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对“美国制裁参与伊朗石油贸易的中国企业”事件进行详细深刻的分析,包括未来事件走向和相关影响等,越全...
作成日: 2025年5月23日
使用モデル Deep Research by Chat01
作成日: 2025年5月23日
使用モデル Deep Research by Chat01
请对“美国制裁参与伊朗石油贸易的中国企业”事件进行详细深刻的分析,包括未来事件走向和相关影响等,越全面越好。
为了更深入分析“美国制裁参与伊朗石油贸易的中国企业”这一事件,请问你是否对以下几点有特定关注?
暂时没有明确要求,请进行全面的分析
好的,我将对“美国制裁参与伊朗石油贸易的中国企业”这一事件展开全面深刻的分析,包括事件背景、涉及企业、法律依据、地缘政治影响、全球能源市场变化,以及未来可能的走向等。分析将涵盖多方面内容,确保全面详尽。
【37†embed_image】
图:2022年5月,中国山东青岛港,防护服检查员正在检视一艘运载进口原油的油轮 (Exclusive: US sanctions on China refiners over Iran oil disrupt operations, sources say | Reuters) 。美国重启对伊朗石油出口的制裁后,中国仍通过各种途径进口伊朗原油,以保障自身能源供应。
美伊关系长期紧张,伊朗核问题与区域影响力争端使美国对伊朗实施多轮制裁。2015年7月,伊朗与美国等达成《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美方一度解除部分对伊制裁。然而2018年5月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于同年11月恢复对伊朗能源等领域**“二级制裁”** (U.S. sanctions Chinese oil buyer over alleged Iran violations | Reuters) 。当时美国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等国内法律,对伊朗石油出口设限,但给予包括中国在内的少数买家为期6个月的临时豁免。2019年5月2日豁免期结束后,美国宣称将把伊朗原油出口降至零,并警告将制裁任何继续购买伊朗石油的实体 (U.S. sanctions Chinese oil buyer over alleged Iran violations | Reuters) 。这一立场恰逢中美贸易战正酣,两国关系紧张,美国对中企的制裁威胁被视为对中国“极限施压”的一部分 (U.S. sanctions Chinese oil buyer over alleged Iran violations | Reuters) 。
2019年7月,美国国务院宣布首次制裁中国企业违反伊朗石油禁令——珠海振戎公司及其高管 (U.S. sanctions Chinese oil buyer over alleged Iran violations | Reuters) 。该公司是中国一家国有石油贸易企业,被指在豁免期结束后仍“大宗购进伊朗原油” (U.S. sanctions Chinese oil buyer over alleged Iran violations | Reuters) 。此举发出美国将惩罚任何“制裁可制裁行为”的强硬信号 (U.S. sanctions Chinese oil buyer over alleged Iran violations | Reuters) 。2019年9月,美国借联合国大会之机升级措施,一次性制裁5名中国个人和6家实体,包括中国远洋海运集团(COSCO)两家子公司等 (China hits back at US for sanctions on Iran oil deals | Business and Economy | Al Jazeera) (China hits back at US for sanctions on Iran oil deals | Business and Economy | Al Jazeera) 。其中,被点名的有中远海运能源下属的大连中远海运油轮运输公司及其船员管理公司、昆仑控股有限公司、昆仑航运有限公司、中联石油有限公司以及一家香港注册的Pegasus 88有限公司 (Traders Rattled by US Sanctions on China Tanker Cos | Rigzone) 。美国称这些企业**“明知故犯”参与了伊朗石油运输交易** (Traders Rattled by US Sanctions on China Tanker Cos | Rigzone) 。这次制裁是2018年11月美国重启制裁以来规模最大的针对伊朗石油运输网络的打击 (Traders Rattled by US Sanctions on China Tanker Cos | Rigzone) (Traders Rattled by US Sanctions on China Tanker Cos | Rigzone) 。其影响立竿见影:油轮运费飙升、一些航运市场陷入混乱 (Traders Rattled by US Sanctions on China Tanker Cos | Rigzone) 。由于中远是全球航运要角,此举甚至一度干扰全球油运和美中贸易谈判进程 (Traders Rattled by US Sanctions on China Tanker Cos | Rigzone) 。
2020年初,特朗普政府继续收紧对伊“极限施压”政策,1月制裁了香港致联石化(Triliance)等从事伊朗石油化工出口的贸易网络 (Treasury Targets International Sanctions Evasion Network ...) 。此后2020年10月又追加制裁了与致联相关的数家中资或在华实体如山东琪旺达石化等,指控其充当伊朗石化产品的境外经销商或资金中转 (Treasury Sanctions Companies Selling, Purchasing, and Enabling Iranian Petrochemical Products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Treasury Sanctions Companies Selling, Purchasing, and Enabling Iranian Petrochemical Products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美国还曾试图援引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的“快速恢复制裁”机制对伊朗实施多边制裁,但遭绝大多数安理会成员反对,美国的对伊制裁在国际层面缺乏共识,主要体现为美国国内单边措施。
2021年1月拜登政府上台后,曾试图通过谈判恢复伊核协议,美方对第三国执行伊朗石油制裁的力度一度有所缓和。多个报告显示,中国在2021-2022年进口伊朗原油量显著反弹,甚至超过了有制裁前的水平 (Uncovering the Chinese Purchasers of Iranian Oil [UPDATED February 28, 2025] | UANI) 。据统计,自2021年起中国进口伊朗石油累计金额已超过1400亿美元 (Uncovering the Chinese Purchasers of Iranian Oil [UPDATED February 28, 2025] | UANI) 。2022年年中,伊核恢复谈判陷入僵局,美国遂再度强化执法。当年7月和9月,美国财政部和国务院先后制裁多个中方相关企业,包括中国的石油仓储企业“中谷储运有限公司”和航运公司“WS Shipping”,指控前者为伊朗原油提供商业仓储、后者为伊朗石油运输船舶提供管理 (U.S. imposes new sanctions on Iran oil exports, targets Chinese firms | Reuters) 。此外还有阿联酋等地的贸易中介和香港空壳公司被一并制裁,以打击伊朗通过海湾和东亚洗产地销售石油的灰色网络 (U.S. tightens sanctions on Iran, targets Chinese, Emirati firms over oil | Reuters) (U.S. tightens sanctions on Iran, targets Chinese, Emirati firms over oil | Reuters) 。美方明确表示,只要伊朗不恢复履行核协议,就将持续加速执行对伊石油和石化出口的制裁 (U.S. imposes new sanctions on Iran oil exports, targets Chinese firms | Reuters) (U.S. imposes new sanctions on Iran oil exports, targets Chinese firms | Reuters) 。
