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战背景与推演编组 1.1 作战背景 近年来,美国奉行“亚太再平衡”战略,意图重新塑造西太地缘战...

बनाया गया: 7 मई 2025

का उपयोग करके उत्तर दिया गया O3 द्वारा Chat01

प्रश्न

一、作战背景与推演编组
1.1 作战背景
近年来,美国奉行“亚太再平衡”战略,意图重新塑造西太地缘战略格局,构建由其主导的亚太新秩序,维护美国霸权,遏制中国发展。尤其随着美军印太战略确立和南海政策调整到位,其不断强化在我周边军事存在,导致南海争端复杂化、国际化、激烈化,极大的增加了爆发海上冲突的可能性。南海地缘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处于亚太海上重要战略通道上,而南海问题又错综复杂、波澜起伏,一直是亚太地区的焦点问题,也是我国领土主权,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重要方向。而随着新冠疫情爆发及其快速传播,国际格局加速调整演变,局部对抗的不确定性极大增加。红方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拓展全球贸易,维护太西海海上航路安全成为重要议题。蓝方作为域外军事大国,为转移国内矛盾,插手太西海地区事务,企图以武力威慑红方太西海贸易通道,派遣远征军舰母打击编队抵近施压。红蓝双方在太西海地区实施了以“拒止远征军”为核心的攻防对抗。

图1-1 战场位置全局图
1.2 推演编组
推演时间:2021年05月05日17:00:00—19:30:00
推演系统:墨子·未来指挥官
推演想定:拒止远征军-太西海风云
比赛形式:人机对抗
比赛项目:编队赛
推 演 方:红方:XXX、XXX(我方);蓝方:人工智能(敌方)
比赛特点:
红方:优势——作为有思想的人,战法多变,对作战力量的使用多样。
劣势——人会失误,对作战单元做不到细粒度把控,对局部不能时时掌控。
蓝方:优势——可对每一作战单元进行操作,不会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
劣势——战法固定,不能灵活处理变化的战场情况。
1.3 兵力构成
表 1-1 红蓝双方作战兵力编成及分值表
红方兵力编成及分值表
所属平台 类型 单分 数量 总分 直升机数量
机场 75 2 150
亚东机场 歼-16 4 8 32
歼-16D 5 8 40
歼-11BG 4 16 64
轰-6J 5 4 20
陆南机场 空警-2000 8 2 16
歼-20 6 8 48
东风-26D 6 1 6
东风-21D 6 1 6
大鸟D雷达 5 2 10
红旗-9A 15 2 30
O55驱逐舰 30 2 60 4
O93B潜艇 25 1 25
O41潜艇 15 1 15
卡-28直升机 1 4 4
总计 62 526
蓝方兵力编成及分值表
所属平台 类型 单分 数量 总分 直升机数量
福特号航母 200 1 200 4
福特号航母 F-35C 6 6 36
E-2D 10 2 20
EA-18G 5 3 15
F/A-18 4 18 72
水面舰艇 MH-60R 1 8 8
提康巡洋舰 40 1 40 1
伯克驱逐舰 35 3 105 3
弗吉尼亚潜艇 30 1 30
总计 43 526
1.4 作战任务
作战目的:
红方:我方扮演红方指挥员,需要综合运用各军兵种,以击沉蓝方舰艇编队、击落蓝方飞机为主要对抗行动,以此拒止远征,维护我海洋领土权益,达成战略目的。
蓝方:运用水面编队、潜艇以及航母上的战机,对红方的飞机、舰艇和地面重要目标进行打击,以此形成对红方的威慑,达成战略目的。
任务时限:2小时30分钟
得分标准:摧毁、消灭对方目标得正分,被摧毁、消灭己方目标得负分。
推演结束时胜败评判标准:
评分为正:胜利
评分为负:失败
评分为零:平局
二、战前分析
2.1 作战装备分析及对比
2.1.1 装备数量对比

图2-1 红蓝双方装备数量对比
根据统计的直观数据可知,红方装备数量要多于蓝方。蓝方的主要装备是航母编队,以及航母舰载机。红方作为防御反制方,以本土为依托,有固定机场及陆基防空力量,装备了数量更多的飞机,同时配备战略轰炸机和远程战略导弹。
2.1.2 装备参数分析
(1)雷达
表 2-1 红蓝双方雷达参数
雷达名称 探测距离
(红方空警-2000预警机)88型雷达 648.2
(红方地面雷达)“大鸟 D” 机械相控阵雷达 601.9
(红方舰艇)China Type 346B 324.1
(蓝方E-2D型舰载预警机)AN/APY-9型先进超高频相控阵雷达 648.2
(蓝方航母)AN/SPY-4型体搜索雷达 463
(蓝方舰艇)AN/SPG-62型目标照射雷达 305.58

图2-2 红蓝双方主要雷达参数对比图
按照探测距离大小顺序分析:双方预警机雷达探测距离同为最长的648.2公里,主要用于对敌方单位进行搜索和探测,对我方导弹武器进行校准,担负远距离发现打击敌人的任务;其次是红方地面雷达站配备的“大鸟 D” 机械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为601.9公里,起到近海探测,配合陆基防御的作用;最后是双方作战单位的探测雷达及火控雷达,探测距离及效果依次递减,梯度为蓝方航母,双方舰艇,及除预警机外其他空中作战单位。

(2)战斗飞机
表22 各类战机参数
战机名称 瞬时爬升率m/s 火控雷达距离
/km 航空燃油
/公斤 最大飞行速度(km/h) 隐身性能
歼-11BG战斗机 499.5 222.24 9420 1713.1
歼-16战斗机 499.5 222.24 9420 1713.1
歼-20战斗机 584.1 222.24 10200 1852 强
轰-6J轰炸机 54.6 370.4 36000 1018.6
F-35C战斗机 350.4 185.2 8900 1713.1 强
F/A-18E战斗机 465.6 222.24 6530 1703.84

图2-3 红蓝双方战斗机性能参数对比图
从参战的作战飞机基本参数可以分析:
总的来说,红方作战飞机数量和性能都要优于蓝方。蓝方F/A-18E战斗机、红方歼-11BG和歼-16属于四代机,蓝方F-35C和红方歼-20属于五代机。代次越高,性能越好。红方两类四代机性能相似,且优于蓝方四代机。在五代机中,歼-20战斗机作为重型空优战机,综合性能也要优于同为五代机的F-35C中型战斗机,但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已服役的舰载五代机,使用了目前最为先进的隐身技术、气动设计和雷达吸波材料以及航电系统,性能同样不容小觑。
合理利用五代机优异的隐身性能,往往能达成意想不到的奇效。隐身能力,即低可探测性,是五代机的关键特性之一。主要包括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射频隐身等,这里主要研究其雷达隐身能力,雷达隐身能力通常以雷达散射截面(RCS,即表征目标对电磁波的散射能力)衡量。当前,隐身飞机主要通过外形结构设计、使用雷达吸波材料和阻抗加载来减小RCS,以达到减小雷达发现概率、压缩雷达探测距离的目的。同一目标的RCS 与雷达频率、极化方式、目标本身相对雷达的姿态等因素紧密相关,动态范围较大。为规范性描述飞机目标的 RCS,通常以飞机水平状态时,将鼻锥方向方位角在0~45°内统计的平均值作为典型RCS值。综合上述公开资料,以F-35战斗机为例,判断F-35在X频段,其鼻锥方向一定角度范围内,RCS 值可达到-20 dB甚至更低的水平,隐身效果较好。由于机身侧向RCS值通常比鼻锥方向大20 dB以上,因此推测F-35侧向RCS峰值在0 dB量级或者更高,隐身效果一般,而机尾方向隐身效果介于鼻锥方向和侧向之间。[1]目前,任何一款隐身战斗机的实际隐身性能均属高度机密,想定中虽未标定飞机飞行方向对敌雷达探测效果影响,但从多次推演实践中得出,符合上述观点。

