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fs yarn spark 执行任务的时候,会不会出现有异常,但是没被 job stages ...
Créé le : 17 octobre 2025
Créé le : 17 octobre 2025
hdfs yarn spark 执行任务的时候,会不会出现有异常,但是没被 job stages task 捕获的错误?我同事说 hdfs 可能出了异常但是没有被捕获到,所以导致 hdfs的数据没有yhdfs多。
会的,而且不止一种情况。在 Hadoop 生态(HDFS/YARN/Spark)里,异常并不总是以 “task 失败 / stage 失败” 的形式呈现;有些错误发生在 task 之外 或 task 之后,从而造成数据缺失或不一致,却不一定马上体现在 stage 的失败上。下面按常见场景梳理:
_SUCCESS
。FileOutputCommitter
(MR v1/v2)或 Spark SQL 的 HadoopMapReduceCommitProtocol
在 task 成功 → job 提交 的过渡期做 “移动临时目录到最终目录” 的工作。hdfs://nn1
vs hdfs://nn2
)、HA nameservice 配置不同、或者你同事所谓的 “yhdfs” 实际指的是 另一个 nameservice 或挂载点。同名目录在不同命名服务下当然大小不同,看起来就像“数据少了”。最实用的排查清单(直接执行/查看即可):
_SUCCESS
与临时目录bashhdfs dfs -ls -R /path/to/output hdfs dfs -ls /path/to/output/_temporary
_temporary
或缺少 _SUCCESS
,常见于 commit 阶段失败或任务未完整完成。bashhdfs fsck /path/to/output -files -blocks -locations
LeaseExpired
, Could not complete write
, replication failed
, Pipeline ack error
, FileNotFound during rename
, commitFailed
。FileOutputCommitter
, HadoopMapReduceCommitProtocol
, commitJob
, commitTask
, abortJob
。bashhdfs debug recoverLease -path /path/to/suspect/file # 或(若开启): hdfs dfsadmin -showOpenFiles
hdfs://nameservice1/...
与 hdfs://nameservice2/...
,或本地挂载的 “yHDFS”,都可能指向不同存储。使用更可靠的提交协议
HadoopMapReduceCommitProtocol
,避免自定义不完整的 commit 实现;必要时开启 Manifest/atomic commit(具体取决于你们发行版/平台支持)。mapreduce.fileoutputcommitter.algorithm.version=2
(减少 rename,提升稳定性;视你们版本而定)。确保写入真正落盘
hflush/hsync
(某些框架不直接暴露;通常依赖正确的 close/commit)。Spark/YARN 稳定性
spark.speculation
,减少并发覆盖与临时产物冲突。spark.yarn.max.executor.failures
、spark.task.maxfailures
是否过小导致“早退”。幂等输出路径管理
mode=overwrite
,避免多作业并发写同一路径。fsck
或统计行数/文件数比对。hdfs://nameservice1/path
)。hdfs dfs -ls -R
看 _temporary
与 _SUCCESS
。hdfs fsck
看块健康。commit
, abort
, Lease
, Pipeline
等关键词。如果你愿意,把你们的 具体路径、一次作业的 ApplicationId、以及相关日志片段 给我,我可以直接帮你定位是哪一类异常导致“数据变少”。
job stages task 捕获的错误 这种的报错 就是在执行scala的时候报错吧? 而之前的时候 可能是其他时候的报错
要是找相关日志的话,我是该找 容器的日志吗,我该咋找呢
对,你理解得差不多:
下面给你一套最快定位日志的方法(假设是 Spark on YARN;K8s/Standalone 我也放在后面):
bash# 1) 找到 AppId yarn application -list -appStates ALL | grep -i "<你的作业名关键字>" # 假设是 application_169..._12345 # 2) 直接拉整份聚合日志(包含 Driver/AM + Executors) yarn logs -applicationId application_169..._12345 > app_12345.logs # 3) 先看 Driver/AM 侧是否是 commit/close 之类错误(非 task 期) grep -iE "commit|abort|FileOutputCommitter|CommitProtocol|close|Lease|Pipeline|hflush|hsync|_SUCCESS|_temporary|NoSpace|Permission denied" app_12345.logs | tail -n 200
commitJob/abortJob
、LeaseExpired
、Pipeline ack error
、Could not complete write
等,就高度可疑是 提交/关闭阶段 出错(容易造成“数据少但 task 看着都过了”)。bashyarn applicationattempt -list application_169..._12345 # 取到 appattempt_...,再: yarn container -list appattempt_169..._0001
bashyarn logs -applicationId application_169..._12345 -containerId container_169..._0001 > am_driver.log
bashyarn logs -applicationId application_169..._12345 -containerId container_169..._00xx > executor_xx.log
bash# 只看 stderr(更常见异常栈在这里) yarn logs -applicationId application_... -containerId container_... -log_files stderr
spark.eventLog.enabled=true
,spark.eventLog.dir=hdfs:///spark-history
。Job aborted