进入2023-2025年,由于伊核谈判仍无果,美国对中国参与伊朗能源贸易的打击进一步升级。从2023年底开始,美方把矛头对准了中国境内直接接卸伊朗原油的关键节点。2025年3月-4月,美国以行政令为依据连续制裁了中国山东省两家独立炼厂(俗称“茶壶炼厂”):** 寿光鲁清石化和山东盛星化工** (Exclusive: US sanctions on China refiners over Iran oil disrupt operations, sources say | Reuters) 。这些民营炼厂被指购入上亿美元伊朗原油,是伊朗石油对华出口的主要买家之一 (New US sanctions to slow but not stop China's Iranian oil imports, traders say | Reuters) 。2025年5月,美方进一步祭出“组合拳”,制裁河北新海石化集团(中国第三家被点名的茶壶炼厂)以及其关联的新加坡贸易公司,同时首次制裁中国境内的港口运营企业,包括山东滨州东营港的一家码头公司及其控股方 (Treasury Increases Pressure on Firms Importing Iranian Oil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美财政部称这些码头自2021年以来多次接卸伊朗“影子舰队”运输的原油 (Treasury Increases Pressure on Firms Importing Iranian Oil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截至目前,美方已针对中国独立炼厂、航运/storage公司和贸易中介发起多轮次制裁。美国财政部官员将其形容为“自2018年11月恢复制裁以来针对伊朗石油销售网络最大规模的执法行动之一” (Traders Rattled by US Sanctions on China Tanker Cos | Rigzone) 。总体来看,美国对中国参与伊朗石油贸易的制裁呈阶段性升级态势:从2019年警告性质的零星案例,发展到2022-2025年针对关键炼化企业和物流环节的系统性打击 (New US sanctions to slow but not stop China's Iranian oil imports, traders say | Reuters) 。
美国制裁名单中涉及的中国企业主体多样,既有国有能源企业,也有民营贸易公司、航运物流企业以及独立炼厂等。以下列出近年来被美国点名制裁的主要中国相关企业及其性质、被指控行为和相关制裁依据:
珠海振戎有限公司(Zhuhai Zhenrong Co. Ltd.):中国国务院直属的能源贸易企业(原隶属中航油,后独立),长期专营伊朗原油贸易。2019年7月被美国国务院认定在豁免期后继续大量购买伊朗原油 (U.S. sanctions Chinese oil buyer over alleged Iran violations | Reuters) 。时任美国务卿蓬佩奥称其“明知故犯”,依据2012年《伊朗制裁法》等实施严厉制裁:冻结其在美资产,并禁止其首席执行官李某入境美国 (U.S. sanctions Chinese oil buyer over alleged Iran violations | Reuters) 。事实上,早在2012年珠海振戎曾因介入伊朗成品油贸易被奥巴马政府小规模制裁过 (U.S. sanctions Chinese oil buyer over alleged Iran violations | Reuters) 。2019年制裁发生后,珠海振戎的母公司南光(集团)迅速撇清关系,声明该公司2018年已从南光拆分,不再是其子公司 (U.S. sanctions Chinese oil buyer over alleged Iran violations | Reuters) 。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子公司(COSCO子公司):2019年9月,美国一次性将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两家位于大连的子公司列入特别制裁名单(SDN):** 中远海运油轮运输有限公司(大连)以及中远海运油轮船员管理有限公司(大连)** (Traders Rattled by US Sanctions on China Tanker Cos | Rigzone) 。两家公司均为中远海运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而中远海运能源是央企中远集团的子公司 (Traders Rattled by US Sanctions on China Tanker Cos | Rigzone) 。美方指控这些实体参与运输伊朗原油,违反美国对伊制裁 (Traders Rattled by US Sanctions on China Tanker Cos | Rigzone) 。制裁直接导致中远海运能源在香港的股票暂停交易,国际油运市场运力紧张 (Traders Rattled by US Sanctions on China Tanker Cos | Rigzone)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于2020年1月31日宣布解除对其中一家子公司(中远油轮运输有限公司)的制裁,但仍保留对另一家船员管理公司的制裁 (U.S. Treasury lifts Iran sanctions on Dalian unit of Chinese shipper COSCO | Reuters) 。分析认为美方此举意在部分缓解对航运市场的冲击,并可能与中方在贸易谈判中就减少伊朗石油采购所做的让步有关 (Traders Rattled by US Sanctions on China Tanker Cos | Rigzone) 。
昆仑控股有限公司 / 昆仑航运有限公司:与上述中远公司同批被美制裁的还有名称带“Kunlun”的两家企业 (Traders Rattled by US Sanctions on China Tanker Cos | Rigzone) 。昆仑银行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CNPC)下属专门处理对伊清算业务的银行,早在2012年就遭美方制裁冻结在美资产。2019年被列SDN的“昆仑控股”和“昆仑航运”可能是与昆仑银行相关联的航运/投资实体(公开信息有限)。美方指控其参与或协助了伊朗石油运输交易 (Traders Rattled by US Sanctions on China Tanker Cos | Rigzone) 。制裁导致相关人员也被禁止入境和与美方交易 (Traders Rattled by US Sanctions on China Tanker Cos | Rigzone) 。
中联石油有限公司(China Concord Petroleum Co.):一家注册在中国的石油贸易公司,据报道与香港和新加坡贸易网络有关联 (Traders Rattled by US Sanctions on China Tanker Cos | Rigzone) 。2019年9月与中远子公司同时被美列SDN,原因是在明知情况下参与伊朗石油交易 (Traders Rattled by US Sanctions on China Tanker Cos | Rigzone) 。该公司具体背景较为隐秘,据信是一家私人贸易商,专门从事套利采购受制裁原油。
Pegasus 88有限公司:一家注册在香港的航运公司,拥有或运营油轮“飞马88”(Pegasus 88)。2019年9月被美制裁,指控其油轮为伊朗运输石油 (Traders Rattled by US Sanctions on China Tanker Cos | Rigzone) 。香港作为自由港,一些航运公司注册当地,美方此举显示即便香港实体也在制裁范围。
山东琪旺达石化有限公司:中国山东省一家石化企业。该公司与伊朗石化贸易有往来,被认定为伊朗石化产品的境外经销商之一。2020年1月美国财政部制裁致联石化网络时,琪旺达也在名单内 (Treasury Sanctions Companies Selling, Purchasing, and Enabling ...) 。该制裁依据是行政命令13846号,认定琪旺达等协助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销售石化产品 (Treasury Sanctions Companies Selling, Purchasing, and Enabling Iranian Petrochemical Products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Treasury Sanctions Companies Selling, Purchasing, and Enabling Iranian Petrochemical Products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
