指出,B2B平台正把产业带数据→交易标准化→供应链协同做成平台能力飞轮,AI会加速这一过程。(East Money Data)
  3. 服务盈利化:从毛利薄的交易,转向“订阅+托管+到厂服务+金融”
    头部玩家把利润重心从加价/佣金,迁移到仓配履约、VMI/驻厂、SaaS订阅、数据与金融增值

    • 券商跟踪震坤行披露:自营+平台双模式配合,平台佣金/服务收入占比提升,靠“数字化+服务密度”改善盈利。(East Money Data)
    • Amazon Business 的“智能采购”与合规引导(guided buying)、可持续商品筛选等,体现B2B平台合规/规则即服务的收费场景。(Amazon Business, The Australian)
  4. 从长尾标准化到“智能选型”:AI 进入商品知识与需求匹配
    工业品品类多、参数繁,过去靠人工标准化。现在平台利用 生成式AI/知识图谱做目录治理、参数补齐、智能匹配与报价:

    • iResearch 等研报强调 AI 正在 B2B 中用于“产品标准化、线索匹配、库存/响应优化”。(East Money Data)
    • MISUMI 推出 **meviy(AI定制件在线打样/报价)**并落地中国,把“非标件→快速定价/交期”的链路数字化。(Misumi)
  5. 品类与客户纵深:从MRO横向扩展到自动化元件、备件、工程与跨品类采购
    头部平台持续把 SKU 深度与行业覆盖拉满,向自动化/工控、备件与轻工程延展,提高客户渗透与替代线下经销:

    • 震坤行产品库 >1700万SKU、覆盖主要MRO产品线;京东工业与整车/化工/建材等行业做“行业方案+集采入围”;MISUMI 与 VONA 侧重工程/自动化零部件的标准化与短交期。(Renaissance Capital, East Money Data, Misumi)
  6. 从“干线仓配”到“最后一百米/一米”的在厂履约
    平台竞争从全国配送时效下沉到工位级:** 园区前置仓、到厂配送、智能售货机、线边补货、周转器具**成为标配能力:

  7. 集中度提升:低CR10的“超分散市场”进入洗牌期
    中国数字化MRO渗透率仍低、市场极度分散,龙头正凭数字化能力+到厂服务密度+行业客户入围加速提升份额:

    • 2022年中国MRO市场约2.17万亿元,数字化渗透率仅7.8%CR10不到1.5%;机构预期随龙头优势巩固,集中度将上升、渗透率将到 21%+(至2027)。(East Money Data)
  8. “本地化+跨境”双向扩张:出海与区域产业带互联
    头部平台一方面做产业带本地化(下沉到园区/工厂),另一方面把跨境供给与海外交付做成第二增长曲线:

    • 京东工业在东南亚组织伙伴大会、推进本地供应链对接;Amazon Business 在多国快速扩张、把合规与成本控制作为价值点。(JD Corporate Blog)
    • 行业分析亦判断 MRO/工业品的数字化与可视化是全球景气拐点的重要推动力。(Vzkoo)

你可以如何用这些趋势指导落地

  • 产品与功能:优先投入目录标准化/AI选型SRM/ERP 打通(能直接提升复购与大企业渗透)。(East Money Data)
  • 运营与服务:搭建 VMI/驻厂/线边补货标准包(SLA+计费模型),以服务毛利对冲交易毛利下行。参考 FMI、CPS® Kanban 的产品化做法。(fastenal.com, wuerth-industrie.com)
  • 客户策略:用“行业方案+入围”突破大客户(轨道、电力、整车、化工),叠加在厂交付能力与合规报表,复制 国铁/车企案例的模式。(East Money Data)
  • 节奏与预期:把“交易GMV→服务ARPU”作为核心KPI迁移路径,符合头部平台从交易向服务盈利迁移的大势。(East Money Data)

关键参考与数据来源:
iResearch 2024 B2B行业趋势(AI驱动标准化与协同);民生/东吴等对MRO与震坤行的系列研报(渗透率、CR10、双平台与到厂服务);京东工业“全链”方案与出海动作;Fastenal/Grainger/伍尔特的VMI与智能补货;MISUMI “meviy” 在华落地与标准化能力;Amazon Business 的“智能采购/合规引导”。对应引用见各条趋势后的链接。(East Money Data, Guancha, JD Corporate Blog, fastenal.com, Grainger, wuerth-industrie.com, Misumi, Amazon Business)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把这八大趋势映射回你那张全景图(在哪些环节发生变化、哪些公司处在“交易→服务”的哪一层),并给出能力清单(必备/可选)与落地KPI,便于你做路线图。

问题

image.pngimage.png

从图片内容来看,欧冶云商算是哪一类大宗平台?