、OutputCommitter
错误、stage 都成功但 Job 失败在最后 的迹象。这些不是容器日志,但经常能解释“为什么数据少”:
/var/log/hadoop-hdfs/
下面,文件名含 namenode.log
、datanode.log
):LeaseExpired
, BlockRecovery
, NotReplicatedYet
, Pipeline failed
, replication failed
, No space left
, StandbyException
, SafeMode
.preempt
, killed container
, lost node
, disk full
, local dirs failed
。被抢占或本地盘挂了,可能导致 task 成功但 commit 失败 或产物缺失。CREATE
, RENAME
, DELETE
是否失败或异常多。_SUCCESS
、产出少)→ Driver/AM 日志 + NameNode/DataNode 日志(commit/rename/lease/pipeline)。_temporary
→ Driver/AM 日志(commit 失败)+ HDFS 日志(rename/权限)。bashAPP=application_169..._12345 # 拉取聚合日志并分拆 Driver 与 Executor 线索 yarn logs -applicationId $APP > $APP.logs # 1) 典型 commit/close/HDFS 写入管线问题 grep -iE "commit|abort|MapReduceCommitProtocol|FileOutputCommitter|Lease|Pipeline|hflush|hsync|rename|_SUCCESS|_temporary" $APP.logs | tail -n 200 # 2) 典型资源/容器问题 grep -iE "Preempt|Kill(ed)? container|lost node|disk full|No space|NM_EXPIRY" $APP.logs | tail -n 200 # 3) 典型 Scala/算子异常(Executor) grep -iE "Exception|Error|Caused by" $APP.logs | head -n 200
bashhdfs dfs -ls -R hdfs://<nameservice>/path/to/output | head hdfs dfs -ls hdfs://<nameservice>/path/to/output/_temporary hdfs fsck hdfs://<nameservice>/path/to/output -files -blocks -locations | egrep -i "Under|Missing|Corrupt"
_temporary
/缺 _SUCCESS
→ 常见于 commit 失败。hdfs
指向不同命名服务,导致看起来“数据更少”)。kubectl logs <driver-pod>
, kubectl logs <executor-pod>
;查看 driver 最后的 commitJob/abortJob
。yarn logs -applicationId
抓总包 → 关键词定位 → 如需精确再分容器看;并与 输出目录现状 与 HDFS/YARN 组件日志 做时间对齐。如果你把一个 ApplicationId、输出路径、以及一段可疑时间窗发我,我可以直接给你 grep 关键词清单,帮你精确到是 task 内 还是 task 外(commit/HDFS) 的问题。
Executor 和 Driver/AM/HDFS/YARN 这几个东西分别是什么 AM RM NM 这几个我也不太了解
非常好的问题 👍。
Spark、YARN、HDFS 这些名词确实挺多的,而且它们是分层工作的。下面我用一张逻辑结构图 + 概念拆解来帮你把它们串起来理解。
你可以把大数据任务(例如 Spark 程序)想成是跑在一个三层体系上:
text┌─────────────────────────────┐ │ Spark 程序 │ │ (Driver + Executors) │ └───────────┬─────────────────┘ │ 通过 YARN 提交任务 ┌─────────────────────────────┐ │ YARN 资源调度层 │ │ (RM + AM + NM) │ └───────────┬─────────────────┘ │ 请求底层存储读写 ┌─────────────────────────────┐ │ HDFS 存储系统 │ │ (NameNode + DataNode) │ └─────────────────────────────┘
SparkContext
/ SparkSession
,分发任务、跟踪 stage、汇总结果。👉 如果出错日志在 Driver,那往往是:
collect()
、save()
等最终动作时失败);👉 如果出错日志在 Executor,那往往是:
YARN 是 Hadoop 的“操作系统”,负责分配 CPU、内存资源,启动容器,监控任务。
它主要有三个核心组件:
👉 如果 RM 有问题(例如调度、资源不足),你会看到:
👉 如果 AM 报错:
👉 NM 日志里常见问题:
Spark 的输入输出通常走 HDFS,这一层负责文件数据。
组件 | 作用 | 常见错误 |
---|---|---|
NameNode (NN) | 管理整个文件系统的元数据(文件目录、块位置) | LeaseExpired、StandbyException、SafeMode |
DataNode (DN) | 真正存储数据块的节点 | Pipeline failed、BlockRecovery、replication failed |
当你写文件时:
spark-submit
)。_SUCCESS
。缩写 | 全称 | 角色 | 出问题的典型表现 |
---|---|---|---|
Driver | Spark Driver | 作业总控 | 作业提交/commit 报错 |
Executor | Spark Executor | 干活的进程 | Scala/SQL task 报错 |
RM | ResourceManager | 全局资源调度 | 作业无法启动/资源不足 |
AM | ApplicationMaster | 单个作业管理者(Driver) | 作业级错误、commit 失败 |
NM | NodeManager | 启动/管理容器 | 容器挂、任务被杀 |
NN | NameNode | HDFS 元数据 | 读写失败、lease错误 |
DN | DataNode | HDFS 数据块 | pipeline、复制失败 |
如果你愿意告诉我你们运行 Spark 的 部署模式(on YARN?K8s?Standalone?),我可以帮你画一张针对你环境的精简图,标清楚每个组件的日志在哪个节点、哪个路径最值得看。
要不要我帮你画那张“Spark on YARN 架构 + 日志流向”图?
