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已成功说服阿根廷,改买丹麦的二手F-16战机,「击落」第三批次JF-17「雷电」战机,也就是中国...
創建於:2025年10月16日
使用 GPT-5 Thinking 回答 Chat01
創建於:2025年10月16日
使用 GPT-5 Thinking 回答 Chat01
美国已成功说服阿根廷,改买丹麦的二手F-16战机,「击落」第三批次JF-17「雷电」战机,也就是中国所谓的「枭龙」战机军售案,获得重大胜利。如今白宫似乎转移目标,锁定中国在阿根廷的太空观测中心。 综合外媒16日报导,美国总统川普14日告诉来访的阿根廷总统米莱(Javier Milei),他不会同意中国在阿根廷的任何军事活动。 「你可以做些贸易,但绝对不该超出那范围。」川普强调,「绝对不该和中国进行任何军事相关的事,如果那正在发生,那我会很火大。」而双方这次会晤,就在美国财长班森特(Scott Bessent)承诺,要对阿根廷陷入困境的货币和经济提供广泛援助之后。阿根廷10月26日即将举行关键的期中选举,而这在于拉抬米莱的声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川普说,米莱必须在选举中表现出色,才能获得200亿美元(约6,122亿台币)的货币换汇额度,他直言:「如果米莱的政党没赢,我们就不会浪费时间。」川普说,这项援助将取决于有利美国现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否持续。 而先前传出,相关财政援助将取决于阿根廷是否愿意终止与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然而,班森特澄清,对阿根廷的财政救命稻草并不以米莱政府终止与中国央行180亿美元(约5,517亿台币)协议为条件。 「我指的偏向港口、军事基地,以及在阿根廷设置的观测设施。」然而,班森特在接受《福斯新闻》采访时却说,米莱致力将中国驱逐出阿根廷。这番言论最后引发争端,中国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使馆回应,指控美国「霸权和霸凌行为」。而中国在拉丁美洲与日俱增的投资令美国警觉,担心这种资本增加可能导致影响力扩大、加深双方军事关系,甚至建立具军民两用的基础设施,而当地被视为美国的战略后院。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仅次于巴西,是阿根廷第二大贸易伙伴。北京透过「一带一路」倡议(BRI)和军事影响力,已逐步渗透这片战略领土。分析指出,美国决心阻挠中国前进。 川普反对中国在阿根廷的军事活动,加上班森特强调「港口、基地和观测设施」,似乎指向阿根廷巴塔哥尼亚(Patagonia)的中国太空观测中心。而早在2012年时,阿根廷前左翼政府便授予中国50年权利,在巴塔哥尼亚的内乌肯省(Neuquén)打造一座占地494英亩(近200公顷)的太空观测中心。但自米莱2023年上台以来,阿根廷已转向美国,并减少与中国的军事合作。
早在2024年4月阿根廷总统米就宣称将斥资3亿美元购买24架丹麦退役F-16二手战斗机,放弃此前上届政府青睐的枭龙战机。
而一年后,首架F-16BM终于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塔迪尔空军基地正式亮相。
不过阿根廷空军放弃新锐的中国先进战机选择二手F-16的行为还是引起了阿国内部分媒体质疑,阿方对此解释称,F-16的到来象征着他们结束长期缺乏现代化战机的尴尬局面,实现“重大技术飞跃”。
但问题在于,这些退役于丹麦的F-16属于Block 15早期型号,即便经过美国升级,仍较之当代先进战机存在明显差距。
而阿根廷因为和英国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问题上的矛盾,多年采购现代战机四处碰壁,从法国“幻影F1”、“幼狮”到韩国FA-50、瑞典“鹰狮NG”都因为英国的阻挠而落空。此番选中F-16,真的是“货比三家”后的最佳技术选择吗?对此我们先按下不表。
而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印度媒体《欧亚时报》第一时间宣称“阿根廷放弃中国战机,转投二手F-16”,大肆渲染“F-16远超枭龙战机的观点”,“枭龙仅是纸上谈兵”,还莫名找到了某种幸灾乐祸式的优越感。
印度媒体那边对于中国军工项目向来是习惯性“抹黑”。他们把阿根廷的决定当作“中国战机不行”的证据,典型的“只看结果,不管过程”。
既然要比较,就得看看阿根廷此次放弃的枭龙Block 3究竟是一款怎样的战机。可以说枭龙Block3版本相比前两款早期型号则在航电、武器、雷达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升级,堪称“枭龙系列里程碑”,是全世界最好的外贸轻型战机。
众所周知,F-16作为经久不衰的经典战斗机平台,从A/B到C/D再到E/F和F-16V,经过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升级,性能与用途也大相径庭。
然而,阿根廷此次接收的是丹麦退役多年的Block 15老型号,就算在丹方做过“中期升级”,也难掩机体疲态,并不具备当前主流现代空战所需的先进能力。
专家表示,性能上枭龙Block3完全碾压丹麦手中的这些二手美制F-16战斗机,比如说枭龙Block3配备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领先这批F-16一代。阿根廷拿到的这批F-16,其雷达系统仍停留在机械扫描时代,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此外,枭龙Block3因为其先进火控系统和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升级,导致其可以使用专门的外贸空空导弹PL-15射程,超过150千米,完全碾压领先阿二手F-16的AIM-120早期型空空导弹。
而且专家表示,相比于枭龙Block3新机,阿根廷的二手F-16便宜是便宜,但是是几十年的老机,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高龄机体的结构寿命究竟还能剩多少小时?阿根廷军方是否有足够资金和技术条件去为其进行深度翻新或升级?