图2-4 F-35C型战斗机在不同波段隐身效果仿真示意图

(3)预警、干扰型飞机
表2- 3 各类预警、干扰型飞机参数
战机名称 主要武器 功能 效果
空警-2000
预警机 电子支援/测量系统[中级] 电子情报收集 926公里
88型雷达 雷达,对空&
海搜索 648.2公里
E-2D
舰载预警机 AN/ALQ-217型电子支援测量系统 电子情报收集 926公里
红外搜索和跟踪传感器[鹰眼] 成像红外搜索
与追踪 342.99公里
AN/APY-9型先进超高频
相控阵雷达 雷达,对空&
海搜索 648.2公里
歼-16D
电子攻击机 通用综合防御电子对抗系统 防御型ECM -
通用导弹逼近告警系统 导弹来袭
警告系统 9.26公里
ChinaBM/KJ8602C 雷达告警接收机 222.24公里
通用通信干扰机[高级] 通讯干扰器 -
通用通讯监视器[高级] 通讯情报 926公里
J-16AESA雷达 火控雷达,空对空&对海 222.24公里
JD-16型电子支援测量设备 电子情报收集 926公里
EA-18G
电子攻击机 RCT195型超短波通信干扰器 通讯干扰器 -
AN/APG-79型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 火控雷达,空对空&对海 222.24公里
AN/ALQ-214(V)2型综合防御电子对抗系统 防御型ECM -
机载雷达告警系统 雷达告警接收机 222.24公里
AN/USQ-113(V)3型通信干扰系统 通讯情报 926公里
AN/ALQ-218型宽带接收机 电子情报收集 926公里
卡-28
反潜直升机 SplashDrop型水面探测雷达 雷达,对海搜索,中距离 166.68公里
“热砖”红外干扰系统[L-166Espanka] 红外线干扰措施 -
LambTail型吊放式声呐[VGS-3Ros-V] 投吊式声纳,
搜索&追踪 10.2971公里
APM-73B型机载磁异探测仪 机载磁异探测仪 1.852公里
MH-60R
反潜直升机 AN/ALQ-144A(V)5型红外干扰吊舱 红外线干扰措施 -
AN/APS-147型多模雷达 雷达,对海搜索,长距离 370.4公里
AN/AQS-22型机载低频声呐 投吊式声纳,浅水搜索&追踪 14.816公里
AN/AAR-47A(V)2型导弹告警系统 导弹来袭警告系统 17.1495公里
AN/ALQ-210型电子支援系统 电子情报收集 926公里
AN/APN-217型多普勒导航雷达 雷达,导航 64.82公里
AN/AAS-52型多光谱瞄准系统[红外/光电] 红外,目标追踪与识别FLIR 342.99公里
通用激光指示器 激光目标指示器&测距仪 18.52公里
预警机拥有整套远程警戒雷达系统,用于搜索、监视空中或海上目标,可以指挥并引导己方执行作战任务的飞机。本想定中,红方预警机除了搜索监视敌方空中目标外,还担负远距离探测敌方航母编队具体位置的任务,为打击航母编队创造条件。蓝方预警机作用为围绕航母编队巡航探测,及时发现敌方空中力量。
电子攻击机可以干扰敌方的无线电通信和雷达设备,通过干扰,降低导弹命中率,降低敌方探测精度,压制敌方空中预警平台和战斗机执行作战任务,以支持己方战机作战。本想定中的红蓝双方电子攻击机均还可挂载空空导弹,以起到自卫防御作用。
反潜直升机是利用雷达或是红外系统,探测暴露的水面异常反射体或是异常水温,对暴露水面的潜艇或是水下潜艇做粗略定位。未发现目标时,可使用声纳浮标,利用三角定位方式(图2-5)对水下目标定位;锁定目标后,可使用深水炸弹或是鱼雷对潜艇进行攻击。在本想定中,主要采取声纳浮标进行探测。

图2-5 声纳浮标示意图
(4)舰船及潜艇

图2-6 舰艇防御能力示意图
红方有两艘055型驱逐舰,可对蓝方航母舰队进行远距离打击,也可用在附近空域进行防空任务;另有一艘常规动力潜艇和一艘核动力潜艇均可对蓝方航母编队进行打击。蓝方配备一艘CG-70提康巡洋舰,三艘DDG-103伯克导弹驱逐舰,一艘SSN-792弗吉尼亚核动力隐形潜艇和一艘“福特”号航母,共计六艘舰艇组成的航母编队,同样具备多重作战任务,编队自身拥有强大的防空体系,派出的舰载战斗机还可进行空战、反舰、对地打击、反潜等任务。其单舰艇防御能力也均高于红方舰艇,不易受到打击沉没。
(5)导弹
表2- 4 各类导弹参数
导弹类型 导弹名称 最远射程/公里 PoH可信度/%
远程导弹 东风-21D 2037.2 80
东风-26D 4000.32 90
RGM-109E 战术战斧 Blk IV 巡航导弹 2963.2 95
反舰导弹 YJ-82 129.64 85
YJ-83K 250.02 85
YJ-12 398.18 85
YJ-18 537.08 85
YJ-100 796.36 85
AGM-119B 型“企鹅”轻型反舰导弹 37.04 90
AGM-84D型“鱼叉”反舰导弹 138.9 90
AGM-84N型“鱼叉”反舰导弹 138.9 95
AGM-84G型“鱼叉”反舰导弹 138.9 95
AGM-84K型“鱼叉”反舰导弹 277.8 95
防空导弹 红旗-10防空导弹 7.408 85
红旗-9A防空导弹 148.16 80
红旗-9B防空导弹 148.16 80
RIM-162A型“海麻雀”舰对空导弹 55.56 90
RIM-66M-5型“标准2”中程舰对空导弹 92.6 90
RIM-161C型“标准2”舰对空导弹 92.6 90
RIM-161C型“标准3”舰对空导弹 370.4 85
空空导弹 PL-8C 14.816 85
PL-10 20.0016 95
PL-12 92.6 90
PL-12 92.6 90
PL-15 174.088 90
AIM-120C型先进中程空空导弹 74.08 95
AIM-120C-5型先进中程空空导弹 111.12 95
AIM-120C-7型先进中程空空导弹 111.12 95
AIM-120D型先进中程空空导弹 138.9 95
AIM-7P型“麻雀-3”空空导弹 101.86 85
AIM-9M型“响尾蛇”空空导弹 18.52 95
AIM-9X型“响尾蛇”空空导弹 18.52 95
反辐射
巡航导弹 AS-17C型“氪”反辐射巡航导弹 111.12 85
YJ-91 111.12 85
AGM-88C型高速反辐射导弹 129.64 90
AGM-88E型高速反辐射导弹 129.64 95
空地导弹 AGM-154A(c)型联合防区外武器 83.34 95
①远程战略导弹:射程方面,红蓝双方战略导弹打击范围均可覆盖本想定中的重要作战单位。红方东风导弹打击目标是敌方航母编队,蓝方战斧巡航导弹打击目标是红方地面单位,此外,蓝方巡航导弹还可以规划航线绕过一定范围的探测。相比之下,东风(DF)系列弹道导弹从规划到完成打击,周期更短。

图2-7 红蓝双方远程战略导弹参数对比图
②反舰导弹:红方的两艘055型驱逐舰和两艘潜艇,以及轰-6J均能够携带反舰导弹对敌方航母编队进行远程反舰打击,蓝方主要依靠F/A-18E航母舰载机挂载反舰导弹,对红方两艘舰艇进行打击。红方反舰导弹打击范围更远,且数量更多,打击效果更好。

图2-8 反舰导弹作战性能示意图
③防空导弹:红方主要配备“红旗(HQ)”系列防空导弹,蓝方主要配备“标准”系列防空导弹。相比之下,蓝方“标准3”防空导弹射程较远,且蓝方所有防空导弹PoH值均高于红方,防御拦截效果更好。

图2-9 防空导弹作战性能示意图
④空空导弹:红方PL-15导弹及蓝方AIM-120D型先进中程空空导弹作为超视距远程导弹,是双方的主要空战挂载,射程远,打击能力强。相比之下红方PL-15导弹射程更远,但蓝方空空导弹PoH值普遍高于红方。

图2-10 空空导弹作战性能示意图
⑤空对地导弹:本想定中,仅蓝方可能会进行空对地打击,蓝方舰载战斗机可挂载空地导弹。从数据分析可得 AGM-154A(c)型联合防区外武器,射程十分突出,对地打击能力强,蓝方空对地主要打击目标有红方的机场、雷达、防空导弹车和东风-21D导弹车等。
2.2 兵力布局分析
2.2.1 红方兵力布局

图2-11 红方所有单位布局图
红方分别在海南省和广东省境内部署大鸟雷达站、机场、红旗-9A导弹车等作战单位。在内陆地区配备两个东风(DF)系列弹道导弹可对敌方航母编队进行远距离打击,两艘055型驱逐舰以护航为核心,同时侦察巡逻警戒,防空掩护,反潜作战。两艘潜艇在敌后方潜航,封锁后路,出其不意。
2.2.2 蓝方兵力布局