容器是指什么?
非常好的问题 🌟
这个「容器(Container)」在 YARN 或大数据环境里,是一个运行任务的独立资源沙盒,它不是指 Docker 那种容器(虽然名字一样),而是 YARN 自己的轻量级“资源盒子”。
在 YARN 里,容器就是一块被分配出来的资源(CPU + 内存 + 本地磁盘目录),用来运行一个具体的程序进程。
YARN 会在集群的不同节点上启动这些容器,每个容器里跑的程序都被限制在它的那份资源里。
可以把容器理解成:
“在节点上临时开辟的一间独立小房间,里面放着一个任务的运行环境,外面由 NodeManager 看守。”
一个 Spark 作业在 YARN 上运行时,流程大概是这样:
1️⃣ 你提交作业给 ResourceManager(RM)
→ RM 找个节点,让 NodeManager 启动第一个容器,这个容器里运行 ApplicationMaster(AM)。
2️⃣ ApplicationMaster(也就是 Spark Driver)
→ 再向 RM 申请更多资源,来启动执行计算的容器。
3️⃣ RM 批准请求后
→ 通知集群其他节点上的 NodeManager 启动若干个容器。
→ 这些容器里运行的就是 Spark Executors(执行具体任务的进程)。
🧠 所以,一个 Spark 应用通常有:
每个容器启动时,NodeManager 会给它准备:
内容 | 说明 |
---|---|
一定量的内存 | 比如 4GB |
一定数量的 vCores | 比如 2 个 CPU |
本地工作目录 | 临时存放数据、日志、shuffle 文件等 |
环境变量 | 比如 HADOOP_CONF_DIR、SPARK_HOME |
日志输出文件 | stdout、stderr 等,会被 NodeManager 收集归档 |
当你执行:
bashyarn logs -applicationId application_xxx
你看到的每一段日志其实都是不同容器的输出。
stdout
(标准输出)stderr
(错误日志)syslog
(YARN 系统日志)对比项 | YARN 容器 | Docker 容器 |
---|---|---|
定义 | YARN 自带的资源隔离机制 | 操作系统级别的虚拟化环境 |
隔离方式 | Linux cgroups + 本地目录隔离 | 完整 namespace 隔离 |
用途 | 运行 YARN 应用(MapReduce、Spark) | 通用服务运行、微服务部署 |
生命周期 | 作业完成后自动销毁 | 独立存在,可长期运行 |
管理者 | NodeManager | Docker Daemon |
👉 有些 Hadoop 集群也可以在 Docker 容器里跑 YARN 容器(“容器套容器”),但默认不是那样。
bash# 查看某个应用的容器列表 yarn container -list <applicationAttemptId> # 查看某个容器的详细日志 yarn logs -applicationId <applicationId> -containerId <containerId>
名词 | 简单理解 |
---|---|
Container(容器) | YARN 分配的一间“计算小房间”,运行一个任务 |
AM 容器 | 放 Driver |
Executor 容器 | 放任务执行者 |
NodeManager | 每台机器的“管理员”,负责开关容器 |
ResourceManager | 集群总管,决定谁能拿到多少房间 |
要不要我帮你画一张简单的示意图(Driver/Executor 容器之间怎么通信、由哪些组件控制)?