回答

从你上传的图片分类逻辑来看:

  • 自营型平台:多是钢厂自有渠道,偏展示,不具备强大交易撮合和服务能力。
  • 第三方平台:以撮合交易为主,部分提供小额金融,但难满足大客户深度服务。
  • 跨界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尝试过但因资金/物流投入不足退出大宗品领域。

欧冶云商(宝武集团旗下)

  • 定位是钢铁行业的 第三方综合服务平台,核心是撮合交易、供应链协同、加工配送、物流和金融服务。
  • 但它背靠宝武集团,天然具备钢厂资源与客户入口,和“典型自营型平台”不同。
  • 相比纯撮合的第三方,它在 资金/物流/加工/定制化服务 上投入较大,已经逐步向 供应链综合服务商 演进。

👉 因此,严格对照这张图的分类:
欧冶云商更接近 “第三方平台” ——以撮合起家,但逐渐强化服务深度(加工、金融、物流),属于“第三方平台中的头部/升级版”。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个“欧冶云商 vs 三类平台”的对照表,把它在撮合、金融、物流、服务深度几方面的差异对比出来?

问题

中国的采购软件供应商,有哪几家是提供控制塔的典型解决方案提供商?

回答

在中国的采购软件市场里,**“控制塔(Control Tower)”**是典型的高阶供应链可视化与协同解决方案,强调跨组织、跨环节的实时监控、预警与优化。目前能提供这类能力的供应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


1. 国内大型 ERP/供应链数字化厂商

  • 用友(YonSuite / NC Cloud)
    用友在大中型企业市场有成熟的 SRM 与供应链协同模块,控制塔方案一般结合 需求预测、订单执行、供应商交付、物流可视化,可为央企、制造业提供端到端监控。
  • 金蝶(Kingdee EAS Cloud / 云星辰)
    金蝶在“业财一体化”上结合 SRM 与采购协同,强调多级库存监控、资金流+物流透明化,其采购云控制塔可支持集团型客户。

2. 专注供应链优化的 SaaS / 专业厂商

  • 怡亚通(Easylink)
    聚焦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强调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同步,能为企业搭建采购执行与监控的可视化塔台。
  • 中企动力 / 商越科技
    在数字采购云平台上扩展了智能寻源、合同履约与全流程监控,控制塔功能主要用于大客户采购项目的风险预警与透明化。
  • 慧聪 / 甄云科技
    甄云在 SRM+采购数字化 SaaS 里有“供应链控制塔”模块,突出多级供应链的实时监控、供应商协同与风险管理

3. 外资在华解决方案提供商(本土落地版本)

  • SAP Ariba + IBP(集成业务计划)
    SAP 的方案是全球成熟度最高的控制塔系统之一,在中国制造业、消费品、汽车行业均有落地项目。
  • Oracle / JDA(现 Blue Yonder)
    强调预测 + 供应链监控,在高科技、零售行业有应用案例,通常与国内实施商合作交付。

4. 行业/生态型平台厂商

  • 阿里钉钉 + 蚂蚁供应链金融:在大企业采购中提供订单+履约+金融可视化,属于“平台型控制塔”。
  • 京东工业 / 易派客(中石化):在央企/大型企业采购云里嵌入履约可视化与风险预警模块,实际上也具备“控制塔”属性。

✅ 总结:
在中国市场,典型能提供 控制塔型解决方案 的采购软件供应商包括:

  • 本土 ERP/大厂:用友、金蝶
  • SaaS 厂商:甄云、商越、怡亚通
  • 外资成熟方案:SAP、Oracle/Blue Yonder
  • 行业/生态平台:易派客、京东工业

它们的共性是:不仅有 采购执行模块(SRM/OMS/CLM),更能提供 跨环节实时监控、风险预警、数据可视化,从而形成“控制塔”能力。


要不要我帮你画一个对比表,把这些供应商的 典型客户群、优势模块、落地场景 一起梳理出来,方便横向比较?

问题

采购数字化软件在十五五期间有哪些发展趋势/发展方向?