图2-12 蓝方航母编队布局
蓝方航母编队主要以三艘导弹驱逐舰构成三角防御体系,主要防护单位是航母,其位置相对靠后,且有驱逐舰、巡洋舰等舰艇护卫,核潜艇在编队的东侧伺机突袭。
2.3 战场环境分析
简要分析战场环境对红蓝双方的影响如下:
(1)整个作战背景是红蓝双方最大的战场环境集,对战局胜负影响最大。
大国之间真枪实弹发生局部冲突,综合国力、军事实力、国家意志等已成为核心战场环境。双方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均为了国家最高利益而战。
(2)此想定为红蓝双方在西沙群岛、中沙群岛、黄岩岛附近海域交战,作战地域对军事人员有很大影响。
蓝方:远征作战,面对实力相当的红方,指战员和士兵作战信心不足;长期在空间狭小的舰艇上活动,使军事人员身心不适,对指挥员指挥作战带来负面影响。
红方:本土作战,士气高昂,指战员和士兵都有着保卫国家的坚定信念,但面对具有海空优势、具备较强远征作战能力的蓝方,红方作战人员会产生较大心理压力,会对指挥员正确决策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3)海空战场环境影响因素较多,风、浪、流、雷、云、雨、雾、电磁干扰、电离层、大气波导、地球曲率、海洋生物、海底地质等自然环境对武器装备有很大影响。

图2-13 红蓝交战海域卫星地图
备注:下文会使用到上图2-13显示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黄岩岛等地域,用来标定和描述空战区域概略位置。
2.4 作战任务分析
2.4.1 我方作战任务分析
近期,蓝方“福特号”航母战斗群以战斗模式编组,进入太西海后北向航行。期间,我跟监的导弹护卫舰遭敌方火炮攻击。上级命令我海、空、天、潜各兵力协同对敌实施突击,力争重创敌航母、击沉1-2艘导弹驱逐舰,切实维护我海洋和领土权益。
(1)水面舰艇部队:由055型驱逐舰编成,遂行区域防空、远程制海任务,协同预警机、航空兵构建立体防空预警体系,视情攻击进入射程的敌舰艇编队。
(2)潜艇部队:由093型攻击核潜艇、041型潜艇各一艘编成,隐蔽接近敌水面舰艇,跟踪掌握战场态势,伺机发射潜射巡航导弹攻击敌舰艇编队。
(3)空中打击部队:由空军、海军航空兵和地空导弹力量编成,建立空中预警体系,夺取并保持交战空域制空权;对敌方“福特号”航空母舰实施打击。
(4)火箭军部队:部署DF-26D、DF-21D两个发射营,担负对敌航母大气层外精确打击任务,力争重创敌航母。
(5)战略支援部队:由航天、技侦、遥感等力量编成,为各部队行动提供支援。
各部队务必在战斗发起后2小时30分内结束战斗,重创敌主力战舰,争取最大战果。
2.4.2 敌方作战企图分析
蓝方视角:近期,红方发出强烈抗议,指责我方“福特号”航母战斗群进入太西海,并派出导弹护卫舰跟踪监视我巡航舰队,后被我炮火驱离。有迹象表明,红方有可能对我舰队实施陆海空天多方向攻击。编队计划按原航行路线逼近对方海域制造威慑,若敌对我发起打击,各舰使用搭载或装备的飞机、武器进行还击。
预判蓝方作战企图如下:
(1)对地突击:进攻红方陆基单位,主要打击红方战略价值较高的机场等单位。
(2)制空作战:舰载隐身战斗机在红方进攻路线附近空战巡逻,打击红方空中渗透兵力,争夺制空权。
(3)反舰作战:舰载非隐身战斗机对红方055型驱逐舰实施突袭。
(4)反潜作战:对红方两艘潜艇进行反潜,在相关海域巡逻待战,发现即打击。
(5)航母防御作战:编队属舰拦截红方可能发射的反舰导弹,确保航母编队安全。
2.5 命中概率模型分析
2.5.1 舰空导弹目标命中概率模型
下面主要从战斗部毁伤半径和射击误差来解决舰艇防空时如何选用合适的舰空导弹,确保较高的命中率。
(1)散布规律及其数学描述
舰空导弹对空中目标射击过程中, 由于多种随机因素的干扰, 使得在同样条件下, 同一型号的导弹以同样的方式, 向目标进行多次射击时, 各次射击的弹着点每次射击的弹着点可用一个二维随机变量 (Y, Z) 来描述。设瞄准点与目标中心重合, 由于存在系统误差, 概率论中给出这种分布规律的数学描述为
(2-1)
式中, 和分别是和的均方差 (标准偏差) , 是和的相关系数。

图2-18 误差椭圆与末制导雷达搜索区域关系图
根据二维正态分布定律, 当二维正态随机变量的两个分量相互独立时, 其相关系数等于零。于是式 (2-1) 变为
(2-2)
当没有系统误差存在时, 散布中心与瞄准中心重合, 散布密度取决于两个互相独立的随机变量y和z, 即式 (2-2) 变为
(2-3)
方程 (2-1) ~ (2-3) 描述了舰空导弹对空中目标射击时, 弹着点散布的统计特征量与概率密度函数之间的关系。
(2)单发导弹命中概率的计算
因为发射n发导弹的命中概率就等于弹着点散布的分布函数, 而分布函数就等于概率密度函数的积分。故有
(2-4)
式中, 为目标在散布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当舰空导弹对空中目标 (以飞机为例) 射击时, 可以将目标在散布平面上的投影看成圆形, 半径为, 圆心在散布中心 (目标投影面积的中心) 时, 没有系统误差的情况下 (瞄准中心与期望弹着点重合) , 即。此时单发导弹的命中概率可以根据圆散布的分布规律表示为
(2-5)
假设飞机在导弹战斗部毁伤半径之内, 导弹即可命中目标, 即目标在散布平面内的投影等效为一个以战斗部毁伤半径为半径的圆形。也就是说, 单发导弹的命中概率, 主要取决于战斗部的毁伤半径和导弹的射击误差 (此处用标准偏差表示) 。
因此,舰空导弹的命中率与战斗部的毁伤半径以及射击误差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增大战斗部的毁伤半径以及减小射击误差的途径,都可以达到提高命中率的目的,但二者有时候是互相矛盾的。增大战斗部的毁伤半径,必须增大导弹的装药量,而随着装药量的提升,导弹总体质量增大,势必会增加其导航与控制的难度,增大射击误差。因此,在推演中,应当根据舰艇携带的武器类型、敌机的类型以及打击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防空导弹。以HQ-9B导弹为例,HQ-9B的战斗部重量为180公斤,半主动雷达制导最大距离为148.16公里,末制导雷达最大距离为18.52公里。首先HQ-9B战斗部重量合适,能够保证在增大战斗部毁伤半径的同时,有着充分的制导精度。其次,根据公式,HQ-9B在打击目标(通常为敌反舰导弹)时,在距目标[3.704,129.64](公里)区间内时,应使用舰载雷达给予导弹雷达引导;而在距敌18.52公里时,即敌目标一进入末制导雷达距离内时,就应打开末制导雷达,给予充分的自导距离,提高导弹命中率。
2.5.2 反舰导弹目标命中概率模型
在海上舰船作战中,能够根据战场态势,快速决策、动态分配打击目标是提升作战效能的关键,导弹命中概率是影响分配结果的重要因素。
反舰导弹飞行过程一般可以分为自控飞行阶段和自导飞行阶段,导弹在自控飞行阶段的终点即为末制导雷达开机点,此时弹目距离等于导弹自导距离,如图2-14所示。末制导雷达的开机点与导弹的运动轨迹相关,雷达开机点的不同也会造成命中概率的变化。因此导弹的命中概率可以分为两部分计算,一是求解导弹的飞行轨迹,计算末制导雷达开机点位置;二是计算导弹对目标的命中概率。

图2-14 舰对舰导弹飞行过程示意图
反舰导弹在自控飞行阶段依靠比例导引法向目标运动。因为导弹速度远大于目标速度,所以可以将目标看作朝某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导弹和目标的位置关系用图2-15表示。

图2-15 导弹与目标的位置关系
其中是初始速度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为目标运动速度与水平线的夹角,为导弹和目标之间距离,为导弹和目标连线方向和水平线夹角。导弹和目标相对运动方程可以表示为
(2-6)
比例导引规律:(为比例系数)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受导弹飞行速度和弹体情况的影响,即角速度满足:。其中为导弹所能变化的最大角度。
由于误差的存在,目标的可能位置是一个散布区域,所以运动末制导雷达对目标的捕捉概率可以看作导弹末制导雷达搜索区域覆盖目标散布区域的概率。在攻击过程中,目标与我方舰船的距离、方位误差构成了目标定位误差,目标航向、航速 误差构成了目标运动误差。假设距离、方位、航向、航速误差其均服从正态分布为。将反舰导弹的末制导雷达搜索区域简化为水平面内 的矩形区域,其中(为末制导雷达搜索扇面角,为自导距离/公里)。采用误差椭圆合成的方法,目标散布区域近似为一个椭圆。椭圆长轴在导弹攻击方向上的概率偏差为。在前置点攻击方式下,搜索区域与目标散布椭圆的中心为同一点,如图2-16所示。