那张图一看你就能明白整个 YARN + Spark 的运行关系。
application cat 日志的时候不一定很好看到,感觉肯定特别的多。 几十个g。我要直接 grep "print error"吗
是的,你的感觉很对 👍——
直接 yarn logs -applicationId ...
把整个日志全 cat 出来,特别是大作业(有很多 Executors)时,日志可能几十 GB,不仅难看还容易卡死终端。
👉 所以实际排查时,我们不会“全量看”,而是 有策略地 grep,像你说的这种 grep "print error"
就是一个方向,但可以做得更高效。
下面是一些常用实战技巧👇
bash# ❌ 这样非常容易卡死或输出爆炸 yarn logs -applicationId application_xxx
✅ 推荐:
bash# 只看 AM / Driver 容器 yarn logs -applicationId application_xxx | grep -i "commit" # 或只看最后 1000 行 yarn logs -applicationId application_xxx | tail -n 1000 # 或用 less 分页浏览 yarn logs -applicationId application_xxx | less
或者更好:
bash# 直接保存到文件,再慢慢 grep yarn logs -applicationId application_xxx > app.log
大多数“task 之外的错误”会集中在 Driver(AM)容器上,所以先不用扫整个集群几十个 executor 的日志。
bash# 列出容器 yarn container -list appattempt_xxxx # 找 AM 容器(通常 container_xxx_0001) yarn logs -applicationId application_xxx -containerId container_xxx_0001 > driver.log
👉 先在这个 driver.log
里查,能缩小范围到几百 MB 甚至几十 MB。
你提到的:
bashgrep "print error" app.log
✅ 是对的,但在真实场景里建议用一些更泛的关键词组合,覆盖 Spark 和 Hadoop 常见的异常模式。
比如:
bashgrep -iE "error|exception|fail|commit|abort|Lease|Pipeline|rename|_SUCCESS|_temporary" app.log
或者:
bashgrep -iE "Caused by|Exception in|ERROR" app.log | less
👉 这样可以同时抓到:
一开始别查太具体的词(如 print error
),因为你不确定日志的写法。
建议步骤:
先:
bashgrep -i "error" app.log | wc -l
看大概有多少条。
再:
bashgrep -i "error" app.log | less
浏览一下,看看真实的错误格式。
然后针对性:
bashgrep -i "LeaseExpired" app.log grep -i "commit failed" app.log grep -i "Caused by" app.log
如果 executor 数量太多,可以只把一部分容器单独拉出来分析:
bash# 拉取特定容器日志 yarn logs -applicationId application_xxx -containerId container_xxx_0005 > executor_5.log # 直接 grep grep -iE "Exception|error" executor_5.log
👉 一般只要看:
用 -i
忽略大小写,因为有的日志写 Error
有的写 ERROR
。
用 -A
/ -B
看上下文:
bashgrep -i "exception" -A 5 -B 5 app.log
这样可以看到错误前后几行,很方便定位根因。
用 less 分页浏览,比 cat
方便多了:
bashgrep -i "error" app.log | less
然后按 /
再次搜索,n
下一个,q
退出。
把关键字放在一条正则里:
bashgrep -iE "Exception|Caused by|LeaseExpired|Pipeline|commit" app.log
阶段 | 目标 | 操作 |
---|---|---|
初筛 | 确认是否有错误 | grep -i "error" app.log |
精查 | 找关键异常位置 | `grep -iE "Exception |
上下文 | 看前后细节 | grep -A 5 -B 5 ... |
缩范围 | 锁定容器 | 优先 Driver/AM,然后是失败的 Executor |
分文件 | 避免爆炸日志 | yarn logs ... > driver.log 再 grep |
✅ 小建议:
如果日志特别大(几十 GB),绝对不要直接 cat 全部。
→ 先锁定 Driver
→ 再 grep 关键字
→ 再精确拉 Executor
→ 最后如果有必要才全量扫描。
如果你愿意把你的一条 grep 结果贴给我(比如你看到的异常前后几行),我可以帮你分析这个是不是 commit/HDFS 问题、task 问题,还是资源问题。要不要我帮你列一份最实用的“grep 错误关键词表”方便你直接复制用?
ResourceManager HA 是什么?