致联石化有限公司(Triliance Petrochemical Co. Ltd.):一家总部在香港的能源贸易公司,在中国内地和伊朗均有业务。2020年1月23日美财政部依据EO 13846将其列入制裁名单,指其为伊朗石油和石化产品的销售提供融资和中介 (Treasury Targets International Sanctions Evasion Network ...) 。致联被认为通过一系列境外壳公司为伊朗洗白出口收入,并协助伊朗石油收入转移 (Treasury Sanctions Companies Selling, Purchasing, and Enabling Iranian Petrochemical Products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此后美方在2020年9月和10月又连续制裁了多个与致联有关联的公司,以切断其网络 (Treasury Sanctions Companies Selling, Purchasing, and Enabling Iranian Petrochemical Products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
隆基有限公司(Lustro Industry Limited):一家香港空壳公司,被指为阿联酋Edgar商贸公司代购伊朗石化产品并转售中国 (U.S. tightens sanctions on Iran, targets Chinese, Emirati firms over oil | Reuters) 。2022年7月美财政部制裁该公司,显示伊朗通过第三国和香港公司向中国输送石化产品的复杂网络 (U.S. tightens sanctions on Iran, targets Chinese, Emirati firms over oil | Reuters) 。
中谷储运有限公司(Zhonggu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Co. Ltd.):一家中国境内仓储物流企业。2022年9月被美国国务院制裁,指其运营商业原油库容,专门储存伊朗原油 (U.S. imposes new sanctions on Iran oil exports, targets Chinese firms | Reuters) 。这是美国首次直接制裁中国的石油仓储基础设施企业。美方称该公司在中国境内为伊朗石油提供中转,从事受制裁石油的存储业务 (U.S. imposes new sanctions on Iran oil exports, targets Chinese firms | Reuters) 。
WS Shipping有限公司:一家中国境内的航运管理公司,2022年9月同中谷一起被美国列入名单。美方指控其为运输伊朗石油产品的船只提供管理服务 (U.S. imposes new sanctions on Iran oil exports, targets Chinese firms | Reuters) 。这表明美国开始追查为“影子油轮”提供服务的中资航运公司。
寿光鲁清石化有限公司:位于山东寿光的民营炼油厂,年加工能力约300万吨。2025年3月被美国财政部制裁,指其在2022-2023年多次采购伊朗原油 (New US sanctions to slow but not stop China's Iranian oil imports, traders say | Reuters) 。美方根据EO 13902(针对伊朗石油行业)将其列SDN (New US sanctions to slow but not stop China's Iranian oil imports, traders say | Reuters) 。鲁清是首家被美制裁的中国炼油企业。被制裁后,其通过银行进行国际结算和采购其他原油都遇到阻碍,据报道山东港口集团已拒绝鲁清购买的原油船靠泊 (Exclusive: US sanctions on China refiners over Iran oil disrupt operations, sources say | Reuters) 。鲁清不得不转而用第三方名义销售成品油,经营受到干扰 (Exclusive: US sanctions on China refiners over Iran oil disrupt operations, sources say | Reuters) (Exclusive: US sanctions on China refiners over Iran oil disrupt operations, sources say | Reuters) 。
山东盛星化工有限公司:位于山东东营的独立炼厂,炼能约380万吨。2025年4月被美国以类似理由制裁 (Exclusive: US sanctions on China refiners over Iran oil disrupt operations, sources say | Reuters) 。据悉2020-2022年盛星曾通过复杂贸易链大量购入伊朗原油 (New US sanctions to slow but not stop China's Iranian oil imports, traders say | Reuters) 。美国对鲁清和盛星连续出手,被视为“敲山震虎”,旨在震慑其他仍在购买伊朗油的中国炼厂。消息人士称,制裁公布后山东至少五家独立炼厂已暂停伊朗原油采购,以规避风险 (Exclusive: US sanctions on China refiners over Iran oil disrupt operations, sources say | Reuters) 。
河北新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一家大型民营炼油及化工企业,炼油能力达每年600万吨。2025年5月新海成为第三家被美制裁的中国炼厂 (Treasury Increases Pressure on Firms Importing Iranian Oil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美财政部指其自2021年以来多次接受“影子船队”运来的伊朗原油,交易额以数亿美元计 (Treasury Increases Pressure on Firms Importing Iranian Oil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新海旗下的新加坡兴奥能源有限公司也因受新海控制被一并列入SDN (Treasury Increases Pressure on Firms Importing Iranian Oil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制裁依据是EO 13846,理由是新海在2018年11月5日后向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提供重大支援 (Treasury Increases Pressure on Firms Importing Iranian Oil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值得注意的是,新海也是主要进口委内瑞拉原油的炼厂之一,其业务模式高度依赖受制裁石油的贴水优势。
山东宝港国际码头有限公司、东营东港物流仓储有限公司、山东金港港务有限公司:这三家公司相关联,构成山东滨州东营港的原油接卸 terminal 的运营主体。美国财政部在2025年5月的制裁中首次将港口企业列入名单,称上述公司自2024年以来多次接卸受美国制裁的伊朗原油船货 (Treasury Increases Pressure on Firms Importing Iranian Oil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具体而言,宝港东港物流是金港港务的控股方,后者运营东营港的一座10万吨级原油码头;宝港国际此前曾控股该码头并接卸过数百万桶伊朗原油 (Treasury Increases Pressure on Firms Importing Iranian Oil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美方依据EO 13902制裁宝港物流和金港港务,认定其从事伊朗石油行业业务;并依据EO 13846制裁宝港国际,指其在2018年11月后为NIOC提供重大支持 (Treasury Increases Pressure on Firms Importing Iranian Oil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这是美国针对中国港口基础设施采取的首例制裁,表明美方开始瞄准伊朗石油在华登陆的关键节点。