图2-16 误差椭圆与末制导雷达搜索区域关系图
正态分布事件在一定区域内的概率可以由拉普拉斯定理计算,其命中概率为
(2-7)
其中
(2-8)
为简化的拉普拉斯函数,。当自导距离足够大其角度变化速率对命中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在不考虑敌舰防空的情况下,以发射DF-21D为例。当发射一枚DF-21D时,设DF-21D的末制导雷达搜索扇面角,某时刻距敌舰的自导距离,目标散布区域长轴在导弹攻击方向上的概率偏差,则,带入公式(2-7)、(2-8),得,即发射一枚DF-21D时,导弹命中率为0.929;当发射两枚DF-21D时,假设两枚导弹从同一方向攻击,则末制导雷达搜索扇面角增大为40°,则,带入公式(2-7)、(2-8),得,即发射三枚DF-21D时,导弹命中率为0.9996;当发射三枚DF-21D时,假设三枚导弹从同一方向攻击,则末制导雷达搜索扇面角增大为70°,则,带入公式(2-7)、(2-8),得,即发射三枚DF-21D时,导弹命中率为0.9996。因此,在使用DF-21D打击敌方舰艇目标时,在不考虑敌舰防空火力的情况下,两枚齐射的命中率相较于单发射的命中率大大提高,而三发齐射时命中率提高不明显,故两发齐射打击更划算。
三、作战计划
3.1 指导思想
3.1.1 着眼人机对抗特点,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机对抗,甚至人机混合对抗是未来战争的大趋势,在面对人工智能对手时,应从把握智能体行为特点、逆向分析智能体开发人员思维逻辑出发,以推演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来最大化削弱智能系统的优势,从而占据人机智能博弈的有利地位。
3.1.2 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避免与强敌硬碰硬
在兵力、装备总体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避免与敌打“堂堂之阵”或陷入对手节奏,以我之规模、方法和空间上的优势换取对敌优势装备的有效歼灭,可以达成对敌作战体系的逐步破击,为主战兵力发起决定性反击创造有利条件。
3.1.3 发挥国土防御的可靠依托,坚决有力拒止对手
本场推演中的空中作战对全局具有决定性影响,相对敌方以航母为战斗机主要载台的受限局面,我方可依托陆上永固机场,多波次、高频率编组空中兵力实施空海打击行动,同时发挥纵深陆基兵力的威慑重击作用,对敌制造巨大消耗和有效杀伤。
3.2 作战原则
3.2.1 坚持机动灵活的战法战术,在主动变化中寻找战机
贯彻联合作战、跨域协同、相互支撑的战法战术,积极实施陆空协同、海空协同、海陆协同作战,在最大限度规避己方短板的同时抵消或削弱敌根本优势,待敌兵力疲弊或露出破绽时对敌实施决定性打击。
3.2.2 重视对重要目标的防护,为实施决定性作战保存潜力
从保存己方水面舰艇预留反舰战力、对机场实施要地防空支撑空中力量等角度出发,预先区分必要兵力对上述重要目标实施防护,同时对敌同等性质的作战单位集中用兵,从而形成全域联动效果,逐步达成“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标。
3.2.3 慎选目标和慎用手段,坚持以局部胜利谋取全局胜势
本想定中,对敌反舰作战是取得胜利的关键,我陆基反舰导弹、轰炸机、潜艇等作战单位在反舰作战必不可少,推演中使用该类装备时应慎选使用时机、打击规模和组合方式等,确保动如雷霆、一击必中。
3.3 作战方案
3.3.1 方案一:均势作战,攻防兼备
目的:注重持续作战能力与战场空间兵力合理调配,作战集群有战斗梯度,留有多级预备队。抓住时机,可快速变梯次出动为全局出动,从而扩大优势,取得战场主动性,对敌形成出其不意的打击;若敌稳而不进,我军亦可节节迎敌,相互配合消耗敌军,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并逐步达成作战目的。
优点:战法较为稳妥,可随时根据敌方战法做出调整,且在作战过程中始终掌握主动,是一种积极防御的战略,既能保全自身,又可在滚动中前进达成消灭敌人,推进战线的目的。
缺点:考验指挥员统筹能力,对战局形成一定拖延,可能导致战争发生不可预测的改变;在梯次出动中分散力量,使用不当有被敌优势兵力逐个歼灭的风险。
3.3.2 方案二:攻势作战,快打猛攻
目的:采用大规模编队进攻,快速出击,趁敌未完全展开作战阵型,以兵力优势,速战速决,毁瘫敌方指挥体系。
优点:容易造势,震慑敌方,致敌措手不及。可快速达成战略目的,让对手提前失去作战信心。
缺点:若敌方提前有所防备,集重兵进行防御,则可能会付出较大的代价,有被敌方大规模歼灭风险。
3.3.3 方案三:守势作战,防中有攻
目的:以防御为主,尽可能保存我有生力量。以守为攻,主打防御和防守反击,用防御反击作为击破敌人的手段。
优点:不主动正面交战,能够尽可能减少我方损失。
缺点:前期难以把握战场主动权,有些战损无法避免。过于保守有极大可能性达不成拒止远征的战略目的,造成任务失败。
3.4 作战决心
预估敌方的作战决心图如下:

图31 敌方作战决心图
根据我方作战单位部署情况,宜选用作战方案一“均势作战,攻防兼备”,由此定下作战决心。

图32 我方作战决心图
3.5 作战阶段划分
3.5.1 第一阶段:营机造势,试探进攻
派出小型飞行编队前出侦查,营造战场态势,试探进攻,探敌虚实。根据视野情况,预测敌机大概率位置,为后续作战提供支撑。
3.5.2 第二阶段:分兵出击,夺取制权
战斗机、轰炸机、电子对抗战机、预警机、反潜机、驱逐舰、潜艇、陆基单位等所有作战力量根据任务编组协同配合,分兵出击,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制信息权。
3.5.3 第三阶段:重拳合击,聚力毁歼
驱逐舰、潜艇、轰炸机、东风战略导弹车等全方位打击力量重拳合击,对敌大型作战单位实施饱和打击,聚力毁歼。
3.6 兵力编成和任务编组
3.6.1 编组小型机队,前出刺探侦查
任务目的:利用小型飞行编队的灵活机动,探测敌机大概率位置。
任务内容:派遣亚东机场2架歼-11BG战斗机和1架歼-16D电子攻击机,利用歼-16D空中电子对抗优势在侧后方伴飞,保护两架歼-11BG,期间尽可能前出探测敌方飞行编队位置,引诱敌机进入我包围圈。巡逻区域如图33,任务和交战规则如图34。

图33 任务作战区域

图34(a) 侦查诱敌任务部署

图34(b) 侦查诱敌任务部署

图34(c)侦查诱敌规则设置

图34(d)侦查诱敌规则设置
3.6.2 战机伴飞预警机,居中指挥
任务目的:确保预警机安全的情况下,远程探测敌方航母编队具体位置,形成完整数据链,充分把握战场态势。
任务内容:利用2架歼-16D电子战机进行主动干扰,压制敌方雷达,协同2架歼-11BG战机掩护预警机指挥作战行动。预警机任务执行区域如图3-5,任务和交战规则设置如图3-6。

图3-5 预警机任务执行区域

图3-6(a)预警任务部署

图3-6(b)预警任务部署

图3-6(c)预警规则设置

图3-6(d)预警规则设置
3.6.3 海空编队,护航水面舰艇
任务目的:利用空中作战力量和驱逐舰自身防空力量,对敌反舰导弹进行拦截,保护两艘055型驱逐舰航行。
任务内容:敌若调用反舰编队对我驱逐舰发起饱和打击,仅靠舰艇自身难以抵挡。故从亚东机场升空4架歼-11BG战斗机,从陆南机场升空3架歼-20战斗机,分别进入两艘055型驱逐舰附近海域巡航,拦截反舰导弹。护航任务执行区域如图3-7,任务和交战规则设置如图3-8。

图37 护航任务作战区域

图38(a)护航任务部署

图38(b)护航任务部署

图38(c)护航规则设置

图38(d)护航规则设置

图38(e)护航弹药挂载

图38(f)护航弹药挂载
3.6.4 陆空协同,实施要地防空
任务目的:利用战斗机空战巡逻的视野优势,配合地面防空力量,保护我方陆基单位。
任务内容:敌航母编队能对我陆基单位发起打击,单用红旗(HQ)系列防空导弹无法完全拦截,故升空歼-16战斗机进入我陆基单位附近空防巡逻区域协防,每个区域4架,配合地面防空导弹车,拦截敌方导弹,其中机场是重点保护对象。要地防空巡逻区域如图39 ,规则设置如310。