非常好,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关键 👍
理解 ResourceManager HA(High Availability,高可用)是搞清楚 YARN 集群容错机制的关键一步。
我们一步步来讲清楚它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怎么工作的。
在 Hadoop YARN 体系里:
ResourceManager(RM) 是整个集群的大脑。
它负责分配资源、调度任务、追踪 ApplicationMaster 状态。
整个 YARN 集群只需要一个 RM 就能工作,
但是——一旦 RM 挂了,整个集群就瘫痪,因为没人能调度任务。
所以,为了避免“RM 挂了整个集群都瘫”,
Hadoop 就引入了 ResourceManager HA(高可用)机制。
ResourceManager HA 就是配置两个(或更多)RM 实例:
当 Active RM 挂掉时,Standby RM 能自动接管,整个集群不会停。
这就类似:
“一个校长在管理学校,另一个副校长时刻准备接班。校长生病,副校长立刻上任,学校照常运转。”
模块 | 作用 |
---|---|
Active / Standby 状态切换 | 只有一个 RM 能对外服务,另一个保持同步但不调度。 |
Zookeeper | 负责 RM 的选主(Leader Election)和状态存储。 |
State Store(状态存储) | 把集群运行状态保存起来(如 apps、nodes、containers)。Active 和 Standby 共享这份状态。 |
FailoverController | 检测 RM 健康状况,负责触发切换。 |
text+----------------+ | Zookeeper | ← 负责选主 +----------------+ ↑ ↑ | | +----------------+ +----------------+ | RM1 (Active) | | RM2 (Standby) | | 分配资源 调度任务 | | 同步状态 监控RM1 | +----------------+ +----------------+ ↓ 所有 NodeManagers
为了让 Standby RM 能无缝接管,
两台 RM 必须共享状态,比如:
这些状态存储在一个叫 RMStateStore 的地方,常见实现:
类型 | 特点 |
---|---|
ZookeeperRMStateStore | 状态放在 ZooKeeper 里(推荐) |
FileSystemRMStateStore | 状态放在 HDFS(或共享目录)里 |
LevelDBRMStateStore | 存在本地(不推荐用于 HA) |
在 yarn-site.xml
里常见:
xml<property> <name>yarn.resourcemanager.ha.enabled</name> <value>tru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yarn.resourcemanager.cluster-id</name> <value>yarn-cluster1</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yarn.resourcemanager.ha.rm-ids</name> <value>rm1,rm2</value> </property> <!-- 各自的主机名 --> <property> <name>yarn.resourcemanager.hostname.rm1</name> <value>rm1-hostnam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yarn.resourcemanager.hostname.rm2</name> <value>rm2-hostname</value> </property> <!-- ZooKeeper --> <property> <name>yarn.resourcemanager.zk-address</name> <value>zk1:2181,zk2:2181,zk3:2181</value> </property>
这样集群知道:
bash# 查看所有 RM yarn rmadmin -getServiceState rm1 yarn rmadmin -getServiceState rm2 # 输出: # rm1: active # rm2: standby
关键名词 | 意义 |
---|---|
ResourceManager (RM) | 管整个集群的资源调度 |
RM HA | 两个 RM(Active + Standby)互为备份 |
ZooKeeper | 管理选主和状态 |
StateStore | 保存应用、节点等状态,供接管时恢复 |
Failover | RM 挂了自动切换 Standby 为 Active |
简单说:
RM HA = 「双机热备 + 自动切换」版 ResourceManager。
如果你想更直观地理解它的切换过程,我可以帮你画一张“RM HA 切换时序图”(Active 崩溃 → Standby 接管 → NodeManager 重新汇报 → 应用恢复调度)。
要不要我画那张?
这是冷备 还是热备? 此外我发现 每个的组件 都有好多个 配置文件,他们有一些通用的逻辑吗,以及 对初学者来说如何分配和理解这种东西呢?