回答

在“十五五”(2026–2030)期间,采购数字化软件的发展会延续“十四五”时期的快速普及和渗透,同时进入更高阶的价值创造阶段。结合行业趋势、政策导向和领先厂商的布局,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主要发展方向:


1. 全面智能化:AI 驱动的智能寻源与智能决策

  • 发展动因:企业采购复杂度提高,供应链波动加剧,传统“人工+规则”模式难以及时响应。
  • 趋势方向
    • 大规模应用 AI/大模型 来做需求预测、供应商匹配、智能比价和风险预警。
    • 从“事后统计”升级到“事前洞察+实时优化”。
  • 典型应用:基于知识图谱和大模型的智能寻源、合同智能审阅、供应商风险预测。

2. 控制塔普及化:跨环节全链可视化与协同

  • 发展动因:供应链韧性成为国家战略,央企、制造业集团化采购需求强烈。
  • 趋势方向
    • 控制塔由头部企业试点,逐步下沉到更多行业,成为采购软件的“标配”。
    • 聚焦端到端的透明化,覆盖需求、订单、生产、物流、结算。
    • 与 ERP、MES、WMS、SRM 等系统深度集成。

3. 业财融合:采购与财务、资金流一体化

  • 发展动因:财务共享与资金集中管控成为集团标配,采购与结算脱节问题明显。
  • 趋势方向
    • 采购数字化软件将与财务、资金、票据、税务平台深度打通。
    • 实现“合同到支付”的全过程可视化与合规管控。
    • 采购数据与财务数据实时联动,支持动态预算管理。

4. 产业互联网化:平台型生态与外部协同

  • 发展动因:单一企业系统难以覆盖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需要共享平台。
  • 趋势方向
    • 软件从“企业级”走向“产业级”,更多产业联盟、园区和行业平台上线。
    • 平台提供采购协同、供应链金融、物流履约一体化服务。
    • 与公共资源交易、国央企自有招采平台形成生态互联。

5. 绿色与合规:ESG、碳管理融入采购软件

  • 发展动因:双碳战略与绿色供应链政策落地,央国企考核明确。
  • 趋势方向
    • 采购软件内置碳排放核算、绿色供应商目录、ESG合规评分。
    • 绿色采购报告、供应商可持续发展评级将成为标准功能。

6. 服务化盈利模式:从软件许可走向“软件+服务+金融”

  • 发展动因:单纯 SaaS 订阅或项目制收入天花板明显,客户需要更深层服务。
  • 趋势方向
    • 软件厂商将叠加采购外包(BPO)、寻源服务、供应链金融、物流协同。
    • 平台型厂商通过撮合、履约和金融服务获得更多营收。

7. 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

  • 发展动因:政策导向要求关键企业数字化系统“安全可控、国产可替代”。
  • 趋势方向
    • 用友、金蝶、甄云、商越等本土厂商会加速替代 SAP、Oracle 等外资方案。
    • 在“控制塔、智能寻源、合同管理”等模块形成自主可控生态。

📌 总结
“十五五”期间,采购数字化软件会从“电子化/自动化”升级到“智能化/生态化/可持续化”。
关键词是:智能寻源、控制塔普及、业财融合、产业互联、绿色采购、服务化盈利、国产替代


要不要我帮你把这些趋势映射到 采购价值链(寻源-合同-订单-支付-履约-供应商管理) 的各环节,做一个趋势对照表?这样可以更清晰看到每个环节在“十五五”阶段的演进重点。

问题

image.pngimage.png

图片中服务/外包型业务,请你提供这类业务的全集(现在可能没有列全);同时提供这些业务整体的市场规模,即采购供应链服务的市场规模

思考

Estimating procurement outsourcing market size

To estimate the procurement services market size, I'll look at major service segments like 3PL, BPO, reverse factoring, and logistics. We can approximate based on total enterprise purchases and revenues, focusing on service revenue pools. For example, 3PL in China had an estimated $286B in 2023. I'll provide an inclusive estimate to cover procurement BPO and consulting, with some caveats.

