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中国HiFi品牌钰龙的产品及技术路线,从DA1到DA11、天鹰座、阿修罗、DP1、D39+A39...

Creado el: 24 de abril de 2025

Respondido usando O3 por Chat01

Pregunta

梳理中国HiFi品牌钰龙的产品及技术路线,从DA1到DA11、天鹰座、阿修罗、DP1、D39+A39,分析这些播放器的技术特点,设计思路,核心卖点,思考并形成一个思维链,找出钰龙在制作了多台一体机之后,推出D39+A39这种分体式播放器的意图与理由。

Pensamiento

Crafting the final answer

Alright, I’ve gathered enough sources from sites like ASR, Zhihu, Apos, Amazon, and more. Now I need to provide 15 citations across these sites. I’ll make sure to follow the citation format of attributing each sentence as I go. Since the user requested a response in Chinese, I’ll adapt the tone accordingly.

I'll start with a summary, then present the chain of thought in structured sections with markdown headers. The response will be streamlined, with citations at the end in "(website)" format. Let's get this together!

Thought for 1m 37s

Respuesta

在过去 10 年里,钰龙(YULONG/DAART)把“桌面一体机”做成了自己最鲜明的标签:集成解码、耳放、前级,强调“简洁 + 高性能”。然而当 2025 年春天 D39(流媒体 DAC)+ A39(纯 Class-A 耳放/前级)的分体套装问世时,它同时宣告了品牌技术路线的一次关键拐点。下面先纵览各代产品的技术脉络,再梳理它们背后的设计逻辑,最后用一条“思维链”解释钰龙为何走向分体。


一、产品时间线与定位概览

年份机型主要角色芯片/架构典型卖点
2019DA10中端旗舰一体机AK4497 + 全平衡耳放双独立电源、LCD UI、<–123 dB SINAD 实测 Audio Science Review
2021DA1首款旗舰一体机AK4499 + 可选240 W外置线性电源“四种玩法”(纯 DAC/耳放/前级/一体) Erji
2022Aquila III(天鹰座三代)中阶 All-in-OneESS9038 Q2M便携体积+IPS 彩屏+全功能菜单 Zhihu
2023DA11DA 系列更新ESS9038Pro + 5 W@32 ΩMQA 全解码、4.4 mm + XLR 输出 The Elitist Journal Audio Science Review
2024Asura(阿修罗)次旗舰一体机AK4499EX + Roon Bridge5 W@32 Ω、流媒体直入、触控 UI Erji Head-Fi
2025DP1网络-USB 数字界面JIC FPGA + DSD1024I^2S/Word-Clock、140 dB DR、串流桥 Amazon
2025D39流媒体 DACESS9039Pro + FPGA 时钟AirPlay 2/Roon/ASRC 可旁路、双环牛 Apos HiFiGo
2025A39纯耳放/前级全离散 6 W Class-A + 99 阶 R2R 音控双 VU 表、静噪偏压、耳箱两用 Apos

小结:从 DA10 → DA1/DA11 → Asura,钰龙把“高规芯片 + 全平衡耳放 + 桌面级一体”推向极致;2025 年开始,功能被拆分为 DP1(数字界面)、D39(解码/串流)和 A39(放大/前级),形成模块化旗舰。


二、核心技术演进

1. 解码平台

  • AKM → ESS → AKM → ESS 旗舰
    DA 系列先后用 AK4497(DA10)Audio Science Review、AK4499(DA1)Erji、再换回 ESS9038Pro(DA11)The Elitist Journal,体现钰龙在火灾导致 AKM 断供后灵活转向。D39 直接上最新 ESS9039Pro,并开放同步模式关闭 ASRC,追求“原生采样”路线 Apos

2. 时钟 / 数字处理

  • 自研 JIC(Jitter Isolating Clock)FPGA:自 DA8 II 起加入,用于 USB / 网络端的时钟整形与 FIFO 缓冲,可见 DP1、D39 皆标榜“第七代 JIC” yulongaudio.com Apos
  • 外挂 Word-Clock:DP1 提供 44.1 k–768 k Hz 时钟入/出,满足外部时钟体系 Amazon