非常棒的问题 👍
你这两个问题其实已经触及了 Hadoop / Spark / YARN 架构设计的核心理念:
1️⃣ 「RM HA 是冷备还是热备?」
2️⃣ 「为什么配置文件这么多?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下面我一步步讲清楚,帮你从“整体逻辑”上建立思维框架,而不是死记文件。
类型 | 含义 | 举例 |
---|---|---|
冷备 (Cold Standby) | 备用节点平时不运行,主节点挂了后人工启动或恢复 | 老式数据库主备、MySQL 冷备 |
热备 (Hot Standby) | 备用节点始终在运行、与主节点保持状态同步,一旦主节点挂了自动接管 | YARN RM HA、NameNode HA、Zookeeper ensemble |
✅ YARN 的 ResourceManager HA 是热备。
所以 RM HA 不是“备用机器冷在那里”,而是“一直在热同步的备用大脑”。
非常正常。因为 Hadoop/Spark/YARN 是一个“分层 + 模块化架构”,
每层负责不同的事情,所以都有自己的一套配置。
你可以这样分类去记,不用死背:
层级 | 典型配置文件 | 控制什么 | 类比 |
---|---|---|---|
HDFS 层 | core-site.xml , hdfs-site.xml | 存储系统:NameNode、DataNode、路径、权限、副本数等 | 相当于文件系统配置 |
YARN 层 | yarn-site.xml | 资源调度:RM/NM、容器大小、HA、调度策略 | 操作系统的资源调度器 |
MapReduce 层 | mapred-site.xml | MR 框架:map/reduce 数量、shuffle、输出提交等 | 应用执行引擎(老式) |
Spark 层 | spark-defaults.conf , spark-env.sh | Spark 自身行为:executor 数、内存、提交参数 | 程序运行参数 |
通用环境层 | /etc/profile.d/hadoop.sh 或 hadoop-env.sh | 环境变量、JVM 参数、日志路径等 | 系统环境配置 |
👉 你可以把整个 Hadoop 生态理解成:
HDFS = 硬盘
YARN = 操作系统
Spark = 应用程序
各自有自己的 config 文件。
虽然文件多,但其实结构和语法是统一的。
每个配置文件都是标准的 XML 格式:
xml<configuration> <property> <name>参数名</name> <value>参数值</value> <description>可选说明</description> </property> </configuration>
并且遵循一些通用规律:
1️⃣ core-site.xml
→ 定义全局的基础设置(HDFS URI、临时目录、IO、压缩、RPC 等),所有组件都会加载它。
2️⃣ 组件自己的配置文件
→ 只定义和该模块相关的内容,比如:
hdfs-site.xml
:副本数、NameNode 端口;yarn-site.xml
:RM/NM 内存、调度器、HA;mapred-site.xml
:MapReduce 专属参数;spark-defaults.conf
:Spark 提交参数默认值。3️⃣ 加载顺序是统一的
每个进程启动时都会按顺序加载:
core-site.xml → [组件].xml → 环境变量 → 启动命令参数
后者可以覆盖前者。
你可以按下面思路入门,而不是死记硬背文件名:
把配置文件和系统角色对应上:
角色 | 配置文件 | 控什么 |
---|---|---|
NameNode / DataNode | core-site.xml , hdfs-site.xml | 存储路径、副本策略 |
ResourceManager / NodeManager | yarn-site.xml | 资源调度、HA |
Spark Driver / Executor | spark-defaults.conf | 内存、并发、任务数 |
用户应用 | spark-submit 参数 | 覆盖默认配置 |
初学者只需要先掌握这些关键几类:
类型 | 例子 | 作用 |
---|---|---|
HDFS 路径 | fs.defaultFS | 定义默认 HDFS 地址 |
集群规模 | yarn.nodemanager.resource.memory-mb | 每个 NM 可用内存 |
资源分配 | yarn.scheduler.maximum-allocation-mb | 单容器最大内存 |
并发与重试 | spark.executor.instances , spark.task.maxFailures | 控 Spark 并发与容错 |
输出提交 | mapreduce.fileoutputcommitter.algorithm.version | 影响 commit 行为 |
比如:
core-site.xml
、hdfs-site.xml
);text┌────────────────────────────┐ │ Spark (运行参数) │ ← spark-defaults.conf / spark-env.sh └───────────↑────────────────┘ │ 通过 YARN 调度 ┌────────────────────────────┐ │ YARN (资源调度) │ ← yarn-site.xml └───────────↑────────────────┘ │ 访问存储系统 ┌────────────────────────────┐ │ HDFS (存储层) │ ← hdfs-site.xml / core-site.xml └────────────────────────────┘
如果你是系统管理员或开发者:
每一层都有自己的“作用域”,文件多只是因为职责清晰。
问题 | 答案 |
---|---|
RM HA 是冷备还是热备? | ✅ 热备(Active + Standby 同步,自动切换) |
配置文件为什么这么多? | 因为系统是分层设计的,每层控制不同职责 |
它们有通用逻辑吗? | 有,统一 XML 格式、加载顺序、作用域 |
初学者该如何理解? | 按“角色”与“层次”划分,不背文件名,背思路 |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帮你整理一张表,把所有常见配置文件(core/hdfs/yarn/mapred/spark)放在一页表格上,
每个文件说明“是谁读的”“控制什么”“典型参数”。
要不要我帮你做那张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