Thought for 25s

回答

下面给你两部分:
A) 采购供应链服务/外包型业务全集(按价值链分层、去重汇总);
B) “采购供应链服务”总体规模测算(给出现成口径+可落地的TAM拆分法,并附关键权威数据点作锚)。


A) 采购供应链的服务/外包业务全集(按环节&职能)

1) 需求与寻源(Source-to-Contract 之前)

  • 类目策略/年度集采策略外包(Category Strategy/BPO)
  • 供应商寻源&市场扫描(含供应商画像、黑白名单核验)
  • 供应商准入/资质审核/尽调/评级(含ESG与合规评估)
  • 成本分析/Should-Cost/VA-VE 降本项目
  • 标准化与物料主数据治理(编码、参数补齐、UNSPSC/自定义分类)
  • 招标代理/询比价组织(线上/线下、一站式代办)
  • 技术澄清与方案比选顾问(工业品选型/替代料推荐)

2) 合同到支付(Contract-to-Pay)

  • 合同起草/条款审阅/风控合规模块的“代运营”
  • 订单跟催(Expediting)与交期协同服务
  • 到货验收、第三方检验/质量驻厂(QA/QC/检验测试)
  • 发票处理与三单匹配外包(AP/发票电子化/税务合规)
  • 供应商结算中心/共享服务外包(SSC/应付托管)

3) 履约与到厂服务(线下运营密度)

  • VMI/寄售/线边补货(含智能售货机、称重货架、周转器具管理)
  • 工厂库房托管/备件库运营(Storeroom Management)
  • Kitting 套件化、预组装、简易加工/按单配料
  • 逆向物流与退换修管理
  • 设备/工装备件维保(MRO On-site Service)

4) 物流与跨境合规

  • 3PL/4PL 一体化(干线+仓配+最后一百米到厂)
  • 国际货代/清关/贸易合规(含原产地/双抬头、外汇与保税方案)
  • 供应链可视化塔台“代运维”(运输/在途/异常预警)

5) 数据与分析服务

  • Spend Analysis 花费分析(台账打通、异常识别)
  • 供应风险监测(财务/地缘/舆情/交付风险)
  • KPI 体系搭建与持续审计(合规/稽核/内控)

6) 金融与风控支持

  • 供应链金融:反向保理/应收保理、票据流转、保函/履约险
  • 预付款/结算托管、资金集中与对账服务

7) 组织与能力建设

  • 采购共享中心搭建与过渡托管(Build-Operate-Transfer)
  • 采购团队培训与认证、流程再造(SOP/内控体系)
  • 产业联盟/园区联合集采运营

这份“全集”把你图里的供应链管理咨询、招标代理服务、供应链金融、综合物流服务进一步展开到从策略→寻源→合同→订单→履约→财务→风控→金融的可采购外包项,覆盖“点服务”“代运营”和“到厂服务”三层。


B) “采购供应链服务”总体规模:口径+锚点+可复算

严格意义上,“采购供应链服务”不是单一官方统计口径,需要以可验证的大类服务市场收入作锚,再组合成企业可采购外包的服务收入池。下面给你“锚点数据 + 组合法”:

关键锚点(最新可用公开口径)

  • 中国 3PL/第三方物流市场(服务收入):2023 年约 USD 2862 亿,到 2030 年预计 USD 5597 亿(服务型收入口径)。(Grand View Research)
  • 中国 BPO 市场(含财务/人事/客服/部分采购流程外包):2024 年 USD 196.8 亿,2025–2030 复合增速约 12%。(Grand View Research, The Research Insights, Business Wire)
  • 中国反向保理(供应链金融细分):2030 年预计 USD 1699 亿 规模(金融服务收入/利差及费用口径)。(Grand View Research)

以上三块分别锚定“物流履约服务、流程外包服务、金融增值服务”。它们与采购外包强相关,且有稳定第三方统计。

组合法(面向“可采购外包”的服务收入池)

2024/2025 当前时点 粗量级估算中国的“采购供应链服务”市场(仅统计服务端收入,不含货值/商品GMV):

  1. 物流/到厂履约相关(3PL/4PL + 到厂增值)

    • 取 3PL 市场服务收入的**40–50%**作为与企业采购直接相关的 B2B 物资/工业/工程部分(排除纯电商快递、同城即时等)。
    • 以 2023 年 3PL 收入 USD 2862 亿计,折USD 1140–1430 亿。(Grand View Research)
  2. 采购流程外包(寻源、招采执行、AP/发票、共享中心代运营等)

    • 参考中国 BPO 市场,去掉人事/客服等,与“采购应付/共享/寻源”相关的**20–30%**区间。
    • 以 2024 年 BPO USD 196.8 亿计,折USD 39–59 亿。(Grand View Research, The Research Insights)
  3. 到厂运维与 MRO 库房托管/VMI/QA 检验等“工位级服务”

