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退休收益对比
創建於:2025年1月9日
創建於:2025年1月9日
按照中国弹性退休制度,男,79年12月出生,普通企业工作,列表详细算出提前3年、不提前,延后3年收益风险,24年社保缴费基数4079元,缴费基数按照2%逐年递增计算,按照80岁寿命,退休后每年按 3% 增长,请算出三种情况的领取总额
下面的计算演示,基于「非常简化」的假设模型,主要用于对比“提前3年退休”“按正常年龄退休”“延后3年退休”在纯养老金层面的总额差异。实际养老金公式涉及缴费年限、个人账户、社会平均工资、计发系数、过渡性养老金等多项因素,且“提前或延迟退休”时个人账户的除数也会发生变化,计算远比本文示例复杂。以下仅作思路演示与对比参考,不能视为最终准确值。
出生时间:1979年12月(男性),正常法定退休年龄按60岁计算。
2024年社保缴费基数:4079 元/月;之后每年在上一年基础上递增2%。
养老金粗略假设公式(极度简化,仅为对比):
退休后每年养老金增长3%(国家每年公布的养老金调整率,这里做统一简化处理)。
寿命假设至80岁,则:
几何级数求和:若某年初始月养老金为,每年按3%递增,合计领取年,则年金和可写为
以下演示过程中,为了简单,均使用“2024年的缴费基数=4079元”并按**2%**逐年递增,到达退休时的“当年缴费基数”作为最终基数,再乘以相应替代率,得到“退休时的月养老金初值”。
设
其中为自2024年起算的“累计年份”。
提前3年退休:57岁(2036年)
从2024到2036,跨越 12 年:
正常退休:60岁(2039年)
从2024到2039,跨越 15 年:
延后3年退休:63岁(2042年)
从2024到2042,跨越 18 年:
按照上文假设的替代率(仅为示例):
57岁退休
60岁退休
63岁退休
因此可用几何级数公式求和(下表数值略做四舍五入):
提前3年退休(57岁领到80岁,共23年)
正常退休(60岁领到80岁,共20年)
延后3年退休(63岁领到80岁,共17年)
方案 | 初始月养老金 (元) | 领取年限 (岁) | 退休后累计领取 (约, 元) |
---|---|---|---|
提前3年退休(57岁) | 1916 | 23 | 约 74.66 万 |
正常退休(60岁) | 2198 | 20 | 约 70.86 万 |
延后3年退休(63岁) | 2506 | 17 | 约 65.66 万 |
从这张“仅考虑养老金总和”的对比表可见,在上述极简假设下,“越早退休”反而合计领取更多。但在真实世界中,需要注意:
工作收入的损失或收益:
个人账户计发系数差异:
身体健康、家庭情况:
以上结果仅供参考,若需更精准的测算,建议结合当地社保局的官方口径、个人历史缴费记录、完整的养老金计算公式等做更详尽的测算。
根据延迟退休规定,79年出生,法定退休年龄是63岁,请重新计算
下面给出一个在新假设下的示例计算,用于对比「提前3年退休(60岁)」「按新法定年龄退休(63岁)」「延后3年退休(66岁)」这三种情形下的养老金合计领取额。请注意,这依然是简化演算,未使用真实的养老金公式,仅能用于大致对比。实际计算需考虑完整的社保政策、个人账户计发系数、基础养老金公式、本人历年缴费记录等多方面因素。
出生时间:1979年12月(男性)。
2024年社保缴费基数:4079 元/月,
并假设此后每年在上一年基础上递增 2%。
养老金的简化假设公式(仅用于对比):
替代率(示例):
退休后每年养老金增长 3%(国家每年公布的养老金调整率,简化为统一 3%)。
寿命假设至80岁。
几何级数求和:若退休首年的月养老金为 ,每年按3%递增,合计领取 年,则
令
其中 表示“自2024年起,经过 年后”的年份增量。
(1) 提前3年退休:60岁(2039年)
自2024年起,到2039年跨越 15年:
先粗算 ,因此
(2) 法定退休:63岁(2042年)
自2024年起,到2042年跨越 18年:
先粗算 ,因此
(3) 延后3年退休:66岁(2045年)
自2024年起,到2045年跨越 21年:
先粗算 ,因此
(以上都是四舍五入到“接近整数”)
根据前述的替代率假设:
60岁退休(提前3年)
63岁退休(法定)
66岁退休(延后3年)
对于退休时初始月养老金 ,每年递增3%,一共领 年,则
(1) 60岁退休:可领 20 年(60~80岁)。
(2) 63岁退休:可领 17 年(63~80岁)。
(3) 66岁退休:可领 14 年(66~80岁)。
在纯粹“养老金”这一维度,且仅依据上述简化假设,三种方案的退休后累计领取额对比如下:
退休年龄 | 初始月养老金 (元) | 领取年限 (年) | 累计领取总额 (约, 元) |
---|---|---|---|
60岁(提前3年) | ≈ 2031 | 20 | ≈ 65.5 万 |
63岁(法定年龄) | ≈ 2328 | 17 | ≈ 60.7 万 |
66岁(延后3年) | ≈ 2660 | 14 | ≈ 54.5 万 |
从这张表可以看到,与很多人“直觉”相同:如果只盯着养老金本身的总和,往往“领得越久,总额越多”;因此越早退休(前提是身体还行、能活到差不多的岁数),“纯养老金”总和常常更高。但现实中还应考虑:
工作收入:
个人账户计发系数、基础养老金公式:
健康与个人意愿:
按照中国弹性退休制度,男,1979年12月出生,2002年开始工作,2002年社保缴费基数402元,普通企业工作,列表详细算出提前3年、不提前,延后3年收益风险,2024年社保缴费基数4079元,缴费基数按照2%逐年递增计算,按照80岁寿命,退休后每年按 3% 增长,请算出三种情况的领取总额
下面给出一个简化测算示例,以便直观对比「提前3年退休」「按法定年龄退休」「延后3年退休」在“纯养老金”层面的累计领取总额差异。请注意,这并非严格依据社保的完整计算公式(实际包含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视同缴费等多方面因素),只能用于大致演示和比较。
个人基本信息
由于从2002年的402元到2024年的4079元,实际已经走过了二十余年的涨幅。下文为了比较今后不同退休时点的养老金,仅需关注2024年及以后的缴费基数增幅即可。
退休年龄的三种情形
今后缴费基数的增长
题目给定:2024年社保缴费基数 4079元
并且自2025年起,每年在上一年基础上递增 2%。
因此,退休时当年的“最终缴费基数”可视为:
其中 为从2024年到退休年份之间的年数。
养老金的简化估算公式
在现实中,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过渡性养老金”等多部分构成,且与缴费年限、缴费档次、当地社会平均工资、计发基数、个人账户累计金额等挂钩。
退休后每年养老金增长 3%
寿命假设
年金累计公式
从2024年的基数 = 4079 元起算,年增 2%。
提前3年退休:57岁 = 2036 年
正常退休:60岁 = 2039 年
延后3年退休:63岁 = 2042 年
依据“替代率 最终缴费基数”这一简化假设:
57岁退休
60岁退休
63岁退休
通用公式:
先估算 。
先估算 。
先估算 。
退休方案 | 初始月养老金 (元) | 领取年限 (岁) | 累计领取总额 (约, 元) |
---|---|---|---|
提前3年退休 (57岁) | ≈ 1915 | 23 (57~80) | ≈ 74.6 万 |
正常退休 (60岁) | ≈ 2198 | 20 (60~80) | ≈ 70.9 万 |
延后3年退休 (63岁) | ≈ 2503 | 17 (63~80) | ≈ 65.2 万 |
从这组“纯养老金”对比可见,在假设活到80岁的前提下,“越早退休”往往累计领取总额越高。不过,真正决策时一定要注意:
工作收入的差异
个人账户的计发系数差异
身体健康与个人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