图39 要地防空巡逻区域

图310(a) 要地防空(亚东机场方向)

图310(b) 要地防空(陆南机场方向)

图310(c)防御规则设置

图310(d)防御规则设置
3.6.5 大机群编队,夺取制空权
任务目的:合理调配我方战斗机,进行集群编队,消灭敌方空中有生力量,夺取制空权。
任务内容:采用大机群编队梯次进攻的作战方式,将亚东机场8架歼-11BG和4架歼-16D进行编组,作为空战主要力量,分两个战略方向,每个方向各有4架歼-11BG和2架歼-16D,其中歼-16D位于编组的侧后方进行支援。陆南机场5架歼-20,分两个战略方向,一批4架次,同样作为空战主要力量;另1架歼-20作为奇袭兵力。调用海空护航编队部分战机作为一级进攻预备队,陆空协同编队部分战机作为二级进攻预备队,兼顾护航和守护陆基单位,并对敌进行补充打击任务。空战执行态势如图3-11,规则如图3-12。

图3-11 空战执行态势图

图312(a)空战任务部署

图312(b)空战任务部署

图312(c)空战任务部署

图312(d)空战任务部署

图312(e)空战规则设置

图312(f)空战规则设置
3.6.6 反潜机适时前出,搜潜攻潜
任务目的:利用反潜直升机对敌潜艇进行打击。
任务内容:在我方取得空战优势夺取制空权后,利用4架ka-28反潜直升机在我方战机的保护下,前往敌核潜艇可能出现海域进行反潜巡逻,发现可疑水下目标后进行打击。图313是 Ka-28反潜机出动情况,规则如图3-14。

图313 Ka-28反潜任务出动

图314(a)反潜任务规划

图314(b)反潜任务规划
3.6.7 反舰兵力立体编组,对敌舰饱和打击
任务目的: 4架轰-6J、2艘055型驱逐舰及1艘核动力潜艇作为反舰力量,对敌航母编队实施打击。
任务内容:空中力量4架轰6-J提前在我战略后方区域待命,在我方空战取得优势后对敌驱逐舰实施打击;水面力量两艘055型驱逐舰,分别对敌驱逐舰进行饱和打击;态势允许后,水下力量核潜艇上浮,向敌方巡洋舰发起突然袭击。轰-6J作战规划如图315,规则如图3-16。

图315 轰炸机作战规划图

图316(a)反舰任务规划

图316(b)反舰任务规划
3.6.8 东风导弹纵深机动,对敌实施战略打击
任务目的:利用东风战略导弹重击敌方航母。
任务内容:先用东风-21D弹道导弹对航母进行打击,根据裁决表判断打击情况,用东风-26D弹道导弹补充打击航母或其他舰艇。打击如图3-17,规则如图3-18。

图3-17 航母打击任务进攻示意图

图3-18(a)东风打击任务规划

图3-18(b)东风打击任务规划
3.7 战前准备
3.7.1 总体设置
兵力划分按照作战方向,两人协同操作,以陆南机场和亚东机场两个主要作战基地区分,推演实施过程中分为主攻和辅攻方向,在不同作战阶段两个方向的任务配合不同,担负完成的主次作战目的也在切换,并在变化的战局中临机决定变换主攻辅攻方向。
总体设置是为全局考虑。为适应战场需求,有时需要更改作战单位设置。
我方的作战条令与交战规则如图3-19:

图3-19(a)总条令

图3-19(b)总条令
3.7.2 武器设置

图3-20 PL-15总条令

图3-21 PL-10总条令

图3-22 YJ-12总条令
将红旗-9系列防空导弹对空中目标的导弹发射数量设置为1,防止导弹重复无效打击,故进行单发防御,红旗-9系列对空防御距离进行适当缩小,防止对防区边缘的飞机进行过远距离打击,击中概率小,浪费导弹。

图3-23 HQ-9A总条令
驱逐舰上的远程反舰导弹鹰击(YJ)-18根据战况手动设置打击目标和发射数量。潜艇可以发射鱼雷对附近目标打击,但对距离要求较高,且发射鱼雷很容易暴露我方潜艇位置而遭到打击,故手动选择发射。
四、作战经过
4.1 营机造势,试探进攻阶段
4.1.1 侦察诱敌,探查敌攻防兵力虚实
推演开始立刻升空2架歼-11BG战斗机和1架歼-16D电子攻击机,编组成的小型飞行编队探测到敌方编队大概率位置。引诱敌机出击暴露,途中遭敌打击,战损1架歼-11BG战机。

图41 探测的战场视野图

图4-2 敌方隐形战机率先打击我方飞行编队
4.1.2 机会歼敌,择机歼灭敌突出兵力
与敌近距离交火,遭遇敌方第二波打击,战损1架歼-11BG战机,此时歼-11BG战机发射的导弹击落敌方1架F-35C隐形战机。

图4-3 飞行编队与敌F-35C交火
4.1.3 变攻为守,为后续反击保存实力
歼-16D其单机空战能力较弱,故立刻调遣歼-16D电子攻击机后撤,为后续反击保存力量。

图44 仅剩1架次歼-16D调遣后撤
4.2 分兵出击,夺取制权阶段
4.2.1 反敌空袭作战,夺取并保持空中作战主动权
(1)分兵出击
各个作战方向根据任务和划分区域分兵出击。

图45 亚东机场飞机出动

图46 陆南机场飞机出动
(2)电磁压制
升空歼-16D电子攻击机在每个歼-11BG主力空战巡逻区域后方安排2架歼-16D电子攻击机伴飞干扰支援。

图47 歼-16D电子攻击机伴飞J-11BG四代战机
(3)空战交火:
①西沙群岛东南侧:歼-11BG战机与敌F-35C战机率先交火,战损2架歼-11BG、1架歼-16D,歼灭1架F-35C。

图48 西沙群岛东南侧空域,歼-11BG和F-35C空战

图49 西沙群岛东南侧空域,歼-11BG和F-35C空战
②西沙群岛东北侧空域:歼-11BG战机和F-35C战机交火,战损2架歼-11BG,歼灭1架F-35C。

图410(a) 西沙群岛东北侧空域,歼-11BG和F-35C空战

图410(b) 西沙群岛东北侧空域,歼-11BG和F-35C空战
③东沙群岛南侧空域:歼-20战机和F-35C战机交火,战损1架歼-20,歼灭1架F-35C。

图411 东沙群岛南侧空域,歼-20和F-35C空战

图412 东沙群岛南侧空域,歼-20与F-35C近距离交火
④西沙群岛东侧空域:敌F-35C战机遭遇我方两路歼-11BG战机和一路歼-20战机包围,战损1架歼-11BG和1架歼-20,歼灭1架F-35C。

图413 敌小规模飞行编队被我包围打击
⑤中沙群岛北侧空域:敌F-35C战机未与我方战机交火,其选择撤离战场,此时我方歼-20战机加力追击,但导弹打击效果不佳,未对其构成损伤。

图414 歼-20乘胜追击
⑥空战中期,我方1架歼-20战机绕边路抵达我方核动力潜艇附近时,降低高度对盘旋于核潜艇附近敌反潜直升机进行打击。

图415 歼-20打击敌反潜作战机
(3)收尾打击阶段:
①抵近攻打敌方电子对抗和预警力量

图416 打击敌方电子攻击机

图417 打击敌方预警机
②绕过敌方舰艇防空范围,派遣临近战机全速前往我方潜艇巡航区域,清剿敌反潜直升机以防遭敌反潜。

图418 歼-11BG打击敌反潜作战机
4.2.2 护航水面舰艇,为后期反舰保存海上力量
故推演开始后分别从两个机场立即升空两批次满挂载战斗机,用军用航速尽快到达两艘055型驱逐舰附近海域,协同055型驱逐舰防空。

图419 歼-20在驱逐舰附近海域进行空中护航
(1)发现敌反舰飞行编队试图打击我方055驱逐舰,迅速组织防空拦截:
①发射部分鹰击(YJ)-18反舰导弹吸引敌方反舰飞行编队打击火力。

图420 驱逐舰发射鹰击-18反舰导弹吸引敌方战机
②敌反舰飞行编队进入055型驱逐舰红旗(HQ)系列防空导弹范围之内,立刻发射导弹进行打击,击落2架敌方F/A-18E大黄蜂战斗机。