    • 该块通常计入 3PL 的“增值服务(VALs)”或被独立外包。为避免重复,与①做拆分,仅就独立外包估计一个USD 30–50 亿量级(对标头部平台披露与VALs占比区间,属保守估计)。
    • 无统一口径,属估算项(解释用途:便于制定进入策略/提案,不作为官方统计)。
  4. 供应链金融服务(反向保理等费用口径)

    • 以 2030 年中国反向保理 USD 1699 亿为远期锚,当前阶段取30–40%渗透折算为USD 510–680 亿级别的服务性收入空间(非GMV)。(Grand View Research)

合并得到的“当期可采购外包服务收入池(中国)”粗估:

  • USD 1720–2220 亿(约合 人民币 1.2–1.6 万亿元
    • ①物流/履约 1140–1430 亿
    • ②采购流程外包 39–59 亿
    • ③到厂运维独立外包 30–50 亿
    • ④供应链金融服务费用 510–680 亿

说明:这是服务端收入的口径,不含商品采购额(GMV)。区间估算为保守-中性,便于你在投前/规划中落地取值。3PL 与金融两块是大头,采购BPO与到厂运维是增长更快、可切入的“利润洼地”。


如何把它落到你的图(“服务/外包”一栏)

  • “采购业务流程外包”:覆盖上文 ②+部分 ①/③ 的流程段(寻源、P2P、共享/AP代办)。
  • “供应链管理咨询/共享中心搭建-代运维”:对应 ①/②/⑤/⑦ 的方法与组织能力。
  • “招标代理服务”:并入 ②(S2C 端外包)。
  • “供应链金融”:对应 ④。
  • “综合物流服务”:对应 ①+③(含到厂VMI/线边补货/逆向)。

给你的建议(做法与切口)

  • 短期吃肉:从采购BPO(AP/发票/共享)+ 招采代办 + VMI/线边补货切入——票据/合规刚需 + 到厂高粘性,复购强。
  • 中期做厚:叠加控制塔代运营(运输/在途/交期异常预警),把 KPI 与“到货达成率、库存周转”绑定。
  • 长期跃迁:对接金融机构,做“交易+履约数据 → 风控增信 → 反向保理/保函”,把服务客单价抬起来(对应 ④ 的大盘)。

参考与锚点来源

若你给出目标行业/省份现有能力清单,我可以把上面的收入池按**行业(汽车、化工、电子)、订单类型(MRO/生产性)、服务线(BPO/履约/金融)**拆成一个“进入模型 + 三年营收里程碑”表,直接可用于方案/路演。

问题

采购流程外包、供应链管理咨询、招标代理服务、供应链金融、综合物流服务这几个业务,请分别深入研究,提供他们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发展趋势、以及典型代表玩家信息(提供可靠真实的数据来源)

思考

Validating supply chain and procurement data

Getting exact numbers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onsulting is tricky, but I can rely on overall figures from IBISWorld, which estimate $39.2bn in 2024, aligning with prior estimates. For procurement agency services, I can use agency revenue data from authoritative sources like chyxx and 共研. I’ll also cite MOFCOM's offshore BPO amount for procurement outsourcing.

Clarifying procurement outsourcing data

For China's procurement outsourcing market, I’ll explain that it's part of the BPO category, though not separately reported. I can estimate procurement BPO as 10-15% of total BPO, but I should provide ranges and disclaimers. I'll mention a few key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layers, offering context and data from MOFCOM and official BPO sources.

Organizing the answer

For this, I’ll lay out the structured answer in distinct sections:

  1. Market size: Always backing it up with solid sources and citations.

  2. Competitive landscape: I'll list key players and their shares or describe fragmentation, especially for logistics and tendering services.

  3. Trends: 4-5 bullet points per segment, backed by references.

  4. Representative players: I’ll mention well-known names in the industry like SF, JD Logistics, Cainiao, and more, using reliable sources whenever necessary.

Refining the answer

To meet the request for reliable data, I’ll focus on 5 key statements, providing citations where needed. The content will be structured for clarity with sections dedicated to size, market landscape, trends, and representative players of each business type—like transaction volumes and procurement outsourcing providers (e.g., Accenture, GEP, Genpact). I'll also include supporting data for tendering tech platforms and agency demand figures.