其他相关实体:美国近期制裁名单还包括一些香港注册的航运和贸易公司,如Star Twinkle Shipping有限公司、Hong Kong Prime Trading有限公司、Skadi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分别是多艘参与伊朗石油运输的“黑船”的登记所有人 (Treasury Increases Pressure on Firms Importing Iranian Oil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美方根据EO 13902认定它们经营着伊朗石油部门的业务 (Treasury Increases Pressure on Firms Importing Iranian Oil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此外,多艘挂巴拿马、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圣马力诺等旗帜的油轮也被美国逐一点名(如 Star Twinkle 6、LAMD、SKADI、SERENE I等),这些船只因参与向中国运输伊朗石油而被列为“受制裁财产” (Treasury Increases Pressure on Firms Importing Iranian Oil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Treasury Increases Pressure on Firms Importing Iranian Oil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美方甚至将部分油轮船长列入制裁清单,手段可谓全面。
上述企业被美国制裁后,其在美资产会被冻结,美国公民和企业被禁止与其交易。更严厉的是,任何与其继续交易的第三方也可能面临美方“次级制裁”风险。制裁依据多为美国总统行政命令(EO 13846、13902等)和相关国会法案授权。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一般避开直接制裁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中资央企,而是瞄准独立炼厂、境外贸易中介等“易损”环节,以免在金融上引爆美中直接冲突。这也体现出美方在执行二级制裁时的一种策略:** 点穴式打击**关键节点企业,试图以杀鸡儆猴的方式让其它中国买家知难而退 (Exclusive: US sanctions on China refiners over Iran oil disrupt operations, sources say | Reuters) 。
美国对参与伊朗石油贸易的外国实体实施制裁,主要依据其国内法赋予的总统行政权力和国会立法授权,以及相应的政策框架:
《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 (IEEPA):1977年通过的美国法律,授权总统在国家紧急状态下对外国实施经济制裁。自1979年伊朗扣押美人质事件后,美国总统就依据该法对伊朗宣布全国紧急状态,并多次续签至今。IEEPA构成美国对伊制裁的基础法律框架,也是后续总统行政命令的母法。特朗普政府2018年退出伊核协议后,即重新援引IEEPA宣布对伊朗的紧急状态,以恢复对伊朗“最高程度制裁”。
总统行政命令 (Executive Orders):IEEPA授权下,总统可签发具体行政命令明确制裁范围。对伊朗石油相关的主要有:
相关国会立法:美国国会在不同时期通过多部法律制裁伊朗:
联合国与多边框架:与美国单边制裁不同,联合国安理会在2010年前后曾通过多项涉伊制裁决议(包括禁止伊朗武器出口、限制核相关投资等),但并未直接禁止成员国购买伊朗石油。2015年JCPOA达成后,安理会2231号决议解除此前对伊制裁。2018年美国退约后试图在2020年单方面要求安理会“快速恢复制裁”,但遭绝大多数成员反对,联合国整体上并未恢复对伊朗石油贸易的制裁。欧盟方面,虽然反对美国退约,但欧盟大型企业为避免美方次级制裁,基本自行停止了伊朗石油采购(欧盟曾尝试通过INSTEX结算机制绕开美元制裁,但效果有限)。中国、俄罗斯等安理会成员明确表示不承认美方单方面恢复联合国制裁的主张,主张维护伊核协议 (Iran and China sign 25-year cooperation agreement | Reuters) 。因此,美国目前针对中国企业的制裁不具有联合国授权,属于单边行动,许多国家在法律和外交上并不承认其域外管辖效力 (China hits back at US for sanctions on Iran oil deals | Business and Economy | Al Jazeera) 。
概言之,美国对中国企业参与伊朗石油贸易施加限制,主要依托其国内法律(IEEPA及相关行政命令和法案)的所谓“长臂管辖”权。美国政府将此作为其**“极限施压”伊朗政策的一环,试图通过金融制裁手段截断伊朗石油收入 (Treasury Increases Pressure on Firms Importing Iranian Oil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Treasury Increases Pressure on Firms Importing Iranian Oil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这种做法在国际法上饱受争议,被中国等国谴责为违法的单边制裁和非法管辖**。联合国层面目前没有重新对伊朗能源出口施加制裁,美方的措施缺乏多边合法性背书。因此,美国更多是利用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实施“事实上的”威慑。
中国政府立场:对于美国的次级制裁,中国政府一贯表示坚决反对。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中伊之间开展正常的能源经贸合作**“合法合理,理应得到尊重”** (China hits back at US for sanctions on Iran oil deals | Business and Economy | Al Jazeera) 。2019年9月美国制裁中远等公司时,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严厉谴责美方“动辄挥舞制裁大棒和长臂管辖”,称美做法是**“霸凌行径”** (China hits back at US for sanctions on Iran oil deals | Business and Economy | Al Jazeera) 。他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尊重各方合法权益 (China hits back at US for sanctions on Iran oil deals | Business and Economy | Al Jazeera) 。类似地,2019年7月珠海振戎被制裁后,中国驻美使馆立即表态“坚决反对美方对中方实体的单边制裁”,要求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切实尊重各方合法权益” (U.S. sanctions Chinese oil buyer over alleged Iran violations | Reuters) 。进入拜登时期及特朗普再任时期(假定情境),中国立场没有变化:** 2025年3月美国宣布新一轮制裁时,外交部发言人毛宁重申中国“始终反对非法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敦促美方停止干涉中伊正常经贸合作 (China’s FM slams US sanctions against Chinese firms for importing Iranian oil - Global Times) 。毛宁表示中国政府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方企业的合法权益 (China’s FM slams US sanctions against Chinese firms for importing Iranian oil - Global Times) 。这一表态显示出中方捍卫自身能源交易自主权的强硬态度。