受限于英国在马岛争端问题上的牵制,阿根廷能够方便地获得所有必要零部件吗?其还能用多久都是一个大问题,机体使用寿命剩余已经逼近极限。
那么既然枭龙Block3这么优秀,可为什么最后还是输给二手F-16这样不讲武德的“老同志”呢?
可以说稍微有点经验的人都能看出,这完全就是因为政治干预、地缘博弈的因素,国际军购中,政治和外交因素往往比技术指标更能左右决策。
此前,阿根廷驻华使馆还曾在2024年3月简要声明“正在认真考虑JF-17方案”,等于释放了对中国方案的合作信号。然而,美国方面随后祭出地缘大棒,强势围堵,力阻中国战机“登陆南美后院”,积极推销二手F-16,当时的阿根廷政府对此不置可否。
但在极度亲西方叫嚣和中国要“断绝经贸关系”的阿根廷右派米莱政府上台后,便迅速购买F-16放弃枭龙战机为自己完成“投名状”,希望借此换来在美国国际舞台更多的声音与支持。
然而对于阿根廷来说这完全不能称之为好消息,老旧战机根本无法长期使用,阿根廷空军这时隔几十年才有换新战机的机会,没想到米莱上来就对自家空军先砍一刀,如果在未来某个关键时刻,阿根廷政府尝到“机体寿命到期,零部件供应又被英美锁死”的苦果,那就只能是“自找苦吃”了。
毕竟英美关系远胜于美阿关系,鉴于马岛争端,英国肯定也不会同意美国出口给阿根廷的F-16装备空地导弹和反舰导弹,甚至会严格限制阿根廷空军使用F-16的用途,从政治上、军事上扩大西方对阿的影响力,米莱的行为说是“引狼入室”也不为过。
以“搅黄中国战机出口,川普再放狠话,获重大胜利,继续准备报复?”为文章标题,专业分析2600字文章内容
在阿根廷这一南美“战略支点”,军贸与地缘政治正密切纠缠:米莱政府在2024年4月签下24架丹麦退役F-16战机合同、价格约3亿美元;今年2月,首架F-16BM在布省坦迪尔空军基地正式亮相,标志着该国时隔多年重启超音速作战能力。这背后既有装备技术的取舍,更有中美竞争与英阿历史矛盾的复合投影。(Breaking Defense)
阿根廷在“幻影”退役后多年寻机无果,既受财政所限,更受马岛(福克兰)争端引发的英国武器与零部件限制所困。英方曾以关键部件为由,否决阿根廷引进韩国FA-50、瑞典“鹰狮”NG 等方案;这使得技术并不落后的选择也因供应链“卡脖子”而破局。相较之下,丹麦F-16在英方敏感度上更易放行,且得到美方安全与金融背书,因而成为政治上“可成交”的解。(Default)
从履约进度看,米莱政府的确把F-16推进成了“可落地项目”:2024年4月在丹麦斯克吕兹鲁普空军基地签约,2025年2月完成首机对外展示,后续交付与改装仍在排期中。无论内外争议如何,这批机队已成为阿空军向第四代战机时代“补课”的载体。(Defense News)
雷达与导弹:丹麦移交的是早期批次的F-16AM/BM,经“中期寿命/航电”升级(MLU)后,多配AN/APG-66(V)2/2A机械扫描雷达,可用AIM-120系列,但总体代际仍落后于AESA(有源相控阵)。相对应,JF-17 Block 3主打KLJ-7A AESA 与全数字座舱,外贸版PL-15E中距弹公开标称射程约145公里(多方报道口径接近,仍应理解为“外贸性能上限的对外宣介数据”)。因此,在探测距离、抗干扰与多目标能力上,Block 3的“纸面指标”更现代。但实战效能取决于更复杂的体系要素:本国预警机/数传网络、训练强度、备件保障、武器放行政策与战术融合程度。(AeroTime)
机体与寿命:F-16平台的优势在于成熟的机体、海量用户与可延寿潜力。虽为老机,但MLU与SLEP可将寿命与可靠性拉长,配套保障体系全球最完善;这恰是阿空军以有限预算迅速“起跳”的现实抓手。相对而言,JF-17 Block 3是轻型、低成本的现代化平台,后勤压力较轻,但要在阿根廷落地,需要重建全链路培训、保障、弹药与法规适配,且易遭美欧政治阻力。换言之:Block 3更“新潮”,F-16更“稳妥”。(Media - Lockheed Martin)
武器限制的“隐线”:英国围绕马岛的敏感度未消。媒体多次报道称,伦敦对阿F-16可用弹药/挂载有“关切”,或对反舰/对地能力构成间接约束(尚无官方清单,对应消息需以“报道体”审慎看待)。这意味着即使拿到F-16,其可释放的作战能力仍受政治与许可的“边界条件”影响。(MercoPress)