Thought for 2m 3s

回答

下面把你关心的 5 个“服务/外包型”业务分别拆成:市场规模(口径说明)→ 竞争格局/代表玩家 → 发展趋势(含落地启示)。我尽量用权威口径(部委/协会/主流行业数据库/头部机构)并在每条关键数据后给出出处。


1) 采购流程外包(Procurement BPO / P2P代运维、寻源代办)

市场规模(口径说明)

  • 中国没有“采购BPO”单独官方口径,通常纳入服务外包/BPO统计。2023 年上半年离岸BPO 执行额727 亿元人民币,离岸服务外包整体执行额 4189 亿元;上半年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执行额合计 7400 亿元(含 ITO/BPO/KPO)。这给“采购流程外包”提供了可参照的大盘基数(其中采购相关 BPO 仅占 BPO 的一部分)。(Government of China)
  • 2024 年 1–8 月,服务外包继续增长:企业承接服务外包执行额10924 亿元,其中离岸 BPO 执行额 928.8 亿元(同比+0.2%)。(fms.mofcom.gov.cn)

竞争格局/代表玩家

  • 跨国与本土并存:埃森哲、GEP、Genpact、Infosys BPM、WNS、Capgemini在华提供 S2C/P2P 外包与“采购即服务”(PaaS);本土多以“代采/代运维”切入(如京东工业、震坤行在 MRO 与间采、到厂运维上做 BPO 化交付),结合平台与仓配能力。(依托上面的服务外包统计口径及各厂商在华业务公开资料)(Government of China)

发展趋势(落地启示)

  1. 从项目制转向托管制:寻源、合同、P2P 的“代运营+SLA”越来越常见;
  2. 与系统深度耦合:SRM/ERP/WMS/发票平台打通,按“订单达成率/平均处理周期/合规率”计费;
  3. AI 辅助寻源与发票/三单匹配:先在 ITO/KPO 侧渗透,再回流到 BPO;
  4. 与到厂服务联动:MRO 线边补货、库存托管(VMI)与 P2P 外包打包出售。
    (趋势与口径参照服务外包结构及 BPO 项下细分)(Government of China)

2) 供应链管理咨询(Strategy/Operations/S&OP/网络优化/控塔规划)

市场规模(口径说明)

  • 行业内通常纳入“管理咨询市场”。IBISWorld 对中国管理咨询给出的 2024 年行业收入估算约 392 亿美元(~人民币 2800 亿元),且 2019–2024 年持续增长;其中运营/供应链是核心服务线之一(细分占比未单列)。(IBISWorld)

竞争格局/代表玩家

  • 国际:麦肯锡、BCG、贝恩、罗兰贝格、埃森哲(战略+运营+数字化+控塔/计划体系设计)。
  • 本土/区域:毕博(中国)/CCID/多家行业咨询与数智方案商,更多聚焦制造业精益、产供销一体化、控塔落地的流程与系统联动。(IBISWorld)

发展趋势(落地启示)

  1. 从方案到落地:咨询与实施/托管交付一体化(控塔+指标体系+主数据治理+对接 ERP/MES/WMS);
  2. 数据驱动与 AI 赋能:需求预测、网络优化、库存策略、供应风险分析进入“模型+数据产品”形态;
  3. 绿色/合规嵌入:ESG、碳核算与绿色采购标准并入采购与供应评估流程;
  4. “控塔即服务”:咨询+软件+代运营的订阅化(和 BPO 业务相互强化)。
    (总体判断基于国际咨询机构在华研究与行业通用做法;宏观侧可参 Source/FT 对咨询结构变化的报道)(Financial Times, IBISWorld)

3) 招标代理服务(工程招标/政府采购/企业集中招采代理)

市场规模(口径说明)

  • 政府采购是需求侧最权威的“总盘”:2023 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 33929.6 亿元(公开招标占 76.3%)。这是衡量招采活动体量的官方锚点,但代理服务收入仅为其中较小比例。(ccgp.gov.cn)
  • 行研口径显示:招标代理行业在 2022 年市场规模 641.8 亿元,近年波动增长(研究口径,供参考)。(Chyxx)
  • 机构数量:2023 年登记招标代理机构 3.61 万家,市场主体极度分散。(gonyn.com)

竞争格局/代表玩家

  • 典型国央企背景与区域龙头:中招国际、国义招标、保利项目管理、中设国际、泛华、各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周边的代理机构等;民营与本地国企代理并存,长尾机构众多、集中度低。(机构数量与政府采购大盘支撑格局判断)(ccgp.gov.cn, gonyn.com)

发展趋势(落地启示)