被制裁企业回应:多数涉事中资企业在遭制裁后保持低调,避免公开卷入外交风波。然而也有个别声明。例如珠海振戎的前母公司南光集团在美宣布制裁次日于官网发布声明,强调珠海振戎早已于2018年从南光拆分,“南光与该公司没有股权关系,也无业务法律联系” (U.S. sanctions Chinese oil buyer over alleged Iran violations | Reuters) 。这被视为为了切割风险、避免制裁波及母公司其他业务。对于航运类公司,中远海运能源在2019年被制裁后暂停了股票交易,随后公司公告强调其他子公司和母集团不受影响 (Traders Rattled by US Sanctions on China Tanker Cos | Rigzone) 。部分独立炼厂(如鲁清、盛星)在被制裁后未公开发声,其上游供应和下游客户多采取观望或抽身态度:据报道,山东港口集团已拒绝受制裁炼厂的油轮靠港,大型国有银行也暂停为相关炼厂提供运营资金 (Exclusive: US sanctions on China refiners over Iran oil disrupt operations, sources say | Reuters) 。可以看出,被制裁企业在国际业务上立即遇阻,不得不低调应对。有消息称,部分炼厂正在通过更换公司名义、转移贸易主体等方式规避影响,但公开层面都十分谨慎,以免刺激美方进一步行动。
伊朗方面回应:伊朗政府对中国企业在美制裁压力下继续采购伊朗石油表示欢迎和感谢。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曾称中国是“困难时期的朋友”,强调中方在美国制裁下给予伊朗经济重要支持 (Iran and China sign 25-year cooperation agreement | Reuters) 。2021年3月中伊签署25年全面合作协议时,伊朗高层表示将**“独立自主决定对华关系,不会因外界压力而改变”** (Iran and China sign 25-year cooperation agreement | Reuters) 。面对美国惩罚中企,伊朗方面多半谴责美国**“经济恐怖主义”行径,同时赞赏中国坚持与伊朗正常经贸往来的立场。伊朗石油部官员也多次透露,愿意通过人民币结算、折扣销售等手段吸引中国买家,以共同对冲美国制裁冲击。伊朗在国际场合(例如不结盟运动会议)呼吁各国抵制美国单边制裁,强调伊中能源合作合法合规**,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得到一定共鸣。
国际社会反应:美国针对中国企业的伊朗制裁在国际上引发不同反应。俄罗斯明确支持中国立场,俄外长2021年与中方会晤时批评美方对伊制裁非法,俄中都坚持维护伊朗核协议 (Iran and China sign 25-year cooperation agreement | Reuters) 。欧盟在政治上反对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但在美国威慑下,其石油企业基本不敢违背美制裁。从官方表态看,欧盟认为伊核协议是解决问题的正途,希望美国解除对伊单边制裁以换取伊朗重新限核。不过欧盟未能阻止美国制裁生效,其调停作用有限。联合国秘书长多次呼吁美国和伊朗通过协商解决分歧,在未违反安理会决议情况下,各国正常贸易应予尊重。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土耳其、印度)在美国取消伊朗原油豁免后被迫停止采购,颇有微词。例如印度官员就曾称美国此举损害了印度能源利益。相较之下,中国选择继续接油,被伊朗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视为维护多边主义、抵制霸权的举措。但同时,美国盟友如日本、韩国则基本配合美方,在豁免期后停止伊朗油进口,并支持美方对违反者制裁,以维持与美国的同盟关系。总体而言,美方针对中国的制裁使伊朗问题成为美中之间新的摩擦点,也使其他各国不得不在能源获取与对美关系之间权衡。国际能源署(IEA)等机构呼吁保持全球石油市场稳定,避免制裁导致供需冲击,但在美金融霸权压力下,目前实际效果有限。
美国的制裁措施对中国企业的国际运营和中国的能源安全产生了多方面影响:
能源进口多元化与成本: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长期坚持供应来源多元化战略,以降低对任何单一产地的依赖。伊朗曾是中国第4大原油供应国(高峰时2017年进口量约占中国总进口8%)。美国制裁使伊朗石油出口受限,但并未使中国完全断供,而是改由更隐蔽渠道继续流入。这些“灰色进口”通常带有每桶几美元的折扣,以补偿制裁风险 (Exclusive: US sanctions on China refiners over Iran oil disrupt operations, sources say | Reuters) 。对于中国独立炼厂而言,这是获取廉价原料的良机,可提高利润率 (Lifting US sanctions on Iran could crush China’s 'teapot' oil refineries | Reuters) 。据统计,2023年中国因购买受制裁的伊朗和俄罗斯石油节省了约100亿美元成本 (The axis of evasion: Behind China’s oil trade with Iran and Russia - Atlantic Council) 。然而,这种“制裁红利”伴随高风险:一旦被美国抓住,企业将面临结算受阻、保险取消等困境 (Exclusive: US sanctions on China refiners over Iran oil disrupt operations, sources say | Reuters) 。为规避风险,中国大型国企(如中石化)基本停止直接采购伊朗油,转而通过第三方或市场现货获取,从而把主要风险转移给小型贸易商和地炼。这导致伊朗原油在中国市场主要由山东“茶壶”炼厂消化。据报道,2024年伊朗出口的石油有高达77%流向了中国的独立炼厂 (Lifting US sanctions on Iran could crush China’s 'teapot' oil refineries | Reuters) 。这些炼厂因拿到廉价油而收益颇丰,但也高度依赖制裁环境。一旦美伊关系缓和、制裁解除,伊油价格恢复正常,将削弱其竞争力 (Lifting US sanctions on Iran could crush China’s 'teapot' oil refineries | Reuters) 。
企业国际运营与融资:被列入美国SDN名单的中国企业,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中会立即遭遇障碍。全球大宗商品贸易大多以美元结算,SDN企业的美元账户和信用证业务基本被冻结或禁止。即使换用人民币或其他货币结算,许多跨国银行也不敢合作。中国主要银行出于对美制裁风险的顾虑,往往中止为受制裁企业提供融资 (Exclusive: US sanctions on China refiners over Iran oil disrupt operations, sources say | Reuters) 。例如鲁清炼厂被制裁后,中国几家国有银行即冻结其授信,导致其采购资金周转困难 (Exclusive: US sanctions on China refiners over Iran oil disrupt operations, sources say | Reuters) 。在航运和保险方面,国际保赔协会(P&I)也会撤销对受制裁船舶的保险,使船舶无法进大多数港口。这迫使相关企业求助于国内保险商或伊朗保险接盘,但理赔和保障水平会下降。此外,制裁名录通常采取**“50%规则”(即被制裁实体持股超过50%的下属公司也自动受限),这可能波及企业集团内部其他子公司。因此,一些大型中资企业对美制裁尤其谨慎,宁可放弃伊朗业务。例如中银、工行等大型银行严格限制任何涉伊资金往来**,中石油、中石化自2019年后基本不从伊朗进口,以保护其在美资产和全球业务免受冲击。