图421 驱逐舰对敌飞行编队防空打击
(2)055驱逐舰与歼-20协同反导:
①歼-20护航编队在055型驱逐舰前侧空域巡逻,发现敌方反舰导弹,迅速发射挂载内所有导弹,进行第一波次拦截。

图422 歼-20对敌反舰导弹拦截
②055型驱逐舰激活自身反导系统,发射红旗(HQ)系列防空导弹对敌剩余反舰导弹发起拦截。

图423 驱逐舰对敌反舰导弹拦截
(3)经过高强度对抗,完成对敌反舰导弹拦截。将完成护航任务且武器耗尽的2架歼-20返航,另1架继续盘旋附近海域巡航,后续可作为攻击预备队。

图424 所有反舰导弹均被拦截

图425 继续巡逻和返航的歼-20
4.2.3 掩护重要目标,确保机场等战略性资产安全
为防止敌对我地面目标进行打击,17:30:00亚东机场起飞4架歼-16前往陆南机场附近进行空战巡逻,17:55:39到达。17:50:00升空亚东机场4架歼-16在亚东机场附近空战巡航。
18:20:15发现敌巡航导弹欲打击我方亚东机场,随后逐步缩小歼-16巡逻范围,力求近距离准确拦截敌方导弹。
歼-16在巡逻区内,对敌方巡航导弹进行拦截。

图426 歼-16实施拦截

图427 歼-16拦截敌方导弹
(2) 剩余未被拦截成功的敌巡航导弹进入红旗(HQ)系列防空导弹射程范围内,立刻对其进行拦截。

图428 红旗导弹拦截敌巡航导弹

图429 红旗导弹近距离拦截
(3)陆空协防效果低于预期,敌部分巡航导弹未被拦截,从而对亚东机场构成毁伤。防空飞机继续在空域附近巡逻,以防敌绕后偷袭,后期也可充当预备队。

图430 陆南机场方向飞机巡逻
4.3 重拳合击,聚力毁歼阶段
4.3.1 全程预警,预警机瞰制全场担当空中指挥所
推演开始后预警机立即升空,前往支援区域,到达巡航区域后先保持雷达静默。待空战展开,消灭敌方对我预警机空中威胁后,在战斗机保护下前推,并开启雷达。根据空战形势,调整预警机支援区域,和电磁管控时机,防止被敌隐身战机偷袭。

图431 我方战机保护预警机

图432 空警-2000在战斗机群内随队靠前探测
4.3.2 搜潜反潜,消除敌水下核反击兵力潜在威胁
(1) 开局立刻升空卡-28反潜直升机,在战机保护下前往反潜巡逻区。

图433 Ka-28巡逻前进
(2)到达巡逻区域后立刻投放反潜声呐,对敌潜艇进行探测。发现敌方不明水下目标,立刻调遣反潜直升机盘旋其上空投放反潜声呐,对敌潜艇投下水雷进行打击,击毁敌核动力潜艇。

图434 Ka-28探明敌潜艇位置并打击
4.3.3 多域反舰,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高价值目标
(1) 轰炸机反舰,打击效果一般
调遣4架轰-6J,对敌方北侧2艘导弹驱逐舰发起打击。部分反舰弹药被拦截,仅实现击沉一艘导弹驱逐舰的目标。

图435 轰-6J巡航

图436(a) 轰-6J远程打击

图436(b) 轰-6J远程打击

(2)驱逐舰反舰,打击效果良好
同时利用我方尚存的两艘055型驱逐舰反舰,分别对剩余两艘敌方导弹驱逐舰进行饱和打击。一次齐射全部鹰击(YJ)-18反舰导弹,取得击沉2艘导弹驱逐舰的战果。

图437 驱逐舰反舰
(3)核潜艇反舰,打击效果较差
我方核潜艇上方空域敌反潜直升机已被清除,上浮核潜艇,对敌1艘巡洋舰发射鹰击(YJ)-18反舰导弹,待导弹发射后立刻下潜隐蔽。但因巡洋舰防空能力太强,反舰目的未达成。

图438 核潜艇反舰
(4)东风战略导弹反舰
东风反舰既是保底手段,又是有效手段,对敌舰队构成最大威慑,所以慎重使用。
①战场时间18:30:30,4枚东风(DF)-21D齐射敌方航母,打击效果一般,航母未被击沉。

图439 DF-21D打击航母
②战场时间19:01:05,对航母进行补充打击,击沉航母。

图440 对航母进行补充打击
③战场时间19:10:00,对仅剩余一艘巡洋舰进行补充打击,因敌防空体系已经瓦解,打击效果较好,击沉敌巡洋舰。

图441 对巡洋舰补充打击
五、作战结果
5.1 进攻作战实施情况及效果
5.1.1 进攻作战实施情况
(1)发挥空战飞机数量优势,发起多轮进攻
敌方空战飞机性能较强,我方先期处于被动局面,此阶段飞机战损较多;当敌对我发起第一轮打击之后,敌方暴露其位置,此时我后续作战兵力立刻对敌反击,经过三轮交战之后让敌丧失空中主动权,而后我方夺取制空权。
(2)聚力全域反舰力量,对敌航母编队发起打击
敌方共6艘海上舰艇,互相可形成防御之势。我方反舰导弹击沉敌3艘驱逐舰,打击敌巡洋舰时,被拦截。东风战略导弹第一轮打击时,未将航母击沉;补充打击将航母与巡洋舰击沉。
5.1.2 进攻作战效果
空战阶段战果:我方战损7架歼-11BG和2架歼-20,1架歼-16D,歼敌5架F-35C和2架F/A-18E“大黄蜂”,3架EA-18G电子对抗战机,2架E-2D预警机,5架反潜直升机。

图51 空战阶段部分评分记录
反舰阶段战果:击沉敌方3艘驱逐舰,1艘巡洋舰,1艘航母,1艘潜艇所有海上舰艇单位,其中还包括在舰船上或未能返航自毁的作战飞机。

图52 各类型反舰导弹联合打击效果图
5.2 防御作战实施情况及效果
5.2.1 防御作战实施情况
(1)派遣战机协同驱逐舰护航,护航导弹充足,效果良好。
(2)派遣战机协同地面导弹车防护地面重要目标,导致亚东机场构成轻度毁伤。
(3)派遣战机打击敌反潜直升机,掩护潜艇。
5.2.2 防御作战效果
(1)水面舰艇毁伤情况:

图53 水面舰艇毁伤情况图
(2)潜艇毁伤情况:

图54 潜艇毁伤情况图
(3)掩护陆地重要目标:

图55 机场毁伤情况图
5.3 得分数据及胜负战果
5.3.1 我方战损情况

图56 我方战损与消耗
5.3.2 敌方战损情况

图57 敌方战损与消耗
5.3.3 胜负情况判定

图58 推演最终成绩
最终我方得正481分,判定为胜利。
六、作战总结
6.1 推演中的成功经验
6.1.1 人机对抗,充分利用蓝方固定战法特性
蓝方AI程序具有操控精度高,并发能力强等优点,但其战术较为固定,通过数次推演后可知悉其战法策略;而红方推演员可对战场兵力进行机动组合和灵活应用,实际推演中有效发挥了规避敌装备性能优势,以灵活战法营造局部优势的效果。
6.1.2 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武器装备优势效能
推演中,充分利用了我方歼-20出色的隐身性能,歼-16D优异的电子对抗能力,以及超视距空空导弹PL-15射程距离比敌方空空导弹远等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其作战优势。
6.1.3 避其锋芒,充分借助机动性能灵活作战
敌方航母编队具有强大联合防空能力,若我方战机进入其空防区域,极易被击落;敌方F-35C拥有先进隐身性能、电子系统,具有极强作战能力,有先发优势,空战时不直接大规模与F-35C战机正面交战,引诱其暴露后对其围歼。
6.1.4 把握战机,充分利用战争空隙扩大优势
想定算子较多,作战情况较为复杂。本次推演特别注重算子调用时机,每个算子都参与作战,经历了作战准备,发起,实施,结束等过程,算子按照作战时机规划出动,力争找到作战空隙扩大战果。
6.2 推演中的欠缺不足
6.2.1 作战单元细粒度把握不足
推演中,未合理计算每种战机在各个航速下的燃油损耗情况,有些战机在交战时,过度使用军用或加力航速,导致战机未达成作战目的时就失去作战能力,不得不返航。分兵出击阶段升空较多战机,难以有效操控所有空中单位。
6.2.2 导弹打击能力评估不准确
进攻阶段在反舰打击力量分配时,主观认为发射相对较多数量的反舰导弹就一定能击沉对面舰艇单位,其实不然。防御阶段升空了较多的原本可用来空战的飞机去保护我方陆基单位导致牵扯较多兵力。
6.2.3 对敌优势装备理解不透彻
对敌F-35C综合空中作战优势理解不足,导致空战战术执行代价较大,敌我交换比较小。轻视敌航母编队协同防御体系,造成多轮打击效果一般。对敌潜艇潜航能力理解不足,反潜时牵扯过多精力。
6.3 思考与启示
6.3.1 设计未来战争需要人工智能
未来战争多元化突出,科技使信息赋能、信息聚能、信息增能成为作战能量聚合释放的基本形式,面对如此铺天盖地的复杂信息,单靠人很难分析判断,借助人工智能将数据处理,做出参考决策,利用兵棋推演进行验证,对未来战争的指导意义非凡。
6.3.2 准备未来战争注重联合作战
推演中通过海空作战的联合提高了作战效能,以此为理念,建设陆、海、空、天、电、网一体的力量体系,将陆海空天电网多维战场融为一体,使打击方式更立体、远程、快速、精确和非线性, 实现现代战争发现即摧毁的“秒杀”效果,为胜战立基。
6.3.3 筹划未来战争需要理论先行
通过兵棋推演的形式,可以窥见变幻莫测战争中存在的一般规律,研判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创新和运用基本作战思想,为打赢未来战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理论体系。
6.3.4 制胜未来战争需要人才支撑
人才培养是战争准备的基础工程,习主席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中也提出坚持人才强军的军事战略方针,利用现代化手段(如兵棋推演)充分发掘军地具有此天赋的人才,并加以培养,对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十分关键。
6.3.5 打赢未来战争树立革命信仰
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使得未来战争不可预测。面对强大的敌人,革命先辈用钢铁的信念对抗钢铁,和他们拥有一样名字的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战斗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用敢打必胜的信念迎接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树才,胡磊,赵彤,刘力瑛.F-35战斗机隐身、电子战性能与作战运用特点分析[J].飞航导弹,2021(02):32-37.
[2]白建保,尹栋,谢海斌,庄东晔.基于命中概率模型的反舰导弹——目标分配方法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21,41(07):34-39.
[3]张中南,马雷挺,陈思达.舰空导弹对空中目标命中概率的仿真分析[J].战术导弹技术,2007(03):86-88.
[4]杨澍,朱建冲.有源干扰条件下防空导弹单发命中概率统计模型[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2(01):62-65.

致 谢
虽然主体赛事告一段落,但通过兵棋推演学习战争永远在路上。为进一步挖掘此次推演的价值,我们通过回顾推演前任务规划和推演中兵力调动指挥,反复验证战略战术设想,多角度试验武器打击效果,深入研究战场环境等作战要素,探究作战规律,探索作战理论,最终形成了这份战报。
首先感谢杨南征老师对兵棋事业的巨大贡献,让我国兵棋事业生根发芽、蓬勃发展;感谢全国兵棋推演大赛这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在方寸棋局之间认识战争,也在内心深处经历了一场实战洗礼;感谢赛事组织方、裁判组及技术组,通过辛勤付出保障了比赛公正有序进行,让全国兵棋爱好者一道同台竞技、比赛切磋;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XXX老师,为我们统筹协调比赛事宜,合理制定训练计划,细心指导修改战报;感谢各级领导和战友们的支持鼓励,为我们解决后顾之忧,让我们能够专心参赛;最后感谢参赛中遇到的所有对手,是与你们一次次的对战,让我们认清差距,发现不足,不断成长进步。
常记习主席的胜战之问,常怀忧患意识,准备战争今天打响,我们要继续通过兵棋推演,培养战略思维,提升综合能力,不断提高未来打胜仗的本领。

全体作者信息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单位全称 职务职称 联系电话 备注
1 第一作者
2 第二作者
3 第三作者
...... ......
指导老师

要求:请你理解这一份报告

विचार

Acknowledging user request

The user shared a detailed Chinese-language report about a military wargame between "红方" and "蓝方," with equipment, stages, and results. They simply asked me to "understand" the report. Since they didn’t explicitly request a summary or analysis, I’ll confirm I’ve understood the information. After acknowledging this, I'll ask if they’d like me to provide more, whether a summary, critique, or analysis, or if they have any specific questions.

Thought for 8 seconds

उत्तर

好的,我已通读整份战报,理解了推演的背景、兵力对比、作战阶段划分、各阶段兵力运用与战果,以及作者对推演成功经验和不足的总结。简单概括要点如下,供您确认我是否抓住了核心:

  • 作战背景与任务
    “红方”依托本土防御,在太西海拒止“蓝方”福特号航母远征编队;推演时限 2 小时 30 分钟,以摧毁敌方目标积分判胜负。

  • 兵力与装备
    双方总分同为 526 分。红方拥有更多飞机、陆基导弹与两艘 055 驱逐舰、两艘潜艇;蓝方核心是航母战斗群(三驱逐、一巡洋舰、一核潜艇+舰载机)。

  • 作战方案
    选择“均势作战,攻防兼备”——先小编队侦察诱敌,夺取制空后再集中多域反舰(轰-6J、055、潜艇、东风-21D/26D)实施饱和打击。

  • 三大作战阶段

    1. 试探侦察:小机群引诱 F-35C,初步交换。
    2. 分兵出击夺取制权:歼-11BG/歼-16D/歼-20 多波次空战,配合驱逐舰护航与陆空协防,取得制空并拦截敌反舰/巡航导弹。
    3. 重拳合击:轰-6J、055、潜艇、DF-21D/26D 联合,对航母编队实施分批次打击,最后用东风导弹补杀航母与巡洋舰。
  • 战果
    红方击沉蓝方航母、巡洋舰、3 艘驱逐舰、核潜艇,并击落 F-35C 5 架等;自己损失歼-11BG 7 架、歼-20 2 架等。最终 +481 分获胜。

  • 成功经验
    利用 AI 战法固定、人类灵活;发挥歼-20 隐身、歼-16D 电战、PL-15 射程优势;避其锋芒、分波打击;抓住空隙扩大优势。

  • 主要不足
    对单机燃油、导弹效能评估不足;对 F-35C 与航母防空理解不够;反潜/陆基防御分兵影响进攻节奏等。

如果后续您需要更深入的内容——例如对某段战术细节的评析、命中概率模型公式推导、改进建议,或将整份报告浓缩成 PPT/摘要——请告诉我!

प्रश्न

3.1 指导思想
3.1.1 着眼人机对抗特点,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机对抗,甚至人机混合对抗是未来战争的大趋势,在面对人工智能对手时,应从把握智能体行为特点、逆向分析智能体开发人员思维逻辑出发,以推演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来最大化削弱智能系统的优势,从而占据人机智能博弈的有利地位。
3.1.2 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避免与强敌硬碰硬
在兵力、装备总体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避免与敌打“堂堂之阵”或陷入对手节奏,以我之规模、方法和空间上的优势换取对敌优势装备的有效歼灭,可以达成对敌作战体系的逐步破击,为主战兵力发起决定性反击创造有利条件。
3.1.3 发挥国土防御的可靠依托,坚决有力拒止对手
本场推演中的空中作战对全局具有决定性影响,相对敌方以航母为战斗机主要载台的受限局面,我方可依托陆上永固机场,多波次、高频率编组空中兵力实施空海打击行动,同时发挥纵深陆基兵力的威慑重击作用,对敌制造巨大消耗和有效杀伤。
3.2 作战原则
3.2.1 坚持机动灵活的战法战术,在主动变化中寻找战机
贯彻联合作战、跨域协同、相互支撑的战法战术,积极实施陆空协同、海空协同、海陆协同作战,在最大限度规避己方短板的同时抵消或削弱敌根本优势,待敌兵力疲弊或露出破绽时对敌实施决定性打击。
3.2.2 重视对重要目标的防护,为实施决定性作战保存潜力
从保存己方水面舰艇预留反舰战力、对机场实施要地防空支撑空中力量等角度出发,预先区分必要兵力对上述重要目标实施防护,同时对敌同等性质的作战单位集中用兵,从而形成全域联动效果,逐步达成“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标。
3.2.3 慎选目标和慎用手段,坚持以局部胜利谋取全局胜势
本想定中,对敌反舰作战是取得胜利的关键,我陆基反舰导弹、轰炸机、潜艇等作战单位在反舰作战必不可少,推演中使用该类装备时应慎选使用时机、打击规模和组合方式等,确保动如雷霆、一击必中。

每点一页PPT,精简一下,给出两页PPT内容

विचार

Thought for 4 seconds

उत्तर

第1页 · 指导思想

  • 人机对抗: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研究 AI 行为模式与算法逻辑
    • 以不确定、创造性战法削弱智能体优势
  •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 避免与强敌正面硬碰
    • 依托规模/方法/空间优势,逐次破击敌关键节点
  • 依托国土纵深,拒止远征