印度与西方部分媒体把阿方选F-16解读为“中国战机败给二手货”,这种叙事往往“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约束”。事实是:阿根廷面对的是政治可行性+财政可承受性+供应链可持续性的“三可”难题。若仅以雷达/导弹参数比较,JF-17 Block 3确有看点;但若把时间、资金与外交风险算入,F-16的“综合交易成本”更低。这也是米莱政府在“快交付、快成军、快融入西方体系”的政治目标下的理性选择。(EURASIAN TIMES)
真正让局势升温的,是华府以金融工具为阿根廷“加杠杆”+“去中国化”的组合技。10月14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米莱,并把美国对阿支持与10月26日阿根廷期中选举的走向“半绑定”,口风直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随后多次释放信号:一方面推动200亿美元美元互换框架,另一方面协调约200亿美元的债务/市场支持设施,合计对阿形成高达400亿美元级别的“美元防线”。中方则严词批评这是“霸权/霸凌”的冷战心态延伸。(Reuters)
特朗普同时警告美阿关系中的“中国变量”——对华需“谨慎”,并把对阿援助与米莱路线的延续捆绑。这种以选举—政策—资金的链条施压,配合贝森特公开表示“米莱致力把中国赶出阿根廷”,使地缘竞争色彩更浓。(Reuters)
当华府把关注点从战机军售转向“港口—基地—观测设施”等“灰色军民两用”基础设施时,巴塔哥尼亚内乌肯省的中国深空观测站自然进入镜头。该站由中方单位在2012—2014年间通过长期协议落地,使用期长达50年;2018年起投入运行。美方长期质疑其军民两用属性,阿方则主张协议明文限定不得用于军事用途,并宣布开展检查以确保合规。在“缺乏透明+高敏感”的双重背景下,它极可能成为下一轮美阿对华博弈的抓手。(tratados.cancilleria.gob.ar)
值得注意的是,阿根廷对该站的国内舆情本就分裂:一端强调其为深空测控/科研合作,另一端担忧其与中国军方系统的隶属关系。美国官员(如时任驻阿大使斯坦利)也多次公开表达“惊讶/关切”。这意味着:即便短期难以“一刀切”,对其访问、透明度、数据主权与运营边界**的再谈判,可能成为华府拉拢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最低共识”。(LA NACION)
收益:
1)短期补齐作战能力缺口,依托F-16全球生态,训练/维护/弹药更易获得;
2)通过与美深度绑定,换取金融火力与外部信誉,压低危机烈度,支撑选举周期稳定;
3)在英阿敏感议题未解的情况下,尽量避免“被卡零部件”的老问题重复上演。(Breaking Defense)
风险:
1)装备“上限”受限:早期批次F-16的雷达与结构寿命虽能延寿,但总体性能难媲美最新AESA/融合航电平台;
2)武器放行政治化:即便平台成熟,关键弹药的出口许可受美英政策影响,实战能力可能被“阉割版”化;
3)对华关系的再平衡代价:在贸易/基建上中国仍是阿第二大伙伴,全面“去中国化”会带来融资与市场损失,且在观测站等议题上触动双边敏感神经。(Army Recognition)
这次F-16交易更像一枚“地缘导弹”:美国用军贸+金融的组合拳,稳住南美盟友;中国在军贸/基建上的既有投入,遭遇政治与金融维度的遏制。下一阶段,美方或在三条线上延伸:
对中国而言,“出口一架飞机”远不足以稳住战略存在:需要与伙伴国建立更抗波动的金融与制度型合作,提升项目透明度与地方收益可见度,降低被“安全化叙事”拿捏的空间;在深空站等敏感项目上,增加第三方监督/开放日与科研产出共享,才能逐步反制“军民两用”的舆论标签。(Latinoamérica 21)
阿根廷放弃JF-17、转向二手F-16,并非“技术压倒技术”的纯粹胜负,而是政治—金融—供应链三者耦合后的最优可行解。如今特朗普在白宫“再放狠话”,贝森特以400亿美元级别的美元工具“护航”,下一个焦点大概率将瞄准巴塔哥尼亚的中国深空观测站。谁能在规则、金融与透明度三边博弈中赢得“叙事权”,谁就能在南美这块棋盘上拿到更长久的主动。(Reuters)
关键事实与时间线(核对版)
延伸阅读(权威时讯)
注:文中技术数据(如PL-15E射程、KLJ-7A性能)为公开渠道报道口径,存在“外贸型公开参数”与实装性能不一致的常见情形,宜作区间理解。(Army Recogn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