航运与保险业调整:面对制裁压力,中国逐步构建自主油运和保险体系来保障能源运输安全。早在2012年欧美制裁伊朗时,中国就曾动用自有船队承运伊朗油,并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等提供政府支持的保险。当2019年中远海运子公司被美制裁后,中国进口商更多借用伊朗国家油轮公司(NITC)或租赁匿名第三国船队来运输伊朗原油 (The axis of evasion: Behind China’s oil trade with Iran and Russia - Atlantic Council) 。这些“影子船队”一般关闭船舶跟踪系统、频繁更换船名旗国,以逃避监管 (The axis of evasion: Behind China’s oil trade with Iran and Russia - Atlantic Council) (Treasury Increases Pressure on Firms Importing Iranian Oil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中国一些港口也在港口调度上给予一定配合,安排夜间卸货、内河中转等方式掩饰来源。这种灰色操作虽然增加了物流成本,但基本维持了伊朗石油对华供应不断线。可以说,美国制裁迫使中国完善替代性航运安排,提高了抵御外部干扰的能力,但同时也凸显正规航运保险渠道在西方主导下的脆弱性。
能源安全总体评估:从宏观看,美国制裁并未从根本上动摇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的原油进口来源已日趋多元,沙特、俄罗斯、伊拉克、阿联酋等都可以增供填补缺口。事实上,在伊朗供应受限后,中国加大了从俄罗斯和其他受折扣国家进口。2022年俄乌冲突后,俄罗斯被西方部分制裁,其原油对华出口大增,与伊朗油一道成为中国炼厂的廉价原料来源 (The axis of evasion: Behind China’s oil trade with Iran and Russia - Atlantic Council) (The axis of evasion: Behind China’s oil trade with Iran and Russia - Atlantic Council) 。对于战略石油储备,中国也在低油价时购入额外石油库存,以防范供应中断。此外,中国与伊朗于2021年签署25年合作协议,约定在能源领域深化合作,包括中国可能投资伊朗上游项目、用人民币结算石油等 (Iran and China sign 25-year cooperation agreement | Reuters) 。这表明中国有长期规划来保障来自伊朗等国的能源供应,不会因为美国政策而放弃合作。不过短期内,美国制裁确实给一些中国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和经营困难。例如,中远海运油轮部门2019年损失了一部分海运订单;被制裁的独立炼厂短期内不得不减少开工或寻找更昂贵替代油源。总体而言,美国的打击加剧了中国能源进口的复杂性和成本,但通过政府支持、多元采购和金融创新(如人民币支付),中国企业正在适应并部分消解制裁影响 (New US sanctions to slow but not stop China's Iranian oil imports, traders say | Reuters) (New US sanctions to slow but not stop China's Iranian oil imports, traders say | Reuters) 。长期来看,这也推动中国加快石油供应链的自主和抗压建设,例如扩容国家石油储备、加强与非美元结算伙伴的合作,提升能源安全韧性。
美国因伊朗问题制裁中国企业,给本已紧张的美中关系又增添新的摩擦点,并在全球地缘政治层面产生深远影响。
美中战略互信进一步受损:能源贸易本是商业行为,却因美国次级制裁上升为两国政治矛盾。中国视美国动辄制裁中企为对中国主权和发展权益的侵犯,指责美方搞“长臂管辖”破坏国际法秩序 (China hits back at US for sanctions on Iran oil deals | Business and Economy | Al Jazeera) 。美国则将中国购买伊朗石油看作是破坏美对伊外交筹码,甚至怀疑中伊走近有联合对抗美国之意 (Iran and China sign 25-year cooperation agreement | Reuters) 。此类猜忌加剧了双方战略不信任。在贸易战、科技战之外,“伊朗牌”成为美对华压力工具之一。这导致美中谈判领域更为复杂:例如2019年中美贸易谈判期间,美国突然制裁中远子公司,被分析人士称为“把伊朗问题裹挟进贸易战,增大对华谈判筹码” (Traders Rattled by US Sanctions on China Tanker Cos | Rigzone) 。中国对此极为反感,认为美国将双边经贸和第三国问题挂钩,是不负责任的冒险行为。总体上,制裁事件令美中关系雪上加霜,双方在中东问题上的政策裂痕扩大,使合作解决伊核问题的可能性降低。
“全球南方”国家态度:美国对华制裁也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引发同情中国的声音。许多亚洲、非洲国家本就反对美国对伊朗的单边制裁,认为此举损人不利己。它们看到中国冒风险继续进口伊朗石油,一方面为了自身利益,另一方面客观上缓解了伊朗被全面封锁的局面,不致酿成人道灾难。这些国家普遍认为美国制裁域外企业是凌驾国际法之举,而中国坚持自身立场有助于削弱单极制裁霸权。典型如2023年3月中国促成沙特和伊朗恢复邦交,很多中东和非洲国家对此表示欢迎,认为中国积极斡旋和平、推动地区稳定 (Iran and China sign 25-year cooperation agreement | Reuters) 。相比之下,美国对伊朗极限施压被视为造成地区紧张的根源之一。由此,在国际舆论场,美国频繁制裁中资企业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自身声誉,被批评为滥用美元霸权。相反,中国通过坚持与伊朗正常合作,向全球南方宣示了反对单边制裁的立场,增强了其在发展中国家中的道义形象。这也使更多国家开始探讨去美元化、建立独立支付体系,以规避美国长臂管辖。
中东地缘格局变化:制裁风波背后反映出中东力量对比的演变。传统上美国在中东掌控制裁和联盟,但近年中国以最大原油买家的身份对中东影响力上升。伊朗在制裁下对中国经济依赖加深,将中国视为救命稻草 (Uncovering the Chinese Purchasers of Iranian Oil [UPDATED February 28, 2025] | UANI) ;海湾阿拉伯国家也注意到中国在伊朗问题上的立场,开始重新平衡外交。沙特、阿联酋等虽然名义上支持美国,但也寻求与中国发展能源合作,避免过度选边。2023年沙特与伊朗北京对话破冰,正体现出中国在中东斡旋的角色增加。美国针对中国制裁反而促使中东国家加速靠近中国以对冲风险。例如,伊朗在被西方孤立后主动加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方开展长远合作 (Iran and China sign 25-year cooperation agreement | Reuters) 。俄罗斯也在伊朗问题上与中国高度协同,三国形成某种**“制裁应对联盟”**:俄罗斯和伊朗将石油更多卖给中国获取现金,而中国借机以优惠价补充能源,三方各取所需 (The axis of evasion: Behind China’s oil trade with Iran and Russia - Atlantic Council) (The axis of evasion: Behind China’s oil trade with Iran and Russia - Atlantic Council) 。西方智库称其为“规避轴心”——中国、俄罗斯、伊朗通过人民币结算和暗舰队,构筑了一个绕开美国制裁的石油市场 (The axis of evasion: Behind China’s oil trade with Iran and Russia - Atlantic Council) (The axis of evasion: Behind China’s oil trade with Iran and Russia - Atlantic Council) 。这无疑削弱了美国在中东和全球能源领域的主导权。