    • 借永固机场实现高频次空海打击
    • 陆基远程火力与纵深防御叠加消耗敌方

第2页 · 作战原则

  • 机动灵活、跨域协同

    • 陆‑海‑空‑电一体机动
    • 动态寻找敌疲软环节,实施突击
  • 重点防护,保存战力

    • 驱逐舰/机场等要害目标专门防空护航
    • 集火敌同类高价值单元,形成立体联动
  • 慎选目标,慎用手段

    • 反舰为制胜关键:轰‑6J、潜艇、DF 系列导弹按需梯次使用
    • 掌握最佳时机,“动如雷霆,一击必中”

प्रश्न

3.3 作战方案
3.3.1 方案一:均势作战,攻防兼备
目的:注重持续作战能力与战场空间兵力合理调配,作战集群有战斗梯度,留有多级预备队。抓住时机,可快速变梯次出动为全局出动,从而扩大优势,取得战场主动性,对敌形成出其不意的打击;若敌稳而不进,我军亦可节节迎敌,相互配合消耗敌军,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并逐步达成作战目的。
优点:战法较为稳妥,可随时根据敌方战法做出调整,且在作战过程中始终掌握主动,是一种积极防御的战略,既能保全自身,又可在滚动中前进达成消灭敌人,推进战线的目的。
缺点:考验指挥员统筹能力,对战局形成一定拖延,可能导致战争发生不可预测的改变;在梯次出动中分散力量,使用不当有被敌优势兵力逐个歼灭的风险。
3.3.2 方案二:攻势作战,快打猛攻
目的:采用大规模编队进攻,快速出击,趁敌未完全展开作战阵型,以兵力优势,速战速决,毁瘫敌方指挥体系。
优点:容易造势,震慑敌方,致敌措手不及。可快速达成战略目的,让对手提前失去作战信心。
缺点:若敌方提前有所防备,集重兵进行防御,则可能会付出较大的代价,有被敌方大规模歼灭风险。
3.3.3 方案三:守势作战,防中有攻
目的:以防御为主,尽可能保存我有生力量。以守为攻,主打防御和防守反击,用防御反击作为击破敌人的手段。
优点:不主动正面交战,能够尽可能减少我方损失。
缺点:前期难以把握战场主动权,有些战损无法避免。过于保守有极大可能性达不成拒止远征的战略目的,造成任务失败。

这个在PPT内如何布局

उत्तर

在 PPT 中呈现这三个作战方案,建议分为一页整体布局(对比视角),或两页展开说明(逐项分析)。下面提供两种常见版式建议,你可根据场合需求选择:


方案一:一页三栏对比布局(用于汇报、展示决策)

标题:作战方案对比分析

方案一:均势作战方案二:攻势作战方案三:守势作战
目标:攻防兼备、梯次出动,逐步夺取战场主动权目标:大编队快速突击,速战速决目标:以守为主,保存实力,伺机反击
优点:灵活应变、保持主动、稳妥推进优点:快速造势、打击敌信心优点:最大限度减少损失,避实击虚
缺点:操作难度高,节奏慢,风险为分兵被各个击破缺点:风险高,敌若有备则伤亡大缺点:容易被动,难达成拒止战略目标

📌 推荐方案:方案一(均势作战)


方案二:两页详解布局(用于学习培训、分析探讨)

第1页:作战方案汇总

  • 方案一:均势作战,攻防兼备

    • 目标:持续作战+梯次推进
    • 优点:掌控战场主动、作战节奏灵活
    • 缺点:操作复杂、分兵需精确调控
  • 方案二:攻势作战,快打猛攻

    • 目标:快速集中打击、毁瘫敌中枢
    • 优点:快速有效、容易震慑敌方
    • 缺点:如敌有备,风险极高
  • 方案三:守势作战,防中有攻

    • 目标:保存实力、以守为攻
    • 优点:降低损耗,稳中求胜
    • 缺点:可能难以达成作战目标,偏保守

第2页:推荐作战方案——均势作战(图示+逻辑)

  • 插入一个战场作战流程图(例如“三阶段推进”图:侦察→分兵→合击)
  • 高亮理由:
    1. 可随局势机动调整
    2. 阶梯推进,攻防结合
    3. 有预备队支撑,容错率高

如需我帮你制作图表内容或转换为图示结构草图,可继续说明!需要我帮你设计图表样式或配色建议吗?

प्रश्न

表格内容可以更加丰富一点,还是分目的,优点,缺点,重新回答

उत्तर

当然可以,以下是更丰富、精炼且结构清晰的三方案对比表格,依旧采用“目的、优点、缺点”三栏逻辑,但每栏内容更具体、覆盖作战方式、组织方式、适用场景等因素,非常适合用于PPT汇报页展示


📊 作战方案对比分析表(适用于PPT一页展示)

方案名称作战目的主要优点主要缺点
方案一:均势作战(攻防兼备)- 综合考虑进攻与防御,保持作战梯度和预备队配置<br>- 抓住战机,逐步扩大局部优势以掌握全局主动权✅ 战法灵活,可动态调整<br>✅ 兼顾持续作战与风险控制<br>✅ 可转换为攻势或守势,适应复杂战场变化<br>✅ 预设梯次出动机制,便于风险缓释⚠ 对指挥官调度能力要求高<br>⚠ 出动节奏分散,力量集中度低时易被各个击破<br>⚠ 若节奏拖延,可能错失有利战机
方案二:攻势作战(快打猛攻)- 集中优势兵力,一波流式打击敌核心目标<br>- 以快制快,迅速压制敌方反应与协同能力✅ 容易形成战略震慑<br>✅ 快速达成“斩首”“瘫指”战果<br>✅ 避免持久战资源消耗<br>✅ 易获取短时间高分数⚠ 风险集中,一旦失败损失巨大<br>⚠ 容易被敌强防反击所重创<br>⚠ 依赖空中制权/电磁压制充分成功
方案三:守势作战(防中有攻)- 保持主力完整,依托国土纵深和防空体系<br>- 以空间换时间,等待敌犯错或战机暴露✅ 最小化己方战损<br>✅ 稳住战略纵深,有利持续作战准备<br>✅ 利于保存精锐力量,规避硬碰硬⚠ 容易丧失战场主动权<br>⚠ 打击节奏受敌制约,难破敌编队<br>⚠ 可能难以实现拒止战略目标,存在任务失败风险

这个表格在PPT中使用时,建议搭配三色区分(例如蓝色代表稳健方案、红色代表激进方案、灰色代表保守方案),并在最后用图标或“✔推荐选择”标注你方最终选择的作战方案(如“方案一”)。

需要我帮你把这个表格变成图形结构图(如决策树或优劣矩阵)吗?

प्रश्न

任务目的:利用小型飞行编队的灵活机动,探测敌机大概率位置。
任务内容:派遣亚东机场2架歼-11BG战斗机和1架歼-16D电子攻击机,利用歼-16D空中电子对抗优势在侧后方伴飞,保护两架歼-11BG,期间尽可能前出探测敌方飞行编队位置,引诱敌机进入我包围圈。巡逻区域如图33,任务和交战规则如图34。
精简概括一下

उत्तर

任务目的:通过小型编队的灵活机动,侦察敌机位置。

任务内容:派遣2架歼-11BG战斗机与1架歼-16D电子攻击机,利用歼-16D电子对抗优势为歼-11BG提供保护,并探测敌方编队,引诱敌机进入包围圈。

प्रश्न

兵力划分按照作战方向,两人协同操作,以陆南机场和亚东机场两个主要作战基地区分,推演实施过程中分为主攻和辅攻方向,在不同作战阶段两个方向的任务配合不同,担负完成的主次作战目的也在切换,并在变化的战局中临机决定变换主攻辅攻方向。
总体设置是为全局考虑。为适应战场需求,有时需要更改作战单位设置。
精简概括一下

उत्तर

兵力按陆南机场与亚东机场分区,由两人协同操作,设主攻与辅攻方向,根据战局动态灵活调整任务与兵力配置,整体部署以全局优化为原则,视战场需求适时调整作战单位。

प्रश्न

将红旗-9系列防空导弹对空中目标的导弹发射数量设置为1,防止导弹重复无效打击,故进行单发防御,红旗-9系列对空防御距离进行适当缩小,防止对防区边缘的飞机进行过远距离打击,击中概率小,浪费导弹。
概括一下

उत्तर

将红旗-9防空导弹发射数量设置为1,避免重复打击,调整防御距离以提高命中概率,防止浪费导弹。

इस प्रश्नोत्तर को साझा क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