3. 放大电路

  • 全离散电流负反馈:DA1 内置及其 240 W 外置电源设计,将功率裕度推到可直驱箱子级别 Erji
  • 恒流 Class-A:A39 以 16 枚中功率三极管构成 6 W (32 Ω) 恒流 Class-A 放大,补偿传统甲类热耗问题 Apos
  • 前级/耳放双路:所有 DA/Aquila/Asura/A39 都能切换高/低增益并独立前级输出,为“桌面 & 书架箱”双修设计。

4. 供电策略

  • 机内线性 + 外置选件:DA1 首试可插拔 240 W 外置线性 PSU;D39/A39 改为各自双环牛,分体天然减少交互干扰 Apos
  • 大功率低噪 LDO:Asura 开始的 AK4499EX 平台把核心模拟电源拉到 ±18 V,同步把耳放电压推高至 25 Vpp Erji

三、设计思路的“思维链”

  1. 目标用户画像

    • 早期 DA-系列锁定“桌面耳机党”:一台机器搞定解码 + 耳放 + 前级,省线省位。
    • 随着 Hi-Res 串流普及、桌面 HiFi 向“小型两声道”蔓延,用户开始同时需要 网络播放、独立时钟、箱耳两用、灵活升级
  2. 功能分拆的必要性

    • 电磁与热干扰:顶级 ESS9039Pro 与 6 W Class-A 在同一腔体内,相互辐射、温升高;拆分有利于性能极限化。
    • 升级路径:DAC 和功放的技术迭代周期不同,把它们拆开能让玩家各自独立升级,而不用整机换代。
    • 市场细分:与 SMSL、TOPPING 主打“测值”不同,钰龙想在 1 k–2 k USD 档形成“模拟味 + 流媒体”差异化,分体套装能塑造更高端形象。
  3. 由一体到分体的验证

    • Asura 其实已在同机身塞进 AK4499EX + Roon Bridge + 5 W 放大,相当于“小型 D39+A39 的技术验证机” Audio Science Review
    • 收到用户对于散热、升级和箱机驱动的反馈后,钰龙把“数字/模拟”彻底拆开,分别优化 PCB 布局、屏蔽与电源。
    • DP1 则补足“仅数字界面”缺口,既能给 D39,也能服务第三方 DAC——为后续生态铺路。

四、D39 + A39:钰龙分体策略的深层动机

维度一体机局限分体方案优势
顶级性能瓶颈同仓内 50 ℃ 工作温度、DAC/AMP 互扰分置两台机身,独立双环牛,热/振动分离 Apos
升级弹性芯片/放大技术迭代需整机替换用户可单独换 DAC 或功放,降低换代成本
品牌形象“All-in-One 性价比”标签塑造“专业分体”高端认知,与 Gustard/Eversolo 旗舰正面竞争
渠道打法线上直销、发烧友口碑分体可与经销商搭配演示,提升线下体验和 ASP(Average Selling Price)

推论:钰龙先用 DA-系打下“桌面万能机”江山;趁国内 HiFi 逐渐往小型两声道、网络播放迁移的节点,通过 D39 + A39 向上切入,既稳住老用户,又借分体布局进入更高价位与更宽应用场景。


五、结语

  • 技术上,钰龙从“旗舰芯片 + 全平衡放大”起步,逐步补完时钟、网络、供电体系,做到软硬一体。
  • 设计上,它始终围绕“桌面多用途”——先做 All-in-One 方便入门,再拆成模块满足进阶。
  • 商业上,D39 + A39 是一次“品牌第二曲线”:在一体机红海中抽身,以分体高端重塑溢价和增长空间。

未来若 D/A 分体策略得到市场验证,不排除钰龙进一步下放分体技术至中端价位,形成“大中小三档”模块化生态。届时,DA-系或许依旧存在,但更像“入门级综合体”,而 D/A/DP 系列则成为品牌延展的主干。

Compartir este Q&A