  1. 电子化与合规强监管:与“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及地方平台互联互通、全过程留痕。(data.ggzy.gov.cn)
  2. 从“只做代理”到“增值服务”:加做需求论证、方案比选、绩效评估、合同履约监控
  3. 向平台和 SaaS 叠加:与招采系统(电子招投标、合同管理、供应商库)联动,形成“系统+代办”;
  4. 行业细分:工程建设、医疗/药械、信息化项目等形成专业化团队与合规库。

4) 供应链金融(应收/预付/库存融资、保理、反向保理等)

市场规模(口径说明)

  • 行研口径:中国供应链金融“余额规模” 2022 年约 36.9 万亿元,近五年 CAGR 16.8%;应收账款模式约占 60%。(Huaon)
  • 保理业务量:2022 年中国保理业务总量 4.08 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商业保理占比上升。(Chyxx)

竞争格局/代表玩家

  • 银行系:工农中建交、平安银行等头部行深耕核心企业应收账款/票据/保函等;
  • 平台/科金:** 京东科技、蚂蚁、苏宁易付宝等**与核心企业场景深度结合;
  • 商业保理/保理联盟:围绕产业带与核心企业做应收融资与保理。示例:** 平安“好链”**等线上平台年交易/促融规模快速增长。(Huaon)

发展趋势(落地启示)

  1. 从“授信驱动”到“数据驱动”:以交易/履约/物流实证做风控底座,线上化率提升;
  2. 反向保理与票据化:围绕核心企业账期与生态,做“确权-融资-支付”闭环;
  3. 合规与穿透:对“三流一致、真实贸易背景”与反欺诈要求更严;
  4. 与控塔/平台联动:控塔可提供异常预警与履约里程数据,提升授信效率与风控质量。
    (趋势与结构依据余额口径与保理结构数据)(Huaon, Chyxx)

5) 综合物流服务(3PL/4PL,含仓干配+增值、到厂VMI/线边补货)

市场规模(口径说明)

  • 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023 年 352.4 万亿元物流业总收入 13.2 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 18.2 万亿元(费用率/GDP=14.4%)。这些是衡量综合物流需求与行业规模的官方核心口径。(clic.org.cn)
  • 专门的 3PL 市场 规模因定义不同差异较大:研究机构给出的 2023 值在 ~1000 亿–3000 亿美元区间不等(方法口径不同,供参考)。建议在商务方案中以“物流业总收入+目标细分渗透率”复算更稳健。(Mordor Intelligence, Market Research Future, Verified Market Research)

竞争格局/代表玩家

  • 头部“综合型+一体化”:**顺丰(含供应链)、京东物流、菜鸟、招商局/中外运、安能、德邦(极兔)**等;
  • 专业/场景型:冷链(中冷、京东冷链、顺丰冷运)、大件/工程物流、跨境/综保区等;行业呈多梯队+区域性强特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披露我国仍为全球需求规模最大的物流市场,“中国物流 50 强”中千亿级企业首次超过 5 家。(CCTV News)

发展趋势(落地启示)

  1. 到厂“最后一百米/一米”:VMI、线边补货、称重货架/售货机等制造端增值成为增长点;
  2. 4PL/控塔化:运输在途可视、异常预警、碳足迹计量并入合同 KPI;
  3. 出海与跨境综合解决方案:保税+集拼+跨境结算一体化;
  4. 绿色与数字化:公共碳排计算器上线、无人仓/无人车/网络货运平台渗透。(clic.org.cn, CCTV News)

快速对照表(要点汇总)

业务权威/主流规模口径市场结构要点代表玩家(节选)
采购流程外包参考服务外包/BPO:2023H1 离岸 BPO 执行额 727 亿元;2024.1–8 离岸 BPO 执行额 928.8 亿元跨国+BPO 本土代采/代运维并存,向“系统+托管”演进Accenture、GEP、Genpact、Infosys;(本土)京东工业、震坤行等
供应链管理咨询2024 中国管理咨询行业收入约 392 亿美元(IBISWorld)国际头部+本土咨询并存,运营/供应链为主力服务线麦肯锡、BCG、贝恩、埃森哲;(本土/区域)多家行业咨询与数智方案商
招标代理服务政府采购规模 3.39 万亿元(总盘);行业规模研究口径:2022 年约 641.8 亿元;代理机构 3.61 万家(2023)主体极度分散、合规与电子化提升集中度中招国际、国义招标、保利项目管理等
供应链金融行研“余额规模”2022 年 36.9 万亿元;保理业务量 2022 年 4.08 万亿元银行系+平台/科金+商业保理协同,围绕核心企业工行/建行/平安银行;京东科技、蚂蚁;多地商业保理
综合物流服务(3PL/4PL)2023 社会物流总额 352.4 万亿元物流业总收入 13.2 万亿元;3PL 具体值因口径差异较大头部综合一体化+专业场景化并存,制造端增值快顺丰供应链、京东物流、菜鸟、中外运、冷链/跨境专线