美方战略调整:美国内部也在评估对华制裁伊朗的得失。强硬路线认为应继续施压中国,以切断伊朗资金来源;但也有观点担心逼迫过狠可能将中国彻底推向伊朗一边,组建反美阵营。2020年美国尝试过将伊朗问题与中美贸易协议挂钩,有报道称中国在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同意减少伊朗石油进口作为交换 (End of Cosco sanctions shows US reluctance for penalizing key oil ...) 。而2020年底美国又快速移除对中远油轮公司的部分制裁 (U.S. Treasury lifts Iran sanctions on Dalian unit of Chinese shipper COSCO | Reuters) ,显示出特朗普政府也担心过度打击“牵连池鱼”,损害美企利益或全球经济稳定。拜登政府上台初期对中国买伊朗油持默认态度,希望不刺激中国、以集中精力与伊朗谈判核协议 (U.S. tightens sanctions on Iran, targets Chinese, Emirati firms over oil | Reuters) 。但随着谈判失败,美方又恢复高压政策。可以预见,在美中博弈的大框架下,伊朗问题已成为潜在火药桶。一些分析称,若处理不好,伊朗问题可能触发美中更严重对抗,因为它牵涉能源安全这一核心利益 (Traders Rattled by US Sanctions on China Tanker Cos | Rigzone) 。同时也可能出现交易空间:若中美关系缓和,双方或就伊朗问题开展某种默契合作(如中国控制进口规模换取美方不制裁关键机构)。目前这种前景并不明朗,美中在该问题上的矛盾短期难解,已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竞争的一部分。
美国制裁中国涉伊石油企业对全球石油市场产生了多重冲击,并催生了一系列新趋势:
原油价格与市场波动:每当制裁升级,市场都会担忧伊朗原油供应受阻,从而出现价格波动。2019年5月美国终止豁免、要求各国停购伊朗油,引发国际油价一度上涨,因为市场预期每日数十万桶伊朗供应可能消失。同年9月美国制裁中远子公司后,由于油轮运力骤减,运费飙升推动亚洲买家实际到岸成本上升 (Traders Rattled by US Sanctions on China Tanker Cos | Rigzone) 。不过,由于中国等仍持续采购伊朗石油,伊朗出口并未归零,全球实际供需缺口小于预期,油价随后有所回落。总体而言,美国制裁令油市短期波动性加大。近期(2022-2025年)的制裁更是造成区域价差变化:伊朗原油因制裁折扣扩大,以吸引有限买家 (Exclusive: US sanctions on China refiners over Iran oil disrupt operations, sources say | Reuters) 。例如2025年4月伊朗轻质原油相对布伦特的折扣从约2美元扩大到2.3-2.4美元/桶 (Exclusive: US sanctions on China refiners over Iran oil disrupt operations, sources say | Reuters) 。而另一方面,部分替代原油如阿曼、迪拜原油在亚洲的溢价提高。制裁还导致中国独立炼厂对现货市场其它低品质原油(如委内瑞拉稀释沥青、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的需求上升,推高了这些“替代油”的价格。可以说,制裁人为割裂了油市:一部分伊朗油以折扣暗中流通,主流市场则少了伊朗份额因而价格支撑略强。这种双轨行情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供应链重组与灰色贸易:为了绕开制裁,全球石油贸易出现更复杂的“灰色网络”。大量伊朗原油不再直接以“伊朗油”名义出口,而是在途中洗产地。常见做法包括:在公海上进行船对船转运(STS),把伊朗原油混兑或转装到第三国船上,再以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石油名义卖给中国买家 (Treasury Increases Pressure on Firms Importing Iranian Oil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马六甲附近海域、阿曼湾等地成为主要转运点 (New US sanctions to slow but not stop China's Iranian oil imports, traders say | Reuters) 。一些油轮关闭自动识别系统(AIS)成为“暗船”,更改船名和注册国以掩饰踪迹 (The axis of evasion: Behind China’s oil trade with Iran and Russia - Atlantic Council) (The axis of evasion: Behind China’s oil trade with Iran and Russia - Atlantic Council) 。到岸后,中方买家往往通过保税仓储将原油暂存,并在报关时将来源报告为“阿曼混合油”“马来西亚原油”等。中国海关进口数据中,这几年“马来西亚”跃升为重要石油来源,但业内清楚其中相当部分实为伊朗油转口。这形成一个庞大的灰色贸易系统。据美国财政部披露,伊朗的“影子船队”规模庞大,涉及数十艘老旧油轮,在2024年为中国运送了数亿美元的伊朗原油 (Treasury Increases Pressure on Firms Importing Iranian Oil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Treasury Increases Pressure on Firms Importing Iranian Oil |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这一灰色体系还利用人民币支付等金融手段,避开美国监管 (The axis of evasion: Behind China’s oil trade with Iran and Russia - Atlantic Council) 。结果是,伊朗原油并未完全退出市场,而是“隐身”进入中国等地。国际机构估计,伊朗石油出口自2020年低谷后稳步回升,2025年已恢复到日均约165万桶,接近制裁前水平 (Lifting US sanctions on Iran could crush China’s 'teapot' oil refineries | Reuters) 。这主要归功于灰色贸易通道的壮大。长期看,这将成为油市新常态:一部分石油在正规市场交易,另一部分在灰色市场流通,两者价格和流向出现背离。
替代供应国的兴起:伊朗受限后,其他产油国填补了部分市场空缺。对全球而言,美国制裁伊朗客观上提高了海湾盟友的市场份额,如沙特、伊拉克在伊朗受限期间对亚洲出口增加。不过对于中国,由于坚持继续采购部分伊朗油,并未完全用别国油替代。但有一个显著受益者是俄罗斯。2022年俄乌战争后,俄罗斯原油遭西方制裁和价格上限措施,也不得不折价卖给愿意接货的买家。中国炼厂趁机大量买入俄乌拉尔原油,与伊朗油一起成为廉价供应来源 (The axis of evasion: Behind China’s oil trade with Iran and Russia - Atlantic Council) 。有分析称,在2023年中国通过进口受制裁的伊朗和俄罗斯石油共节省了数十亿美元成本 (The axis of evasion: Behind China’s oil trade with Iran and Russia - Atlantic Council) 。因此,美国制裁伊朗在一定程度上让渡了市场份额给俄罗斯等“非友好”产油国。这不是美方初衷,却是地缘政治互动的结果。此外,美国自身石油出口也受影响:原本中国是美国原油新兴市场,但2018年贸易战后中国对美油加征关税,再加上美方制裁伊朗令中美在能源上矛盾深化,中国减少了对美油采购,将目光转向中东和俄罗斯。可以预见,若伊朗制裁持续,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其它被制裁产油国都可能通过**“曲线进华”的方式争取中国市场。全球石油贸易格局因此更加阵营化**:美国及盟友之间形成规范贸易圈,而伊朗、俄等与中国形成另一个隐形贸易圈。
油价走势与市场前景:短期内,美国制裁阴影将继续影响油价心理预期。但市场也在消化这一因素,并针对灰色贸易的存在做出调整。一方面,若美国进一步收紧制裁(例如打击更多运输船队、提高执行力度),可能在某些时点再度推升油价波动和运费成本。另一方面,只要有中国、印度等少数买家坚持接货,伊朗等产量不会持续缺席市场,油价很难因制裁因素出现极端飙升。此外,一旦地缘政治出现转折——例如美伊达成临时协议放松制裁或者伊核全面协议重启——将有大量伊朗库存和闲置产能迅速涌向市场,届时国际油价可能显著下跌。当前产油国联盟OPEC+也在关注伊朗动向:由于伊朗被豁免减产协议,其产量近年来实际上升了,这部分增量部分抵消了OPEC+其他成员的减产效果,对油价有平抑作用。总的来看,美国制裁催生了一个**“双轨石油市场”,正式市场和灰色市场并存,价格信号扭曲。行业透明度下降、风险溢价上升成为新常态。交易者需要同时追踪官方数据和航运情报来研判供需。长远看,如果这种格局持续,国际能源市场可能进一步分裂成“美元市场”和“人民币/卢布市场”**两套体系,这将是全球经济碎片化的一种体现 (The axis of evasion: Behind China’s oil trade with Iran and Russia - Atlantic Council) (The axis of evasion: Behind China’s oil trade with Iran and Russia - Atlantic Council) 。