数据来源(节选)

  • 商务部服贸司/中国政府网:2023H1 & 2024.1–8 服务外包(含 BPO)执行额。(Government of China, fms.mofcom.gov.cn)
  • 财政部/中国政府采购网:2023 全国政府采购规模与方式结构。(ccgp.gov.cn)
  • 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据服务):全国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成交信息权威入口。(data.ggzy.gov.cn)
  • 华经情报网/智研咨询:供应链金融余额规模、保理业务量、招标代理行业规模(研究口径)。(Huaon, Chyxx)
  •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2023 社会物流总额、总费用、物流业总收入。(clic.org.cn, NDRC)
  • 央视新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我国为全球需求规模最大物流市场、“中国物流50强”发展态势。(CCTV News)
  • IBISWorld:中国管理咨询行业收入规模与公司格局(摘要页可见关键数)。(IBISWorld)

用法建议

  • 做预算/投资测算:对“采购流程外包、招标代理、控塔代运营”等,用服务外包执行额 + 目标渗透率估算你的可服务市场(SAM);
  • 组合打法:把“招采代办(合规入口)+ 采购BPO(效率)+ 3PL/VMI(到厂密度)+ 供应链金融(ARPU)”打包,一套 KPI:节资率、准时达成率、库存周转、应收周转/融资成本下降;
  • 数据与合规:优先对接政府采购/公共资源平台控塔/物流在途,沉淀“真实贸易数据”,可作为后续金融/保函的增信。

如果你想,我可以把这些口径进一步按你目标行业(如汽车、化工、装备)拆分,做一张“三年规模与渗透路径”表,直接可用于路演或内部立项。

问题

顺和同信是属于撮合类供应链金融,还是属于有牌照类的供应链金融?

回答

关于“顺和同信”究竟属于 撮合类供应链金融 还是 具有金融牌照的机构,目前公开资料中并未找到明确的官方来源或说明表明其持有具体金融牌照(例如商业保理、小额贷款、支付牌照等)。因此,可以结合以下视角进行判断:


一、是否为有牌照类?

中国开展供应链金融的机构通常需要持有以下常见牌照中的一种或多种:

  • 商业保理公司牌照
  • 小额贷款公司牌照
  • 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
  • 融资担保或融资租赁相关牌照
    这些均由银保监会、人行或当地金融监管部门进行审批与管理(finance.sina.com.cn)。

检索“顺和同信”未查到其企业获得上述任何牌照的公开资料,也无相关监管披露。这意味着从“法规合规层面”目前无法确认其为有牌照类供应链金融机构。


二、一向属于撮合类供应链金融?

如果该机构不具备任何金融牌照,但仍可在核心企业信用背书下,利用自身平台撮合上下游融资方(通常是与正规有牌照的银行或保理机构进行合作),则属于 “撮合类供应链金融” 模式。

  • 撮合类模式通常负责:
    • 信息撮合:连接供应商与金融机构。
    • 交易撮合:建立融资意向与合同基础。
    • 履约佐证与风控协助:协助信用评估、交易真实性把控,但不直接放款或承担信贷风险。

这种模式下,真正提供融资的是有牌照的金融机构,非牌照机构主要提供平台服务与撮合工具支持。


结论建议

  • 若顺和同信确实 未具备相应牌照,则其属于 撮合类供应链金融服务商
  • 若你有渠道访问其官方合作公告或银监局披露,建议核实是否存在“合作设立的保理公司、小贷公司”或合资方持牌情况;若确认其具有金融牌照,则可能属于“有牌照类供应链金融机构”。

小贴士

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一步确认其资质:

  • 查询各地银保监会或工商信息系统,看是否存在“顺和同信”相关的保理、小贷等牌照登记。
  • 查阅其官网或年度报告,是否披露“合作银行”或者“融资合作伙伴”等合作方信息。

如若你能提供更多背景(如其官网名称、公司主体),我也可以帮助进一步检索确认。

分享这个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