展望未来,美国围绕伊朗能源贸易对中国的制裁博弈,可能出现以下趋势和演变:
进一步对抗的风险:如果美中整体关系持续紧张,伊朗能源贸易领域的摩擦可能升级为更激烈的对抗。美国或考虑制裁更大牌的中资机构,例如参与伊朗石油结算的中资小型银行甚至潜在瞄准某些大型国企。这将是高风险举措,因为一旦制裁例如中国主要银行,将冲击全球金融市场并激怒中方。目前美方暂未越此红线,但不排除在极端情况下采取更严厉措施的可能性。特朗普政府曾扬言将中伊交易相关的中国银行完全隔绝于SWIFT系统之外,拜登政府也面临国内对华强硬派压力,要求堵截“中国帮助伊朗卖油”的所有漏洞。如果未来美国出台新的立法(例如国会提案的《禁止伊朗石油出口法》等),要求行政部门每6个月报告并制裁伊朗石油的违规买家,那么中方相关企业将面临更频繁的打击。然而,中国已明确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反制** (China’s FM slams US sanctions against Chinese firms for importing Iranian oil - Global Times) 。中国可能动用《反外国制裁法》等手段,对配合美制裁的外国实体实施惩戒,以维护本国企业利益。美若一意孤行,双方或陷入制裁与反制裁的恶性循环,伊朗问题演变为美中对撞的一条战线。
协商缓和的可能:在另一种情景下,美中或寻求有限妥协,将伊朗能源贸易问题纳入外交谈判议程。例如,若美国希望降低油价或者需要中方支持解决伊核问题,可能默许中国有限度地进口伊朗原油。事实上,2012-2015年美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实行过“有条件豁免”,即只要逐季降低购买量即可免受制裁。未来若重启伊核协议谈判,美国或重拾这一机制,给予中国一定配额的制裁豁免,换取中国在外交上施压伊朗让步。这将使紧张局势暂时缓和,并利于全球石油市场稳定。另一个变量是国际油价:若油价高企危及美国国内经济,美国政府可能不得不在制裁执法上暗中放松,对中国接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增加市场供应。类似情况在2021年曾被观察到:那年伊朗对华出口回升,拜登政府并未立刻制裁,因为当时通胀和油价高涨,美方不愿进一步减少供应 (U.S. tightens sanctions on Iran, targets Chinese, Emirati firms over oil | Reuters) (U.S. tightens sanctions on Iran, targets Chinese, Emirati firms over oil | Reuters) 。由此可见,实际政策可能在原则强硬和现实妥协之间摇摆。
伊朗核局势的影响:未来走向与伊朗核问题息息相关。如果各方最终达成新核协议,伊朗石油制裁将随之松绑乃至解除。在这种乐观 scenario 下,中国企业将能名正言顺地大量购入伊朗原油,不再受制裁压力。这反而对那些习惯低价油的独立炼厂是挑战:正如分析指出的,制裁解除可能令中国“茶壶”炼厂失去竞争优势 (Lifting US sanctions on Iran could crush China’s 'teapot' oil refineries | Reuters) 。但对中国国家能源安全和大企业来说是好事,能够恢复与伊朗直接合作投资上游。反之,若伊朗核谈判彻底破裂,伊朗进一步提高浓缩铀丰度,引发危机,美国可能祭出更严厉制裁,甚至不排除次级制裁中国大型银行或石油公司的极端情况。这将严重冲击美中关系,也可能使中国更坚定支持伊朗以抗衡美国。伊朗方面如果局势恶化,不排除主动偏向东方——例如加入上合组织或金砖机制更深入,与中国俄罗斯形成更紧密经济同盟,共建绕开西方的金融网络。在那种情况下,美国制裁将更加难以奏效,全球形成对立的能源交易体系。因此伊核问题的走向对中美在能源贸易上的冲突有决定性影响。
规避与反制技术的升级:可以预见,无论制裁如何演变,商业层面都会出现新的规避手段。目前暗网船队、产地造假、人民币结算已是成熟套路。未来如果美国强化监管海运,中国和伊朗可能考虑陆路或第三国中转(例如通过中亚管道、小港口批量走私等)。金融上,更多交易或通过数字货币、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CIPS) 进行,以减少被SWIFT发现的概率 (The axis of evasion: Behind China’s oil trade with Iran and Russia - Atlantic Council) (The axis of evasion: Behind China’s oil trade with Iran and Russia - Atlantic Council) 。中国还可能拓展与其他产油国的本币互换,弱化美元在石油贸易中的统治地位。中国国内也在推动上海原油期货市场的影响力,增加以人民币计价原油的国际认可度,从长远看,这些举措都旨在降低美国金融制裁的打击面。另一方面,美国也会改进技术手段,例如利用卫星和大数据更精确跟踪油轮动态,或者通过外交游说更多国家协助封堵漏洞。但在猫捉老鼠的博弈中,只要存在利润驱动和政治需求,制裁永远不可能完全杜绝伊朗石油的流动 (Lifting US sanctions on Iran could crush China’s 'teapot' oil refineries | Reuters) 。正如近几年所验证的,美方“将伊朗石油出口降至零”的目标一直未能实现 (Lifting US sanctions on Iran could crush China’s 'teapot' oil refineries | Reuters) 。因此,可以预料新一轮制裁-反制裁-规避的循环仍将继续。
全球能源体系的潜在重构:随着制裁长期化,一种可能的远景是全球能源贸易形成两套并行体系:一套由西方国家和其盟友使用,遵循美元结算和美国规则;另一套由中国、俄、伊朗等建立,使用人民币等货币,绕开西方金融。这也许不会泾渭分明地割裂,但趋势已初现端倪 (The axis of evasion: Behind China’s oil trade with Iran and Russia - Atlantic Council) (The axis of evasion: Behind China’s oil trade with Iran and Russia - Atlantic Council) 。例如,中国与海湾国家正在探讨以人民币计价部分石油交易,俄罗斯已接受人民币作为对华石油付款主要货币,伊朗则更是全力支持去美元化。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制裁的有效性将进一步削弱,因受制裁方可在替代体系中生存。同时,全球石油市场的透明度和一致性降低,价格发现机制受限于各自圈子。这对传统能源秩序是重大冲击。当然,这一重构尚在起步,美元体系依然强大,但美频繁制裁正在倒逼对手加速建设替代选项。
结论:美国制裁参与伊朗石油贸易的中国企业这一现象,折射出当代大国博弈与中东地缘政治交织下的复杂图景。展望未来,美中在这一问题上的走向取决于更宏观的战略关系和伊朗核僵局的解套与否。可以肯定的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围绕伊朗石油的暗战仍将持续。美国很可能继续推出新一轮制裁名单,而中国及相关各方也将不断寻找对策,在对抗与谈判中谋求一种脆弱的平衡。 (New US sanctions to slow but not stop China's Iranian oil imports, traders say | Reuters) (Strike Three: Will US sanctions on China hit Iran’s oil flow harder? | Kpler - May 12, 2025) 只有当外交途径真正缓解伊朗核与制裁僵局时,这一制裁拉锯战才可能告一段落。在此之前,全球石油市场和美中关系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动态的影响和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